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376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盖,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摩托车蓄电池为12V,一般是由6个单格的2V蓄电池串联而成。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摩托车会对其进行补充电,这个过程里每个单格电池在充电的时候会发热,产生气体,电池内部的酸液会以酸雾的形式连同气体通过单格排气孔排到电池盖上的排气槽中,再通过排气嘴排出到大气。这种电池盖存在的缺点有:(I)由于采用铅酸蓄电池,因此会有微小的铅粒连同带酸雾的气体一起排出,从而造成环境污染;(2)排出气体中含有部分水分,蓄电池失水较快,需要经常维护才能避免电池寿命提前终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包括盖体和盖子封条,盖体上设有排气槽,盖子封条粘接在排气槽上将排气槽密封,排气槽内排列设置有若干单格排气孔,排气槽内一端设有排气嘴,所述排气槽内设有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连通至排气嘴的回形通道,若干单格排气孔设置在盲端一侧。
[0006]进一步,所述排气嘴处安装有蓄电池用滤酸片。
[0007]进一步,所述回形通道的底面从盲端开始至排气嘴逐渐升高。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排气槽内设置成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连通至排气嘴的回形通道,因此,延长了从单格排气孔中排出的气体的通过路径,从而使得气体中的酸雾和水分被更多的冷凝出来,并回流至电池内部。一方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减少蓄电池内水分的散失,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0]2.在排气嘴处安装有蓄电池用滤酸片,使得液体和固体被阻隔在排气槽中,只有气体排入大气中,进一步防止污染物排入大气,以及减少蓄电池内水分的散失。
[0011]3.回形通道底面的坡度有利于气体冷凝得到的液体回流入电池内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子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包括盖体I和盖子封条2,盖体I上设有排气槽3,排气槽3内一端设置排气嘴4,在排气槽3中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5,盖子封条2上对应隔板5设置隔条6,通过热合的方式将盖子封条2粘接在排气槽3上将排气槽3密封,从而在排气槽3内形成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至排气嘴4的U形通道7。从U形通道7的密封端开设排列设置六个与蓄电池对应的单格排气孔8。所述排气嘴4处安装高密度的蓄电池用滤酸片9。
[0016]为了利于冷凝液体通过单格排气孔8回流至蓄电池内部,所述U形通道7的底面从密封端开始至排气嘴逐渐升高,从而形成一定的坡度。
[0017]在使用时,从单格排气孔8中排出的酸雾和气体经过U形通道7后到达排气嘴4,经过蓄电池用滤酸片9过滤后,从排气嘴4排出。一方面,由于U形通道7延长了酸雾和气体的通过路径,从而使得酸雾和气体中的水分被更多的冷凝出来;另一方面,蓄电池用滤酸片9只能气体通过而液体和固体无法通过,进一步防止酸雾和水分排出,避免环境污染和保持蓄电池内部水分散失。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包括盖体和盖子封条,盖体上设有排气槽,盖子封条粘接在排气槽上将排气槽密封,排气槽内排列设置有若干单格排气孔,排气槽内一端设有排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内设有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连通至排气嘴的回形通道,若干单格排气孔设置在盲端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嘴处安装有蓄电池用滤酸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通道的底面从盲端开始至排气嘴逐渐升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环保电池盖,包括盖体和盖子封条,盖体上设有排气槽,盖子封条粘接在排气槽上将排气槽密封,排气槽内排列设置有若干单格排气孔,排气槽内一端设有排气嘴,所述排气槽内设有一端为盲端,另一端连通至排气嘴的回形通道,若干单格排气孔设置在盲端一侧,所述排气嘴处安装有蓄电池用滤酸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能减少蓄电池内水分的散失,延长其使用寿命。
【IPC分类】H01M2-04
【公开号】CN204271153
【申请号】CN201420838099
【发明人】王文胜
【申请人】王文胜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