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29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示,在线圈主体部BDY上组装了点火器组装体DEV的状态下,散热器He的延长部He3成为从线圈主体部BDY露出的状态,通过该延长部He3与发动机缸体进行弹性接触,实现与机架的接地连接,且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0038]如图6(d)或图1(c)所示,外壳底部20划分为将线圈主体部BDY的外壳主体10的周边封闭的底板21、从底板21突出而接受突出轴部PR的连结部22。这里,在底板21上,设置有接受并保持次级线圈L2且接住保护盖42的安装凸缘23、和使用于外壳主体10向外壳底部20的固定的固定凸缘24。此外,在底板21上,设置有确保从次级线圈L2向火花塞PG的高压导电部的通路的开口 Hl。
[0039]对应于这样的外壳底部20的结构,如图6(e)所示,突出轴部PR划分为外嵌在连结部22上而防止向堵孔的浸水的弹性体制的基端部30、包含在基端部30中的圆筒部31、覆盖火花塞PG的弹性体制的前端部32。在圆筒部31中,内插有形成为线圈状的导电弹簧SP,实现了次级线圈L2的高压输出向火花塞PG的导电。
[0040]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点火线圈I的制造顺序。点火线圈I的制造顺序大致经过如下工序而制造:在外壳底部20组装次级线圈L2的第一工序;将保护盖、次级线圈L2以及外壳底部20进行一体化的第二工序;将内置了中心铁芯Col的初级线圈LI配置在次级绕线管40中的第三工序;将外装铁芯Co2配置在初级线圈LI的周围的第四工序;将点火器组装体DEV容纳在线圈主体部BDY中的第五工序;在线圈盒中充填热固性树脂并使其固化的第六工序。
[0041]<将次级线圈L2组装到外壳底部20的第一工序>
[0042]图1是说明在线圈盒的底板21上组装次级线圈L2的工序的图。次级线圈L2由具有接受初级线圈LI的矩形孔H2的次级绕线管40、在次级绕线管40上缠绕的次级绕组41、紧密地覆盖次级绕线管40的上部的电绝缘性的保护盖42构成。另外,为了方便作图,在图1中没有出现次级绕组41,但在次级绕线管40上设置的分区凸缘FG之间,缠绕有对应于所需的高压输出的圈数的次级绕组41。
[0043]次级绕线管40的占有空间由分区凸缘FG的周边所确定,但在从轴向基端侧向前端侧带有圆度而扩展之后,维持其外径尺寸,之后,外径尺寸在前端侧稍微缩小,从而整体上具有大致喇叭状或大致鼓状的轮廓形状。
[0044]这样,实施例的次级绕线管40通过具备具有圆度的独特的轮廓形状,对点火线圈的小型化产生贡献。但是,也可以通过使次级绕组41的缠绕数因地点而异,实现与所述同样的轮廓形状。
[0045]此外,在次级绕线管40的各分区凸缘FG……FG中,沿轴向整列而分别形成有缺口CT0由于该缺口 CT在之后的一体化工序中成为注入树脂的充填通路,所以能够使保护盖42与次级绕线管40贴紧至极。此外,通过将保护盖42贴紧配置,能够响应于点火线圈的小型化的要求,且提高次级线圈L2的绝缘性。
[0046]如图1(a)所示,保护盖42构成为与次级绕线管40的轮廓形状对应的隧道状。即,在从轴向基端侧向前端侧带有圆度而扩展之后,维持其外径尺寸,在整体上大致形成为隧道状。另外,虽然保护盖42的前端侧完全被开放,但基端侧以比矩形孔H2稍微大的开口被开放,与次级绕线管40的基端面贴紧。
[0047]此外,在保护盖42的上部内面,对应于次级绕线管40的缺口 CT而形成有切槽GV。该切槽GV与次级绕线管40的缺口 CT 一同形成树脂通路,即使是在次级绕线管40上贴紧配置了保护盖的状态下,也能够在次级绕组41和保护盖42之间形成的间隙可靠地充填树月旨。另外,如之前所说明,由于保护盖42的基端侧与次级绕线管40的基端面贴紧,所以充填树脂不会漏出。
[0048]此外,在保护盖42的最下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安装凸缘23的上部外周面卡合的阶梯部BA。因此,若在外壳底部20配置了次级线圈L2的图1(d)的状态下,将保护盖42安装到安装凸缘23,则阶梯部BA与安装凸缘23的上部外周面卡合而稳定(图1(e))。
[0049]在该稳定状态下,为了将保护盖42和安装凸缘23固定,也可以预先在阶梯部BA中涂抹粘结剂,但优选将保护盖42和安装凸缘23进行超声波焊接而一体化。此时,通过将保护盖42和安装凸缘23设为相同材料,能够设为事实上没有边界面的一体结构。
