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43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线圈零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0002] 本案是分案申请。该分案的母案是申请日为2012年1月6日、申请号为 201210005436. 0、发明名称为"线圈零件"的发明专利申请案。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磁体部覆盖螺旋状线圈部的构造的线圈零件。
【背景技术】
[0004] 以电感器、扼流线圈或变压器等为代表的线圈零件(俗称电感器零件)具有螺旋 状线圈部由磁体部覆盖的构造。覆盖线圈部的磁体部中,一般使用Ni-Cu-Zn系铁氧体等铁 氧体(是指以氧化铁为主成分的陶瓷)作为其材料。
[0005] 近年来,对这种线圈零件要求大电流化(是指额定电流的高值化),为了满足该要 求,而不断研究将磁体部的材料由以往的铁氧体更换为Fe-Cr-Si合金(参照专利文献1)。
[0006] 该Fe-Cr-Si合金是材料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高于以往的铁氧体,但相反地材料 自身的体积电阻率明显低于以往的铁氧体。也就是说,在螺旋状线圈部和磁体部直接接触 的类型的线圈零件、例如叠层型或压粉型等线圈零件中,必须研究使包含Fe-Cr-Si合金粒 子群的磁体部自身的体积电阻率接近包含铁氧体粒子群的磁体部自身的体积电阻率,优选 研究使之高于该体积电阻率,以将磁体部的材料由以往的铁氧体更换为Fe-Cr-Si合金。
[0007] 总而言之,如果包含Fe-Cr-Si合金粒子群的磁体部自身中无法确保高体积电阻 率,则无法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使零件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高值化,产生电 流从线圈部泄漏到磁体部出现磁场湍流的现象,由此导致零件自身的电感下降。
[0008]另外,在先前列举的专利文献1中,作为叠层型线圈零件中的磁体部的制作方法, 揭示了如下方法,即,将由不仅包含Fe-Cr-Si合金粒子群还包含玻璃成分的磁体胶形成的 磁体层和导体图案叠层,且在氮环境中(=还原性环境中)进行煅烧之后,使该煅烧物含浸 在热硬化性树脂中。
[0009] 然而,该制作方法因磁体胶中所含的玻璃成分残存在磁体部内,所以,因存在于该 磁体部内的玻璃成分而使Fe-Cr-Si合金粒子的体积率减少,且由该减少导致零件自身的 饱和磁通密度也下降。
[0010] [先行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
[0012]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027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状线圈部和磁体部直接接触的类型且能满足大 电流化的要求的线圈零件。
[0014]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由磁体部覆盖的螺旋状线圈部和该磁体部直接 接触的类型的线圈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部是将磁性合金粒子群作为其主体,且不包 含玻璃成分,在所述磁性合金粒子各自的表面存在该磁性合金粒子的氧化物膜。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磁体部的磁性合金粒子各自的表面存在有该磁性合金粒子的 氧化物膜(=绝缘膜),且该磁体部内的磁性合金粒子隔着用作绝缘膜的氧化物膜相互耦 合,线圈部附近的磁性合金粒子隔着用作绝缘膜的氧化物膜而和该线圈部密接,因此,可以 确保将磁性合金粒子群作为其主体的磁体部自身中较高的体积电阻率。而且,磁体部不包 含玻璃成分,因此,不会因存在于该磁体部内的玻璃成分而使磁性合金粒子的体积率减少, 也可避免因该减少造成的零件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降低。
[0017] 也就是说,作为线圈部和磁体部直接接触的类型,并且可有效利用磁性合金的材 料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使零件自身的饱和磁通密度高值化,所以,可以满足大电流化的要 求,也可防止电流从线圈部泄漏到磁体部出现磁场湍流的现象,因此,也可以避免零件自身 的电感下降。
[0018] 通过以下说明和随附图式,可知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和除此以外的目的、构成特征、 及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叠层型线圈零件的外观透视图。
[0020] 图2是沿着图1的Sll-Sll线的放大截面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零件主体的分解图。
[0022] 图4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磁体部的粒子的粒度分布的图。
[0023] 图5是参照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图2所示的磁体部时所得的图像,表示粒 子状态的模式图。
