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3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82冲突,以腿部19为支点使臂主体21挠曲变形(倾斜位移),在壳体10、80的正确嵌合时,臂主体21向恢复方向弹性位移并返回到几乎自然状态,如图13所示,锁定突起23配置为能够与锁定部82卡定,两壳体10、80保持为嵌合状态。另外,在臂主体21的后端部和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确保有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
[0043]如图14所示,在臂主体2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上突出设置有限制滑动件60的向后方的脱落的保持部25。如图6所示,保持部25被设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方式。
[0044]并且,如图7所示,在腿部19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6。如图12也示出的那样,在腿部19的前表面中的贯通孔26的下方且在台阶17的后方设置有在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为阶梯状的止挡部27。滑动件60的后述的止动件65贯通于贯通孔26,在贯通贯通孔26的止动件65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后述的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卡定,并限制滑动件60的后退(向后述的后退位置的移动)。
[0045]如图6以及图7所示,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中的与锁定臂18相对的部分敞开,锁定臂18的上表面暴露于该部分。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且在夹持锁定臂18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导向壁28。
[0046]如图4所示,在两导向壁28的前端向内侧(锁定臂18侧)伸出地形成有一对前止挡壁29。并且,如图11所示,在两导向壁28的内部设置有从前止挡壁29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导向槽31。滑动件60在两导向槽31中滑动后与两前止挡壁29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的前进。
[0047]接着,对滑动件60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的两导向壁28的内侧,并被设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在前进位置(参照图1)和后退位置(参照图2)之间沿两导向槽3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48]具体来说,滑动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所示,整体形成为矩形框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基部61 ;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前方突出的一对臂部62 ;在两臂部62的前端之间架设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连结部63(卷曲限制部);以及与两臂部62的前后方向中途连结的解除操作部64。如图10所示,连结部63以及解除操作部64位于比基部61靠上方,并高度不同地配置为在主视中不与基部61重合。如图12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时,连结部63以及解除操作部64位于锁定臂18的前端部的上方,基部61位于锁定臂18的后端部的下方。
[0049]在基部61上设置有止动件65。如图10所示,止动件65被设为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向前方以悬臂形状延伸的能够挠曲的方式。在止动件65的前端部向下突出地形成有卡定突起66。如图12所示,在滑动件60处于前进位置的情况下,止动件65的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钩挂卡定,由此,限制滑动件60的向后退位置的移动。并且,在止动件65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挠曲限制部67。如图8以及图10所示,挠曲限制部67被设为小突起状的方式,如图14所示,在后退位置上进入于壳体10的挠曲空间24,并配置为与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接近。
[0050]并且,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基部6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压入部68。两压入部68的后端被设为一对压入面69,两压入面69朝向后方配置,并位于比后述的垂设部59的后端罪后方。
[0051]如图8所示,在连结部63的后端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以大致矩形状凹陷地形成有被保持部71。如图2以及图14所示,在滑动件60处于后退位置时,锁定臂18的保持部25进入于被保持部71的内侧而抵接止动,限制滑动件60向后方的脱落。
[0052]如图10所示,在两臂部62的下部设置有一对弹簧容纳部72。如图11所示,在弹簧容纳部72中容纳有由众所周知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90。
[0053]弹簧容纳部7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方式,并被设为能够在内部容纳弹簧部件90的整体。如图11所示,在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朝向后方地设置有承受弹簧部件90的前端的前侧弹簧支撑部73,在弹簧容纳部72的后端朝向前方地设置有承受弹簧部件90的后端的后侧弹簧支撑部74。在滑动件60的成形时起因于在前后方向上拔出模具,前侧弹簧支撑部73和后侧弹簧支撑部74配置为在主视中彼此不重合。并且,如图11所示,弹簧容纳部72的前部下表面作为弹簧部件90的导入口 75而敞开。当在弹簧容纳部72内组装有弹簧部件90时,弹簧部件90的前端下部暴露地配置于前侧弹簧支撑部73的下方,并被设为能够与对方壳体80的按压部84抵接。
