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7323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例的连接器,已知如下的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其被容纳于壳体,并具有箱状的连接部;作为弹性片的触点弹簧,其具有被设置为能够出没于连接部的内外的触点部;作为保持件的插座,其组装在壳体的端子的连接部侧;作为上推部的上推突起,其朝向端子的连接部侧延伸设置在插座上,并在插座被组装于壳体时与触点弹簧抵接而使触点弹簧变位而使触点部伸出到连接部外(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这样的现有例的连接器中,在插座被组装到壳体之前的状态下,由于触点弹簧不会因上推突起而伸出到箱状的连接部外,因此,触点弹簧被连接部保护,能够防止触点弹簧的变形等。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12-69469 号公报(JP2012-069469 A)
[0007]然而,在现有例的连接器中,在使触点部伸出到连接部外时,由于保持件的上推部来使设置有触点部的弹性片变位,所以,有可能弹性片在保持件向框架组装时变形,有可能不能得到期望的接触载荷。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利用保持件的上推部来使弹性片变位,能够保持期望的接触载荷。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其具有被容纳于壳体、箱状的连接部;弹性片,其具有被设置为能够出没于连接部的内外的触点部;保持件,其组装于壳体的端子的连接部侧;及上推部,其朝向端子的连接部侧延伸设置在保持件上,在保持件被组装于壳体时,与弹性片抵接,使弹性片变位,从而使触点部伸出到连接部外。端子的弹性片具有:抵接部,其被设置为在连接部内能够挠曲,与上推部抵接而变位;及变位部,其被设置为从抵接部折回并能够挠曲,并设置有触点部。
[0012]由于弹性片具有被设置为在连接部内能够挠曲并与上推部抵接而变位的抵接部、及被设置为从该抵接部折回并能够挠曲、并设置有触点部的变位部,所以,保持件的上推部使抵接部变位,设置于变位部的触点部伸出到连接部外。
[0013]因此,由于保持件的上推部不会使弹性片的变位部变位,因此,能够防止设置有触点部的变位部的变形,变位部的弹力不会变化,能够保持触点部的期望的接触载荷。
[0014]因此,在这样的连接器中,能够由保持件的上推部来使弹性片变位,能够保持期望的接触载荷。
[0015]也可以是,在端子上设置有与弹性片的变位部的自由端侧抵接而支承自由端侧的支承部,在支承部,在与所述变位部的自由端侧抵接的抵接面上设置有对所述变位部的自由端侧付与摩擦阻力的防滑部。
[0016]通过在支承部的与变位部的自由端侧抵接的抵接面上设置有对变位部的自由端侧付与摩擦阻力的防滑部,从而能够利用支承部来抑制变位部的自由端侧的移动,能够使变位部所带来的触点部的接触载荷提高。
[0017]也可以是,防滑部是沿着与变位部的自由端侧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锯齿O
[0018]防滑部是沿着与变位部的自由端侧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锯齿,从而能够用简易的构造对变位部的自由端侧付与摩擦阻力。
[0019]也可以是,弹性片的变位部具有:第I屈曲部,其在从抵接部侧到触点部之间屈曲;及第2屈曲部,其在从触点部到自由端侧之间屈曲,在第I屈曲部与第2屈曲部之间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跨着第I屈曲部和第2屈曲部而配置,并在弹性片的厚度方向突出。
[0020]通过在第I屈曲部与第2屈曲部之间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跨着第I屈曲部和第2屈曲部而配置,并在弹性片的厚度方向突出,从而突出部具有横梁的功能而能够增加变位部的刚性,能够确保触点部的接触载荷。
[0021]也可以是,突出部是通过将弹性片的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的面向突出方向锻压而形成的。
[0022]突出部是通过将弹性片的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的面向突出方向锻压而形成的,从而不需要使用弹性片之外的部件,就能够在弹性片上设置突出部。
[0023]也可以是,突出部是通过将弹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的。
[0024]突出部是通过将弹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的,从而能够容易地以跨第I屈曲部和第2屈曲部的方式在弹性片上设置突出部。
[0025]发明效果
[002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效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利用保持件的上推部来是弹性片变位,能够保持期望的接触载荷。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8]图2是组装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保持件时的剖视图。
[0029]图3是将基板单元组装到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时的剖视图。
[0030]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0031]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剖视图。
[0032]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33]图7是使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一部分为剖面的立体图。
[0034]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0035]图9是使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一部分为剖面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俯视图。
[0037]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主视图。
[0038]图12(a)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12(b)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变位部的剖视图。
[0039]图13是使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I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为剖面的立体图。
[0040]图14是图13所示的第I变形例的端子的弹性片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使图13所示的第I变形例的端子的弹性片的一部分为剖面的立体图。
[0042]图16(a)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2变形例的端子的变位部的剖视图,图16(b)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3变形例的端子的变位部的剖视图。
[0043]图17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4]图18是组装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保持件时的剖视图。
[0045]图19是将基板组装于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时的剖视图。
[0046]图20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0047]图21是使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保持件的一部分为剖面的立体图。
[0048]图22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9]图23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50]图24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51]图25是将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沿着中央的长边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0052]图26(a)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26(b)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壳体的剖视图。
[0053]图27(a)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壳体的主视图,图27(b)是第5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0055](第I实施方式)
[0056]使用图1-5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
[0057]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包括:壳体3 ;端子7,其具有箱状的连接部5 ;弹性片11,其设置于连接部5 ;保持件13 ;及上推部15,其朝向端子7的连接部5侧延伸设置在保持件13上。端子7被容纳于壳体3中。弹性片11被设置为能够出没于连接部5的内外并具有触点部9。保持件13组装于壳体3的端子7的连接部5侧。在保持件13组装于壳体3时,上推部15与弹性片11抵接,使弹性片11变位,从而使触点部9伸出到连接部5外。
[0058]弹性片11具有:抵接部17,其被设置为在连接部5内能够挠曲;及变位部19,其被设置为从抵接部17折回并能够挠曲。抵接部17与上推部15抵接而变位。触点部9设置于变位部19。
[0059]壳体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壳体3的一个侧面侧设置有罩部23。在壳体3的另一个侧面侧设置有使多个端子7插入的端子插入部25。
[0060]基板单元21的端部插入于罩部23。基板单元21在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单元壳体27内嵌入成形有电路基板29。在从单元壳体27露出的电路基板29的端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