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箔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565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制备:
[0053] 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铁;磁控瓣射法,在气压4mtorr的氮气中采用 240W的功率瓣射铁祀制备获得,厚度约为300nm。
[0054] 扩散阻挡层2的中间层202为氮化铁,采用磁控瓣射法,在气压为4mtorr的氮气 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功率为210W条件下瓣射铁祀获得,厚度约为600nm。
[00巧]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铁;采用磁控瓣射法,在气压为4mtorr的 氮气下,功率为240W条件下瓣射铁祀获得,厚度约为300nm。
[005引 做第一电极层3为钢;磁控瓣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氮气,瓣射功率为210W,瓣 射祀材为钢祀,厚度约为lOOOnm。
[0057] (4)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采用磁控瓣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氮气,瓣射功率 为120W,祀材为铜钢嫁砸祀材,获得厚度约为SOOnm的预制膜。薄膜制备后,在快速砸化炉 中,采用快速升温的升温方式对吸收层薄膜在60(TC的温度下,砸化处理30nm,获得铜钢嫁 砸薄膜。
[0058](5)缓冲层5为硫化領:化学水浴法制备,水浴温度为8(TC,薄膜厚度约为60nm。
[0059] (6)第二电极层6氧化锋渗铅;采用磁控瓣射,祀材为氧化锋渗铅,瓣射功率为 180W,样品台温度为20(TC,气压为4mtorr氮气,厚度约为500皿。
[0060] (7)减反层7为氣化镇;采用电阻式蒸发,温度为1300°C左右,厚度约为80皿。
[0061] (8)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媒;媒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法,第一层媒薄膜的厚度 约为200nm,防止铅的扩散,第二层媒薄膜的厚度约为200nm,防止铅的氧化,中间层铅薄膜 采用电阻式蒸发的方法,厚度约为3000nm。
[0062] 制得的铁巧太阳能电池,经高温砸化后如图2所示,薄膜无裂纹且无脱落现象。制 得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经测试,即使经过弯曲,薄膜也不会脱落。
[0063] 制得的铁巧太阳能电池,EDS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EDS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0064] 表1.EDS测试数据
[0067] 由图3及表I数据可知,制得的铁巧太阳能电池的扩散阻挡层2的阻挡效果很好, 无任何铁巧中的杂质元素扩散至吸收层。
[0068] 作为对比试验,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铁巧太阳能电池,其中扩散阻挡层为两层,分 别W碳化娃及館制备得到。高温砸化后,结合力效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经过高温砸 化后薄膜表面薄膜直接脱落,结合力非常不好。
[0069]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铁巧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及制备方法
[0070] 铁巧太阳能电池,结构为;基底1为铁巧;扩散阻挡层2为H层结构,厚度为 1200nm,其中靠近基底层201为铁,中间层202为碳化娃,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氮化铁;第 一电极层3为钢;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領;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锋渗 铅;减反层7为氣化镇;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媒。
[00川制备方法:
[0072] (1)基底1铁巧的处理;采用甲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进行抛光处理,甲醇:浓硫 酸体积比为1:3,抛光时间为大约400s,电压为大约10V。
[0073] 似扩散阻挡层2的制备:
[0074] 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铁;磁控瓣射法,在气压4mtorr的氮气中采用 240W的功率瓣射铁祀制备获得,厚度约为300nm。
[007引扩散阻挡层2的中间层202为碳化娃,采用磁控瓣射法,在气压为4mtorr的氮气 中,功率为210W条件下瓣射碳化娃祀获得,厚度约为600nm。
[0076] 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氮化铁:采用磁控瓣射法,在气压为 4mtorr的氮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功率为210W条件下瓣射铁祀获得,厚度约为600nm。
[0077] 做第一电极层3为钢;磁控瓣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氮气,瓣射功率为210W,瓣 射祀材为钢祀,厚度约为lOOOnm。
[0078] (4)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采用磁控瓣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氮气,瓣射功率 为120W,祀材为铜钢嫁砸祀材,获得厚度约为SOOnm的预制膜。薄膜制备后,在快速砸化炉 中,采用快速升温的升温方式对吸收层薄膜在60(TC的温度下,砸化处理30nm,获得铜钢嫁 砸薄膜。
[007引 妨缓冲层5为硫化領:化学水浴法制备,水浴温度为8(TC,薄膜厚度约为60nm。
[0080] (6)第二电极层6氧化锋渗铅;采用磁控瓣射,祀材为氧化锋渗铅,瓣射功率为 180W,样品台温度为20(TC,气压为4mtorr氮气,厚度约为500皿。
[0081] (7)减反层7为氣化镇;采用电阻式蒸发,温度为1300°C左右,厚度约为80皿。
[0082] (8)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媒;媒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法,第一层媒薄膜的厚度 约为200nm,防止铅的扩散,第二层媒薄膜的厚度约为200nm,防止铅的氧化,中间层铅薄膜 采用电阻式蒸发的方法,厚度约为3000nm。
[0083]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铁巧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84] 铁巧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铁巧;扩散阻挡层2为H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 靠近基底层201为铁,中间层202为氮化粗,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氮化铁,扩散阻挡层2 厚度为3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钢;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領;第二电 极层6为氧化锋渗铅;减反层7为氣化镇;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媒。