[0054]并且,如图10所示,在两臂部62上设置有从弹簧容纳部72竖立的一对保护壁76。如图8所示,在两保护壁76的上表面配置为与连结部63的上表面几乎彼此齐平地连续。如图5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时,两保护壁76配置在与两导向壁28的上端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且两保护壁76覆盖锁定臂18的宽度方向两端。
[0055]如图9所示,两臂部62的上表面具有:从基部61向连结部63以上升坡度延伸的斜面77 ;以及从斜面77的前端到连结部6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面78。
[0056]并且,解除操作部64配置在基部61的上方且与连结部63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如图8所示,解除操作部64形成为板片状,如图9所示,上表面大致水平地配置在与两臂部62的水平面78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如图8所示,解除操作部64的前端的宽度方向两端且在两臂部62之间架设有一对连结支撑部79。两连结支撑部79与两臂部62的水平面78的后端部连结。并且,解除操作部64被设为能够以两连结支撑部79为支点挠曲变形。
[0057]如图9所示,解除操作部64的后端部被设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的垂设部59,垂设部59的下表面位于比解除操作部64的其他下表面靠下方。并且,如图8所示,垂设部59被设为朝向后方逐渐地宽度变窄的俯视梯形形状,详细为俯视等腰梯形形状的方式。在垂设部59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阶梯状的操作面58。该操作面58朝向斜上后方配置并从解除操作部64的上表面的后端起设置于整个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并且,如图5所示,解除操作部64在压入部68的上方且宽度方向(与滑动件6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为接近与压入部68重合的位置。
[0058]实施例1的结构为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对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嵌合分离作业进行说明。
[0059]在滑动件60的弹簧容纳部72中容纳有弹簧部件90,在此状态下,滑动件60从后方滑动地插入于壳体10的两导向壁28的内侧。此时,从后方按压两压入部68的压入面69,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滑动件60的组装动作。如图12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止动件65贯通贯通孔26,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弹性地钩挂卡定,而限制滑动件60向后方的移动。并且,如图11所示,在前进位置上,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部与壳体10的两导向槽31嵌合且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配置为能够与前止挡壁29抵接,从而限制滑动件60向前方的移动。这样,滑动件60以在前进位置上限制前后移动的状态而保持。
[0060]如图1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解除操作部64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上表面,成为从上方无法看到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状态。此时,如图12所示,垂设部59配置为以与臂主体21的上表面后端相对的部位为大致起点向斜下后方突出且从后方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进一步,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如图1所示,滑动件60的前端部位于包围臂主体21的前端部的外周的位置,并配置为连结部63从前方覆盖臂主体21的前端。因此,电线300等的异物和外力不易于作用于臂主体21的前后两端部,而防止锁定臂18的卷起。
[0061]另外,如图12所示,在前进位置上,挠曲限制部67位于比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靠前方,并允许锁定臂18的挠曲动作。并且,在前进位置上,弹簧部件90将前后两端支撑于前侧弹簧支撑部73和后侧弹簧支撑部74,并保持为几乎自然状态。
[0062]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时,壳体10插入于对方壳体80的罩部81内并进行嵌合动作。在嵌合过程中,对方壳体80的两按压部84与两弹簧部件90的前端下部抵接,通过更进一步的嵌合而两弹簧部件90的前端被两按压部84按压并远离前侧弹簧支撑部73,以弹簧部件90支撑于后侧弹簧支撑部74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地压缩。滑动件60由于受到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从而成为向后退位置移动施力的状态,但通过止动件65的卡定作用而保持在前进位置上。
[0063]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过程的最后阶段,锁定臂18的锁定突起23与锁定部82冲突并使锁定突起23挠曲变形。如图13所示,当两壳体10、80到达正确嵌合位置时,锁定臂18越过锁定部82向恢复方向位移,并配置为锁定突起23能够与锁定部82卡定。由此,两壳体10、80彼此保持为嵌合状态,在同时,端子配件100与对方端子配件200正确地导通连接。
[0064]并且,如图13所示,当两壳体10、80到达正确嵌合位置时,止动件65的卡定突起66被罩部81的上壁前端按压而解除与止挡部27的卡定状态,与此相伴,解放蓄力的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弹簧部件90向自然状态恢复。通过该弹簧部件90的恢复动作,而滑动件60的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