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604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涉及在外壳的内部保持有插座(receptacle)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车载用途等需要高度连接可靠性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连接器,在外壳的内部保持有插座的连接器是已知的。
[0003]作为一个示例,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在被称为护罩的外壳中所设置的内部空洞内保持有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连接器组件。所述电子连接器组件在护罩510的内部空洞650内具有一对垂直臂690和推压臂900,所述垂直臂690被设置成在前端具有肩部710,所述推压臂900 —体形成在护罩510的上壁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由垂直臂690夹持插座连接器250,并由推压臂900将插座连接器250向肩部710推压,从而将插座连接器250保持在内部空洞650内(请参照本申请附图7和附图8)。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表2005-515588号公报”(第0026段、附图5、附图7等)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以利用推压臂将插座连接器250向保持件680的肩部710推压为前提,但是,由于这种电子连接器组件所要求的外形等的限制,可以想到或许存在难以设置上述推压臂900的情况。当无法设置推压臂900时,由于无法向保持件680的肩部710推压插座连接器250,因此,插座连接器250就会在内部空洞650内发生松动。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在外壳(专利文献1中的护罩)的上壁部分设置用于推压插座(专利文献1中的插座连接器)的机构也能够牢固地保持插座的连接器。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外壳,插座被嵌入所述外壳中,所述插座具备与插头连接的内壳,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对臂部,与所述插座的嵌入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彼此对置,并能够弹性地夹持所述插座;以及卡定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前端,并具有与所述插座的嵌入方向正交的平面平行的卡定面,在由所述卡定面和所述臂部形成的角部具有推压面,在所述插座被嵌入后,所述推压面向嵌入方向推压所述插座。
[0012]在嵌入空间内,通过臂部弹性地夹持插座而将其保持,而且,通过推压面的作用,利用臂部夹持插座时产生的弹性推压力向嵌入方向推压插座。其结果,位于插座的嵌入方向的前面的面和与该面对置的嵌入空间的内壁面在通过推压力相互抵接的状态下保持所述插座,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插座。
[0013]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面是从所述卡定面至所述臂部的倾斜面。
[0014]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面是从所述卡定面至所述臂部的曲面。
[0015]由倾斜面或曲面形成推压面,这样可以将作用于臂部夹持插座的方向上的推压力的一部分转变成向插座的嵌入方向上的推压力,因此,利用所述推压面能够很好地产生向嵌入方向推压插座的推压力。
[0016]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具有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内壳,所述连接器具有被卡定部,所述被卡定部具有与所述卡定面对置的面并使所述内壳的一部分突出,所述被卡定部的角与所述推压面抵接。
[0017]使被卡定部的角与推压面抵接,所述被卡定部被设置成使插座的内壳突出,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被卡定部的角与推压面之间能够平滑地滑动,由此,可以很好地获得向嵌入方向推压插座的推压力。
[0018]有益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即使不在外壳的上壁部分设置用于推压插座的机构,也能够牢固地保持插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外观时的立体图。
[0021]图2是表示被保持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内部的插座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要部剖面图。
[0024]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要部剖面图。
[0025]图6是表示采用现有技术结构时的要部剖面图。
[0026]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图。
[0027]图8是表示与图7相同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位于连接器1的左下侧的面称为正面,将位于右上侧的面称为背面。
[0029]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连接器1安装在车载用电子设备内部的印刷电路基板上,用于连接车载用电子设备和电缆,电缆用于和车载用电子设备之间输入输出信号,连接器1对应于miniUSB (注册商标)。
[0030]连接器1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2。外壳2的内部保持有插座3,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
[0031]外壳2具有开口收纳空间21,开口收纳空间21在正面侧设置有开口。开口收纳空间21中插入有插头(图中未表示),插头为设置在与连接器1连接的电缆前端的适合的连接对象侧连接器,在被插入至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收纳。
[0032]外壳2的背面侧安装有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加重件29。加重件29用于使连接器1的重心向背面侧移动。在印刷电路基板(图中未表示)上安装连接器1时,由于具有加重件29,可以防止连接器1的正面侧向下倾斜,因此,能够良好地安装连接器1。
[0033]图2是表示保持在连接器1的内部的插座3的外观的立体图。连接器1所用的插座3是miniUSB对应插座。插座3可以与设置在插头前端部分的miniUSB对应插头连接。此外,miniUSB对应插座和miniUSB对应插头仅为示例而已,只要是能够相互适合且相互连接的插座和插头,就能够实施本发明。
[0034]插座3在屏蔽部件31的内侧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形成的内壳32,屏蔽部件31通过冲压加工导电性金属薄板而成。内壳32保持有5个导电性接触部,导电性接触部分别与插头侧的相应的导电性接触部接触,由此,能够实现相互间的电连接。
[0035]插座3的背面侧形成有被卡定部32a,被卡定部32a是使内壳32的一部分从槽部31a突出所形成的,其中,槽部31a通过将屏蔽部件31沿着连接器1的插拔方向开槽而成。被卡定部32a从屏蔽部件31突出的尺寸与后述的卡定部24的卡定面24a的宽度尺寸大体相等。被卡定部32a的底面形成为与卡定面24a对置的面。
[0036]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是从背面侧的下方观察的图。此外,图3中,为使本发明的结构更加明了,而省略了上述加重件29。
[0037]外壳2在背面侧具有朝下侧开放的供插座3嵌入的嵌入空间22。插座3沿着与外壁面正交的方向从下侧向上侧(图中,朝箭头所示方向)嵌入嵌入空间22中,其中,外壁面位于外壳2的下侧。嵌入空间22和开口收纳空间21之间经由连通孔28连通。当插头被插入开口收纳空间21时,设置在插头前端部分的miniUSB对应插头经由连通孔28向嵌入空间22突出,由此,miniUSB对应插头与插座3连接。在嵌入空间22中设置有用于夹持并保持插座3的一对臂部23。
[0038]图4是沿图1所示A-A线的连接器1的剖面图,图4(b)是将图4(a)的圆内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0039]嵌入空间22的两侧设置有一对臂部23。一对臂部23分别以形成外壳2的侧壁面的内侧的上部为基端,呈U字形状朝向下侧并与插座3的嵌入方向平行地延伸并相互对置。臂部23的各自的前端设置有卡定部24,卡定部24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
[0040]臂部23被形成为能够从基端向卡定部24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卡定部24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