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9389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已知如下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有并排配置的多个接触部和将该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以及第I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作为第I嵌合部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内部压入有设置在该汇流条的连结部的卡止部,并在该开口部的内部配置多个接触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该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除了上述部件外,还具备:多个端子,其分别具有与被第I壳体收容的汇流条的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第2嵌合部,其能够与第I壳体的开口部嵌合;以及第2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设在该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有多个端子。
[0004]而且,通过使第I壳体的开口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嵌合,从而接触部与被接触部接触,汇流条与多个端子电气地连接。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3938号公报(JPH07-073938A)

【发明内容】

[0008]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在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已嵌合的状态下,显著的温度变化等有可能使各部件受到热冲击。
[0009]一旦受到该热冲击,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追随汇流条的连结部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内移动,多个端子的被接触部追随第2壳体的端子收容室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内移动。
[0010]然而,汇流条和第2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各自固有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产生不同,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产生差异。如果反复发生这样的移动量产生差异的热冲击,则接触部与被接触部之间发生磨损,电阻有可能上升。
[001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导致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
[0012]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备并排地配置的多个接触部和将该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连结部;第I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备将汇流条的连结部压入在内部并在内部配置有多个接触部的第I嵌合部;多个端子,其分别具备与汇流条的接触部的接触的被接触部;以及第2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备第2嵌合部和多个端子收容室,该第2嵌合部能够与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并排地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多个端子的被接触部。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定为因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以上。
[0013]由于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定为因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以上,因此,即使热冲击使汇流条和第2壳体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由于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端子收容室的内壁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不会接触,端子收容室内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配置位置不会发生变动。
[0014]由于不会发生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导致端子的被接触部的配置位置发生变动,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阻力上升。
[0015]优选地,汇流条的接触部和端子的被接触部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端子在端子收容室内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置在端子的被接触部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之间。
[0016]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端子在端子收容室内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端子收容室内,端子的被接触部不会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发生晃荡,能够使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接触稳定。
[0017]另外,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置在端子的被接触部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因此能够确保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接触,并且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0018]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备多个接触部和将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第I壳体,其具备将汇流条的连结部压入在内部的插入口、和与该插入口连通并将接触部配置在内部的第I嵌合部;多个端子,其分别具备与汇流条的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第2壳体,其具备第2嵌合部和多个端子收容室,该第2嵌合部能够与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多个端子;以及板,其由与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被配置在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之间,具备被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插通的多个插入孔。
[0019]具有被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插通的多个插入孔的板由与具有分别收容多个端子的多个端子收容室的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使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板和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相等。
[0020]因此,在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已嵌合的状态下,能够使追随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汇流条的接触部的移动量与追随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相等。
[0021]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复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
[0022]优选地,汇流条的接触部经由可挠部而与连结部一体地连结。
[0023]由于汇流条的接触部经由可挠部而与连结部一体地连结,因此可挠部使接触部容易地追随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0024]优选地,第I壳体由与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板的两侧面与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和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中任一者的内壁面抵接。
[0025]由于第I壳体、第2壳体、及板由相同材料形成,且板的两侧面与第I壳体的第I嵌合部和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中任一者的内壁面抵接,因此,容易地使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与第I壳体或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同步,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0026]根据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即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8]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9]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30]图4的(a)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4的(b)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主视图,图4的(C)是图4的(b)的C-C剖视图。
[0031]图5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I壳体的立体图。
[0032]图6是本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I壳体的主视图。
[0033]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
[0034]图8是图6的E-E剖视图。
[0035]图9的(a)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9的(b)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主视图,图9的(C)是图9的(b)的F-F剖视图。
[0036]图10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0037]图11是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主视图。
[0038]图12是图11的G-G剖视图。
[0039]图13是图11的H-H剖视图。
[0040]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1]图15是图14的A-A剖视图。
[0042]图16是图14的B-B剖视图。
[0043]图17是图15的重要部分放大图。
[0044]图18是图16的重要部分放大图。
[0045]图19的(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19的(b)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主视图,图19的(C)是图19的(b)的C-C剖视图。
[0046]图20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I壳体的立体图。
[0047]图21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I壳体的主视图。
[0048]图22是图21的D-D剖视图。
[0049]图23是图21的E-E剖视图。
[0050]图24的(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24的(b)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主视图,图24的(c)是图24的(b)的F-F剖视图。
[0051]图25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