[0085] 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铁巧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86] 铁巧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铁巧;扩散阻挡层2为H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 靠近基底层201为铁,中间层202为氮化铁,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館,扩散阻挡层2厚度 为2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钢;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領;第二电极层 6为氧化锋渗铅;减反层7为氣化镇;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媒。
[0087] 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铁巧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8引铁巧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铁巧;扩散阻挡层2为四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 靠近基底层201为铁层,中间层202为氮化粗,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两层,分别由氮化铁 和铁制成,扩散阻挡层2厚度为3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钢;吸收层4为铜钢嫁砸薄膜;缓 冲层5为硫化領;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锋渗铅;减反层7为氣化镇;表面电极层8为媒/铅 /媒。
【主权项】
1. 钛箔太阳能电池,包括钛箔基底和在钛箔基底上依次形成的扩散阻挡层、第一电极 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 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任选由以下组制成: A组:错、钥、钛、镍、铜、错、铌、铬、,了、铭、把、钽、鹤、铱、锇、钼、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 或 B组: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或 C组: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 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l〇nm~3000n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结构, 包括靠近基底层、中间层和靠近第一电极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中间层由 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的任一种制成。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靠近基底 层由钦制成。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靠近第一 电极层由钛、铬或氮化钛制成。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 述中间层由氮化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制成,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200nm, 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钥薄膜层。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1) 钛箔基底进行表面除油处理及表面抛光处理,使所述钛箔基底表面粗糙度达到 lnm~2000nm; (2) 在钛箔基底上制备扩散阻挡层,所述制备方法选自化学镀膜法、电化学镀膜法、化 学气相沉积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3) 在扩散阻挡层上依次制备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 电极层。8. 钛箔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设置于钛箔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 扩散阻挡层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可任选由以下组制成: A组:错、钥、钛、镍、铜、错、铌、铬、,了、铭、把、钽、鹤、铱、锇、钼、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 或 B组: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或 C组: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 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l〇nm~3000nm,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钥薄膜层。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 为三层结构,包括靠近基底层、中间层和靠近第一电极层;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氮化钽、氮 化钨或氮化锆的任一种制成;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铬或 氮化钛制成。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钛箔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基底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太阳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钛箔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同时公开了钛箔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本发明的钛箔太阳能电池,包括钛箔基底和在钛箔基底上依次形成的扩散阻挡层、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扩散阻挡层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任选由以下组制成:铝、钼、钛、镍、铜、锆、铌、铬、钌、铑、钯、钽、钨、铱、锇、铂、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或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或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本发明的钛箔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能有效阻挡钛箔杂质元素进入吸收层,显著增加扩散阻挡层与基底、第一电极层的结合力。
【IPC分类】H01L31/0216, H01L31/06, H01L31/18
【公开号】CN105322028
【申请号】CN201410246725
【发明人】何绪林, 梅军, 廖成, 刘江, 叶勤燕, 刘焕明
【申请人】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