[0024] 图6是参照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执行脱脂工序前的磁体部时所得的图像, 表示粒子状态的模式图。
[0025] 图7是参照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执行脱脂工序后的磁体部时所得的图像, 表示粒子状态的模式图。
[0026][符号的说明]
[0027] 1 磁性合金粒子
[0028]2 氧化物膜
[0029] 3 内腔
[0030]4 溶剂和粘合剂的混合物
[0031] 10 线圈零件
[0032] 11 零件主体
[0033] 12 磁体部
[0034] 13 线圈部
[0035] 14、15 外部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线圈零件的具体构造例]
[0037] 首先,引用图1~图5,对本发明应用于叠层型线圈零件的具体构造例进行说明。
[0038] 图1所示的线圈零件10是以长度L约3.2mm、宽度W约1.6mm、高度H约0.8mm整 体形成为长方体形状。该线圈零件10包含长方体形状的零件主体11、和设置在该零件主体 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1对外部端子14及15。如图2所示,零件主体11包含长方体形状 的磁体部12和由该磁体部12覆盖的螺旋状线圈部13,且该线圈部13的一端和外部端子 14连接,另一端和外部端子15连接。
[0039] 如图3所示,磁体部12具有共计20层的磁体层MLl~ML6 -体化而成的构造,且 长度为约3. 2mm,宽度为约I. 6mm,高度为约0. 8mm。各磁体层MLl~ML6的长度为约3. 2mm, 宽度为约I. 6mm,厚度为约40y m。该磁体部12是将Fe-Cr-Si合金粒子群作为其主体,且 不含玻璃成分。Fe-Cr-Si合金粒子的组成是Fe为88~96. 5wt%,Cr为2~8wt%,Si为 1. 5~7wt%〇
[0040] 如图4所示,构成磁体部12的Fe-Cr-Si合金粒子的粒径以体积为基准计时, d50 (中值直径)为 10ym,dlO为 3ym,d90 为 16ym,且dl0/d50 为 0? 3,d90/d50 为 1. 6。 而且,如图5所示,在Fe-Cr-Si合金粒子1各自的表面上存在有该Fe-Cr-Si合金粒子的氧 化物膜(=绝缘膜)2,且磁体部12内的Fe-Cr-Si合金粒子1隔着用作绝缘膜的氧化物膜 2相互耦合,线圈部13附近的Fe-Cr-Si合金粒子1隔着用作绝缘膜的氧化物膜2而和该 线圈部13密接。可确认该氧化物膜2至少包含属于磁体的Fe3O4、和属于非磁体的Fe2O3及 Cr203〇
[0041] 附带而言,图4是表示使用利用激光绕射散射法的粒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 机装(股)制的Microtrac)测定的粒度分布。而且,图5是参照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 察磁体部12时所得的图像,模式性地表示粒子状态。构成磁体部12的Fe-Cr-Si合金粒子 1实际上并非形成为完全的球形,但为了表现粒径具有分布而将所有粒子描绘成球形。除此 之外,存在于粒子各自表面的氧化物膜2的厚度实际上在0. 05~0. 2ym的范围内存在不 均,但为了表现氧化物膜2存在于粒子表面而均等地描绘所有该氧化物膜2的厚度。
[0042] 如图3所示,线圈部13具有共计5个线圈段CSl~CS5和连接该线圈段CSl~CS5 的共计4个中继段ISl~IS4呈螺旋状一体化而成的构造,且其圈数约为3. 5。该线圈部 13是以Ag粒子群为其主体。Ag粒子的粒径以体积为基准计时,d50 (中值直径)为5ym。
[0043] 4个线圈段CSl~CS4呈现3字状,且1个线圈段CS5形成带状,各线圈段CSl~ CS5的厚度为约20ym,宽度为约0. 2mm。最上方的线圈段CSl连续地包含用于和外部端子 14连接的L字状的伸出部分LS1,且最下方的线圈段CS5连续地包含用于和外部端子15连 接的L字状的伸出部分LS2。各中继段ISl~IS4形成贯通磁体层MLl~ML4的柱状,且各 孔径为约15ym。
[0044] 如图1及图2所示,各外部端子14及15触及零件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面和 该端面附近的4侧面,且其厚度为约20ym。一外部端子14和最上方的线圈段CSl的伸出 部分LSl的端缘连接,另一外部端子15和最下方的线圈段CS5的伸出部分LS2的端缘连 接。该各外部端子14及15是以Ag粒子群为其主体。Ag粒子的粒径以体积为基准计时, d50(中值直径)为5ym。
[0045][线圈零件的具体制法例]
[0046] 其次,引用图3、图5、图6及图7,对所述线圈零件10的具体制法例进行说明。
[0047] 在制造所述线圈零件10时,使用刮刀涂布机或挤压涂布机等涂布机(省略图示), 将预先准备的磁体胶涂敷在塑料制的基底膜(省略图示)的表面,并使用热风干燥机等干 燥机(省略图示),在约80°C、约5min的条件下将其干燥,分别制造和磁体层MLl~ML6 (参 照图3)对应且适合多个获取的尺寸的第1~第6片材。
[0048]这里使用的磁体胶的组成是Fe-Cr-Si合金粒子群为85wt%,丁基卡必醇(溶剂) 为13wt%,聚乙稀丁醛(粘合剂)为2wt%,Fe-Cr_Si合金粒子的d50 (中值直径)、dl0及 d90如先前所述。
[004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