[0050]另外,在图1(e)所示的组装状态下,次级线圈L2的输出端子与导电端子TR连接,经由导电端子TR和高压端子OUT而与导电弹簧SP电连接。
[0051]图2(a)?图2(d)是图示了结束了上述的第一工序的半完成状态的线圈主体部BDY的图。
[0052]另外,通过将保护盖42伸延并与外壳底部20直接接触,从而省略安装凸缘23也是优选的。此外,也可以由磁性体来形成保护盖42,此时,通过与外装铁芯Co2进行组合,能够提尚磁特性。
[0053]<将次级线圈L2与外壳底部20进行一体化的第二工序>
[0054]若如以上那样次级线圈L2向外壳底部20的组装完成,则接着,在保护盖42的内部注入(部分浸渍)热固性树脂,填充保护盖42内部的间隙而实现可靠的电绝缘。
[0055]图2(e)是说明该第二工序的图,表示在作业箱中配置多个半完成状态的线圈主体部BDY,将作业箱抽气且使注入嘴下降,注入热固性树脂的状态。
[0056]如之前所说明,由于次级绕线管40的外形尺寸和保护盖42的内面尺寸大致相同且间隙窄,所以应注入的热固性树脂的注入量可以是少量。因此,作为要使用的树脂,选择绝缘性好且与次级绕组41或保护盖42的粘结力好的高级的材料,但即使选择高价的材料,制造成本也不会特别上升。
[0057]另外,在图2(e)的作业姿势中,次级绕线管40的基端面(图2中下方端面)通过保护盖42的基端内面而以可通气的方式被封闭,另一方面,由于注入树脂具有适当的粘度,所以注入树脂不会从次级绕线管40漏出。另外,由于底板21的开口 Hl被配置在连结部22中的高压端子OUT封闭,此外,作业箱向下方被抽气,所以树脂不会侵入开口 Hl内部。
[0058]无论是哪种情况,在该第二工序中都有通过加热而使热固性树脂固化的使用,但为了将该加热作业迅速可靠化,在本实施例中,在次级绕组41中流过适当的加热电流的状态下,执行加热作业。因此,热固性树脂从内外有效地被加热,从而加热作业变得迅速可靠化。
[0059]<配置中心铁芯Col或初级线圈LI的第三工序>
[0060]若第二工序结束,则转移到将内置了中心铁芯Col的初级线圈LI配置在次级绕线管40的第三工序。
[0061]如图3(a)所示,初级线圈LI在初级绕线管50上缠绕初级绕组51而构成,初级绕组51的绕组头51a和绕组尾51b以在绕组端子La、Lb露出导体的状态被缠绕(图3(d))。另外,在图3(a)中,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初级绕组51的记载。
[0062]若将初级绕组51缠绕在初级绕线管50的外周之后,在绕组端子La、Lb上缠绕初级绕组51从而初级线圈LI完成,则在初级绕线管50的内部开口 52插入中心铁芯Col (参照图3(b))。并且,将该状态的初级线圈LI插入结束了第二工序的次级绕线管40(参照图3(c))0
[0063]<配置外装铁芯Co2的第四工序>
[0064]接着,以覆盖保护盖42的外侧的方式,圆环状配置外装铁芯Co2。另外,外装铁芯Co2整体上为圆环状,但在适当的部位例如进行二分割(参照图3(e))。但是,并不拘泥于外装铁芯Co2的分割个数,由外装铁芯Co2和中心铁芯Col形成没有多余的空隙的闭合磁路(参照图3(e))。
[0065]<将点火器组装体DEV容纳在线圈主体部BDY的第五工序>
[0066]接着,将点火器组装体DEV容纳在线圈主体部BDY,但在该说明之前,说明点火器组装体DEV。图4是图示了点火器组装体DEV的结构元素的图,表示了与外部电路连接的3条连接端子Ta?Tc、对初级线圈LI连接集电极端子Q2的连接端子Td、内置IGBT的点火器Q、散热器He。另外,点火器组装体DEV的完成状态如图5 (a)?(C)所示,各部的电连接如图5(d)所示。
[0067]如图4 (a)所示,接受电池电压VB的连接端子Ta具有向点火器Q的连接片CNa、二极管D的接受部tl (参照图5(a))、初级绕组51的绕组端子La(电池侧)的接受部La(参照图5(a))、和连络部t2等而构成。另外,连接端子Ta通过将一张板材弯曲形成而被制作成,通过连接片CNa而与点火器Q的连结端子Q5连接,但与点火器Q的内部电路为电绝缘状态(参照图5(d))。
[0068]接受点火脉冲SG的连接端子Tb也将一张板材弯曲形成而制作,通过连接片CNb而与点火器Q的连结端子Ql连接。并且,通过连接片CNb,实现与点火器Q的栅极端子Ql的电连接。
[0069]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