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太阳能模块和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02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2]33 基板正面
[0063]35 防反射层
【主权项】
1.一种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I),包括: 半导体基板(3),其具有布置在基板背面(5)的多个线状的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其中,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在所述基板背面交替地布置,并且分别从所述基板背面(5)的一侧边缘区域(4)延伸到所述基板背面(5)的相对的一侧边缘区域(6); 多个线状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其中,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每一个沿着相关联的发射极区(15)布置并且与其电接触,其中,相邻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不通过与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垂直地延伸的母线金属触点彼此导电地连接; 线状的基极金属触点(9),其中,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每一个沿着相关联的基极区(17)布置并且与其电接触,其中,相邻的基极金属触点(9)不通过与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垂直地延伸的母线金属触点彼此导电地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每一个沿着与其接触的发射极区(15)或基极区(17)具有多个中断部(29、31),其中,所述中断部(29、31)显著短于相邻的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或基极金属触点(9)的非中断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多个彼此相邻地布置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分别具有多个中断部(29),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的所述多个中断部(29)被布置为使得可以从所述基板背面(5)的上边缘区域穿过多个中断部(29)到所述基板背面(5)的下边缘区域画一条不横跨发射极金属触点(7)的非中断区的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多个彼此相邻地布置的基极金属触点(9)分别具有多个中断部(31),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的所述多个中断部(31)被布置为使得可以从所述基板背面(5)的上边缘区域穿过多个中断部(31)到所述基板背面(5)的下边缘区域画一条不横跨基极金属触点(9)的非中断区的直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中断部(29、31)短于相邻的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或基极金属触点(9)的非中断区的长度的4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中断部(29、31)短于5mm,优选短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发射极金属触点(7)在与相邻的基极金属触点(9)具有中断部(31)的区域相邻的区域中没有中断部(29)ο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发射极金属触点(7)在与相邻的基极金属触点(9)具有中断部(31)的区域相邻的区域中具有加宽的接触区域(2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加宽的接触区域(23)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基板背面(5)的表面隔着中间电隔离层(27)。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互连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与所述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垂直地布置有金属线(19、21),其中,第一金属线(19)组中的每个金属线分别在相关联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的一个中断部(29)的区域中横跨所述发射极区(15),并且分别与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多个电接触;以及 其中,第二金属线(21)组分别在相关联的基极金属触点(9)的一个中断部(31)的区域中横跨所述基极区(17),并且分别与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多个电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互连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金属线(19、21)具有小于0.2_2的横截面积。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互连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和发射极金属触点(7)的中断部(29、31)具有对应于所述金属线(19、21)的宽度的200%和1000%之间的长度。12.—种太阳能模块,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互连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I)。13.—种制造互连的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I)的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基板(3); 形成布置在基板背面(5)的多个线状的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其中,在所述基板背面(5)交替地布置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所述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分别从所述基板背面(5)的一侧边缘区域⑷延伸到基板背面(5)的相对的一侧边缘区域(6); 形成多个线状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其中,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每一个沿着相关联的发射极区(15)布置并且与其电接触,其中,相邻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不通过与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垂直地延伸的母线金属触点彼此导电地连接; 形成线状的基极金属触点(9),其中,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每一个沿着相关联的基极区(17)布置并且与其电接触,其中,相邻的基极金属触点(9)不通过与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垂直地延伸的母线金属触点彼此导电地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每一个沿着与其接触的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形成多个中断部(29、31),其中,所述中断部(29、31)显著短于相邻的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或基极金属触点(9)的非中断区; 与所述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垂直地布置金属线(19、21),其中,第一金属线(19)组中的每个金属线分别在相关联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的一个中断部(29)的区域中横跨所述发射极区(15),并且分别与所述基极金属触点(9)中的多个电接触;并且 其中,第二金属线(21)组分别在相关联的基极金属触点(9)的一个中断部(31)的区域中横跨所述基极区(17),并且分别与所述发射极金属触点(7)中的多个电接触。
【专利摘要】提出一种无母线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可能的电互连。半导体基板(3)的基板背面(5)具有多个线状的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它们与同样为线状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和基极金属触点(9)电接触,发射极金属触点(7)相互间以及基极金属触点(9)相互间不通过与其垂直地延伸的并且与基板背面(5)处于电接触的母线以导电的方式连接。每个发射极金属触点(7)和每个基极金属触点(9)沿着与其接触的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具有多个中断部(29、31),该中断部显著短于邻接的发射极金属触点(7)或基极金属触点(9)的非中断区域。用于太阳能电池互连的第一和第二金属线(19、21)可以穿过这些中断部(29、31),从而横跨发射极区(15)和基极区(17)而不产生短路。
【IPC分类】H01L31/0224, H01L31/068, H01L31/05
【公开号】CN105122459
【申请号】CN201380075512
【发明人】吉绍·黑恩, 贝恩德·拉比, 费利克斯·布克
【申请人】康斯坦茨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3年2月14日
【公告号】EP2956966A1, WO2014124675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