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8693阅读:来源:国知局
302包围的区域载置单元200的与把手201相反一侧的端部。在支撑板301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分离配置的一对固定部304。安装板303在其左右方向的两端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304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撑板301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安装板303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并且沿左右方向细长状的长孔305以及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一对孔306。一对孔306配置在关于左右方向夹着长孔305的位置上。底座连接器30被安装在支撑板301的上表面301a上且安装板303的前面303a。
[0031]在将电池单元200安装于安装部300时,首先用户通过把手201把持电池单元200,将电池单元200的与把手201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在由侧壁302包围的区域。然后,在图1中,用户通过拉低把手201,以电池单元200的前方下部(S卩,电池单元200与支撑板301的接触点)作为支点使电池单元200向下方转动。此时,插接连接器10和底座连接器30分别在电池单元200以及安装部300上配置在沿上下方向相互相对的位置。因此,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设置在插接连接器10内的插接触头21、25 (参照图3和图4)与设置在底座连接器30内的底座触头41、45(参照图5和图10)接触,使得两连接器10,30电连接。这样成为能够从供电装置向电动车的动力部供给电流的状态。
[0032]接着,参照图2?图4对插接连接器10进行说明。插接连接器10具有插座外壳11、电流供给用的一对插接触头21和信号用的三个插接触头25。插座外壳11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内部收容一对插接触头21和三个插接触头25。
[0033]插座外壳11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底座部12、从底座部12向下方突出的嵌合部13和从底座部12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4。这些底座部12、嵌合部13和突出部14虽然尺寸互不相同但是均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插座外壳11具有向上方开口的两个凹部15以及配置在这两个凹部15之间并且向上方开口的三个凹部16。这些凹部15、16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凹部15的开口 15a和凹部16的开口 16a形成在突出部14的上面。这些凹部15、16沿上下方向延伸,跨越突出部14、底座部12和嵌合部13。插接触头21从开口15a插入各凹部15中。另外,插接触头25从开口 16a插入各凹部16中。
[0034]在嵌合部13的前端部如图3(a)所示,形成有陷落部13d。陷落部13d形成在嵌合部13的左右方向中央,沿左右方向形成为长条状。在嵌合部13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配置在关于左右方向夹着陷落部13d的位置的两个狭缝17以及配置在这些狭缝17之间的三个狭缝18。两个狭缝17沿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分别与凹部15相连接。因此,插入凹部15中的插接触头21的一部分(接触部21b)经由狭缝17露出至外部。三个狭缝18也沿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分别与凹部16相连接。因此,插入凹部16中的插接触头25的一部分(接触部25c)经由狭缝18露出至外部。另外,三个狭缝18配置在陷落部13d的底部。因此,经由狭缝18露出至外部的插接触头25的接触部25c位于比插接触头21的接触部21b靠上方位置。
[0035]在嵌合部13的外周壁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13a。在槽13a配置有环状的弹性密封部件13b (第3弹性密封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密封部件13b由橡胶构成,但是只要能够对嵌合部13与凹部36的内周壁面36b (参照图7)之间进行密封,则也可以由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构成。如图2和图3(b)所示,在嵌合部13的外周壁面中的前方壁面形成有向前方突出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部13c。一对引导部13c如图3(b)所示,随着从嵌合部13的前端向底座部12靠近而以向前方的突出量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而且,引导部13c由上述的槽13a分割,在该分割部分配置有弹性密封部件13b。
[0036]如图2和图3 (a)所示,在底座部12设置有安装部19。安装部19具有从底座部12的左壁面向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9a和从底座部12的右壁面向右方突出的突出部19b。在各突出部19a、19b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未图示)。在各突出部19a、19b的孔中设置有公知的浮动衬套19c。该浮动衬套19c具有配置在突出部19a、19b的孔内的圆筒部和形成在该圆筒部的两端,配置在从上下方向夹着突出部19a、19b的位置的一对凸缘部。凸缘部具有比该孔的内径大的外径。圆筒部的外径为在圆筒部的外周壁面与该孔的内周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程度的大小。插接连接器10通过从下方穿过浮动衬套19c的螺钉(未图示)以及用于安装该螺钉的螺母(未图示)安装于电池单元200。通过采用这样的安装部19的结构,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插接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电池单元200沿前后和左右移动。
