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连接有内外翅片的变压器散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43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7实施例二中的泵轴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8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22]图9为连接管和油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图9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11为实施例四中的支撑垫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中:油管1、油孔11、管座12、散热片2、流道21、连接管22、内卡槽23、外卡槽24、内散热片3、内翅片部卡头31、内管4、凸缘41、密封环42、胀开槽421、循环泵5、泵轴51、内杆511、左杆5111、右杆5112、外摩擦层5113、第一换向齿5114、第二换向齿5115、内摩擦层512、左吸能弹簧513、右吸能弹簧514、泵壳52、循环泵本体53、电机54、轴承55、加油腔56、第一齿轮58、第一齿的齿顶581、第二齿轮57、短轴571、焊缝6、外翅片7、外翅片部卡头71、加油机构8、出油P 81、补气口 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气腔851、油腔852、活塞86、单向阀861、连杆862、油道87、气道88、隔震块9、外形变引导槽91、内形变引导槽92、隔板93、腔体94、填充腔941、第一填充腔9411、第二填充腔9412、空置腔942、气孔9421、弹性隔膜95、增阻板96、摩擦孔961、密封头伸出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可拆卸连接有内外翅片的变压器散热器,包括两根油管I和若干连接在两根油管之间的散热片2。两根油管I呈上下方向分布水平方向延伸。油管I中位于上方的油管内设有循环泵5。循环泵5通过四个支撑块9悬空连接在油管I内。散热片2外部设有若干外翅片7。
[0028]参见图2,散热片2内设有流道21。流道21将两根油管I (参见图1)连通。流道21设有若干内卡槽23。内卡槽23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卡槽。流道21内设有若干内翅片3。内翅片3设有内翅片部卡头31。内翅片3通过内翅片部卡头31插在内卡槽23内同散热片2连接在一起。内翅片部卡头31是可拔插地插接在内卡槽23中的。图中为每一个卡槽内装配有一片内翅片,制作时是可以根据散热器的散热要求,而将多余的内翅片3从流道21内拔出、使得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散热要求即可。散热片2的外部设有外翅片7和外卡槽24。外卡槽24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卡槽。外翅片7设有外翅片部卡头71。外翅片7通过外翅片部卡头71可拔插地插接在外卡槽24内同散热片2连接在一起。外翅片部卡头71是可拔插地插接在为卡槽24中的。图中为每一个外卡槽内装配有一片外翅片,使用时是可以根据散热器的散热要求,而将多余的外翅片7从散热片2上拔下、使得本实用新型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散热要求即可。
[0029]参见图3,循环泵5包括泵轴51和泵壳52。泵轴51通过两个轴承55支撑于泵壳52。泵壳52和两个轴承55之间形成加油腔56。加油腔56内设有第一齿轮58和第二齿轮57。第一齿轮58和第二齿轮57啮合在一起。第一齿轮58同泵轴51连接在一起。第二齿轮57通过短轴571同泵壳52转动连接在一起。
[0030]参见图4,第一齿轮58内设有加油机构8。加油机构8的个数同第一齿轮58的齿数相等。
[0031]参见图5,加油机构8包括出油口 81、补气口 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和活塞86。同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 81和补气口 82设置于第一齿轮58的同一个齿的齿顶581上、同一个齿的齿顶只设置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和补气口,即本实施例中加油机构和第一齿轮58的齿是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密封头83和第一弹簧84设置在出油口 81内,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伸出齿顶58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伸出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I大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 (参见图6)。缸体85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齿轮58内,即为第一齿轮58内的腔。活塞86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85。活塞86将缸体85分割为气腔851和油腔852。活塞86设有朝向气腔851开启的单向阀
861。活塞86通过连杆862同密封头83连接在一起。连杆862同第一齿轮58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 81同气腔851断开。出油口 81通过油道87同油腔852相连通。补气口 82通过气道88同气腔851相连通。油道87和气道88都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齿轮58内,即为第一齿轮58内的孔。
[0032]本实用新型循环泵中的轴承的润滑的过程为:
[0033]参见图6,第一齿轮58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57的齿槽的底面挤压密封头83向第一齿轮58内收缩,密封头83收缩而使得出油口 81开启并使得第一弹簧84储能。
[0034]参见图5,密封头83收缩时还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油腔852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关闭且油腔852内的润滑油经油道87流向出油口 81而从出油口 81中流出而实现对轴承55的润滑。
[0035]当第二齿轮失去对密封头83的挤压作用时,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外移而将出油口 81密封住,密封头83伸出时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气腔851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下降而气腔851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开启,空气和加油腔56内多余的油经补气口 82、气道88和单向阀861而流向油腔852,使得油腔852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同齿轮外部内的气压相等,以便活塞86下一次朝向油腔852移动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压出。
[0036]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0037]参见图7,泵轴51内穿设有圆形的内杆511。内杆511为管状结构。泵轴51的内表面设有内摩擦层512。内杆511包括左杆5111和右杆5112。左杆5111和右杆5112的外周面都设有外摩擦层5113。外摩擦层5113沿内杆511的周向布满内杆511。左杆5111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513同泵轴51连接在一起。左杆5111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5114。右杆5112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514同泵轴51连接在一起。右杆5112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5115。第一换向齿5114和第二换向齿5115啮合在一起。左杆5111和右杆5112还都通过外摩擦层5113同内摩擦层512抵接在一起而同泵轴51可转动连接在一起。
[0038]当泵轴51产生扭曲时,泵轴51会相对于内杆511产生相对转动,运动过程中外摩擦层5113和内摩擦层512摩擦而消耗掉能量而起到阻止扭动的作用。如果泵轴51的扭矩而导致了内杆511也一起产生扭动时,此时左杆5111和右杆5112会在第一换向齿5114和第二换向齿5115的导向作用下而沿轴向分开,分开过程不但能够使得外摩擦层5113同内摩擦层512产生摩擦而吸能、还能够促使左吸能弹簧513及右吸能弹簧514变形而吸能,起到吸能而防止扭转产生的作用,从而实现提高泵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