[0037]如图4(a)所示,插接触头21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孔弯曲加工而制造,具有连接部21a、接触部21b。连接部21a具有由弯曲加工而沿前后方向竖立设置的连接片21al0连接片21al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21a2。如图3(b)所示,该连接片21al通过插接触头21插入凹部15内还能够作为配置在凹部15内的螺母22的防脱出部件。而且,通过在与螺母22之间夹着电池单元200的电流供给用端子(未图示)和连接片21al的状态下,将安装螺钉(未图示)拧入螺母22,使得插接触头21与该电流供给用端子电连接。由此,能够经由插接触头21供给电池单元200的电力。接触部21b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接触片21bl。这一对接触片21bl如图3(a)所示,从狭缝17向外部露出,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与后述的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l接触。一对接触片21bl关于左右方向,在前端(下端)以比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l的厚度大的间隔相互分离,在比前端靠上方部分以比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l的厚度小的间隔相互分离。另夕卜,一对接触片21bl构成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因此,当接触片21bl之间被插入了接触片41c I时,弹性地夹持该接触片41c I。由此,达成接触片2 Ib 1、41c I彼此之间的电连接。
[0038]如图4(b)所示,插接触头25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孔弯曲加工而制造,分别连接信号线26。而且,信号线26与电池单元200的整流器(未图示)连接。具体而言,插接触头25具有两对夹具25a、25b,分别在信号线26的覆盖区域和心线区域通过敛缝加工将夹具25a、25b压接固定于信号线26。而且,在比两对夹具25a、25b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弯曲加工形成有接触部25c。接触部25c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接触片25cl。这一对接触片25cI如图3 (a)所示,从狭缝18向外部露出,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与后述的底座触头45的接触片45bl接触。一对接触片25cl关于左右方向,在前端以比底座触头45的接触片45bl的厚度大的间隔相互分离,在比前端靠上方部分以比底座触头45的接触片45bl的厚度小的间隔相互分离。另外,一对接触片25cl构成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因此,当接触片25cl之间被插入了接触片45bl时,弹性地夹持该接触片45bl。由此,达成接触片25c1、45bI彼此之间的电连接。
[0039]接着,参照图2、图5?图10对底座连接器30进行说明。底座连接器30具有第I底座外壳31、第2底座外壳32、第I安装部33、第2安装部34、组装部35、一对底座触头41和三个底座触头45。而且,底座连接器30以能够从底座连接器30向后方引出电流供给用线缆44的方式被分为第I底座外壳31和第2底座外壳32而构成。第I底座外壳31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第I底座外壳31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凹部36。
[0040]凹部36的开口 36a形成在第I底座外壳31的上壁31a。凹部36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能够与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嵌合的大小。如图7所示,凹部36的内周壁面36b中的前方壁面36bl越向上方越稍微向前方倾斜。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通过如上述这样电池单元200相对于安装部300的转动动作而嵌合。此时在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与第I底座外壳31的凹部36嵌合时,前方壁面36bl向前方倾斜,从而使得嵌合部13容易进入凹部36内。而且,在嵌合部13形成有与前方壁面36bl对应地倾斜的一对引导部13c,通过这些前方壁面36bl与一对引导部13c接触,使得插座外壳11与第I底座外壳31的位置关于前后方向定位在规定位置。
[0041]如图6所示,在第I底座外壳31的后壁31b (与第2底座外壳3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端面)形成有孔部31bl。孔部31bl沿前后方向延伸,与凹部36连通。另外,在后壁31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个穴部31b2。这些穴部31b2在左右方向上夹着孔部31bl各分别配置有两个。另外,分别配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穴部31b2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
[0042]如图5所示,在第I底座外壳31的左壁31c和右壁31d分别形成有两个槽31cl、31dlo两个槽31cl和两个槽31dl分别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这四个槽31cl、31dl沿前后方向延伸,后方部分别与穴部31b2连通。也就是说,各穴部31b2的前方部经由槽31cl、31dl与外部连通。
[0043]如图5所示,在第I底座外壳31的下壁31f形成有陷落部31fI。陷落部31fl形成在下壁31f的大致整体上。在陷落部31fl的底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个引导部31f2。这三个引导部31f2以关于左右方向相互分离大致相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0044]第I安装部33具有从第I底座外壳31的左壁31c的下端向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3a和从第I底座外壳31的右壁31d的下端向右方突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