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886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自动化的生活离不开电的应用,电的传输离不开电缆。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火灾的发生,火灾发生后电线被烧毁后由于一些近一些的电线短路会造成更严重的火灾,究其原因就是电线中没有可以阻止电线烧毁时的阻燃结构,所以会造成更大的损失。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阻燃的电缆,更多应用的无卤材料聚烯烃,但是聚烯烃的极限氧指数很低,阻燃性能差,遇热或者在放电过程中极易燃烧,制约了聚烯烃在电缆材料中的应用,所以设计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采用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作为外护层的材料不仅阻燃性能好,而且加工简单,力学性能不会降低;电缆为扁平对称结构,可以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采用双屏蔽层,对外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铠装层、内护层、无机填充材料、外绝缘层、外屏蔽层、阻燃隔条、隔氧层、内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芯线和阻燃内芯,采用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作为外护层的材料不仅阻燃性能好,而且加工简单,力学性能不会降低;电缆为扁平对称结构,可以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采用双屏蔽层,对外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0005]外护层与铠装层相接触,并且铠装层位于外护层的内部,铠装层与内护层相接触,并且内护层位于铠装层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外绝缘层、外屏蔽层、阻燃隔条、隔氧层、内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芯线和阻燃内芯12均设置在内护层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填充满内护层与外绝缘层之间的空隙。外绝缘层与外屏蔽层相接触,并且外屏蔽层位于外绝缘层的内部,隔氧层与外屏蔽层相接触,并且位于外屏蔽层的内部。阻燃隔条和内绝缘层均设置在隔氧层的内部,内绝缘层与内屏蔽层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位于内绝缘层的内部,内屏蔽层与电缆芯线相接触,并且电缆芯线位于内屏蔽层的内部。阻燃内芯设置在隔氧层的中间。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外护层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的材料均为PVC。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电缆芯线的材料为铝。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内护层的内部结构对称。
[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采用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作为外护层的材料不仅阻燃性能好,而且加工简单,力学性能不会降低;电缆为扁平对称结构,可以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采用双屏蔽层,对外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外护层1 ;销装层2 ;内护层3 ;无机填充材料4 ;外绝缘层5 ;外屏蔽层6 ;阻燃隔条7 ;隔氧层8 ;内绝缘层9 ;内屏蔽层10 ;电缆芯线11 ;阻燃内芯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6]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1、铠装层2、内护层3、无机填充材料4、外绝缘层5、外屏蔽层6、阻燃隔条7、隔氧层8、内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芯线11和阻燃内芯12,采用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作为外护层的材料不仅阻燃性能好,而且加工简单,力学性能不会降低;电缆为扁平对称结构,可以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采用双屏蔽层,对外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0017]外护层1与铠装层2相接触,并且铠装层2位于外护层1的内部,铠装层2与内护层3相接触,并且内护层3位于铠装层2的内部,外护层1用于电缆的保护,铠装层2可以增加电缆的强度。无机填充材料4、外绝缘层5、外屏蔽层6、阻燃隔条7、隔氧层8、内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芯线11和阻燃内芯12均设置在内护层3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4填充满内护层3与外绝缘层5之间的空隙,无机填充材料4使得内护层3内的结构位置固定,间接增加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外绝缘层5与外屏蔽层6相接触,并且外屏蔽层6位于外绝缘层5的内部,隔氧层8与外屏蔽层6相接触,并且位于外屏蔽层6的内部,外屏蔽层6用于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外绝缘层5起到绝缘作用。阻燃隔条7和内绝缘层9均设置在隔氧层8的内部,内绝缘层9与内屏蔽层10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10位于内绝缘层9的内部,内屏蔽层10与电缆芯线11相接触,并且电缆芯线11位于内屏蔽层10的内部,阻燃隔条7在电缆烧毁时可以起到阻燃作用,内屏蔽层10与外屏蔽层6的作用相同,双屏蔽层对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效果更好,内绝缘层9与外绝缘层5的作用相同,双绝缘层的绝缘效果更好。阻燃内芯12设置在隔氧层8的中间,阻燃内芯12与阻燃隔条7的作用相同。
[0018]【具体实施方式】二:
[0019]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外护层1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这种材料不仅继承了聚烯烃在燃烧时不会产生卤化物这个有毒物质的优点,并且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的隔氧性能好,所以对燃烧起到抑制作用。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1]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外绝缘层5和内绝缘层9的材料均为PVC,PVC的绝缘性能好,并且不易被腐蚀。
[0022]【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3]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电缆芯线11的材料为铝,铝的传输信号性能好。
[0024]【具体实施方式】五:
[0025]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内护层3的内部结构对称,对称结构使得电缆的强度增加。
[002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1)、铠装层(2)、内护层(3)、无机填充材料(4)、外绝缘层(5)、外屏蔽层(6)、阻燃隔条(7)、隔氧层(8)、内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芯线(11)和阻燃内芯(12),其特征在于:外护层(1)与铠装层(2)相接触,并且铠装层(2)位于外护层(1)的内部,铠装层(2)与内护层(3)相接触,并且内护层(3)位于铠装层(2)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4)、外绝缘层(5)、外屏蔽层(6)、阻燃隔条(7)、隔氧层(8)、内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芯线(11)和阻燃内芯(12)均设置在内护层(3)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⑷填充满内护层⑶与外绝缘层(5)之间的空隙;外绝缘层(5)与外屏蔽层(6)相接触,并且外屏蔽层(6)位于外绝缘层(5)的内部,隔氧层(8)与外屏蔽层(6)相接触,并且位于外屏蔽层(6)的内部;阻燃隔条(7)和内绝缘层(9)均设置在隔氧层(8)的内部,内绝缘层(9)与内屏蔽层(10)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10)位于内绝缘层(9)的内部,内屏蔽层(10)与电缆芯线(11)相接触,并且电缆芯线(11)位于内屏蔽层(10)的内部;阻燃内芯(12)设置在隔氧层(8)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1)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绝缘层(5)和内绝缘层(9)的材料均为PV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芯线(11)的材料为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层(3)的内部结构对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缆,采用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作为外护层的材料不仅阻燃性能好,而且加工简单,力学性能不会降低;电缆为扁平对称结构,可以增强电缆的机械强度;采用双屏蔽层,对外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外护层与铠装层相接触,铠装层与内护层相接触。无机填充材料填充满内护层与外绝缘层之间的空隙。外绝缘层与外屏蔽层相接触,并且外屏蔽层位于外绝缘层的内部,隔氧层与外屏蔽层相接触,并且位于外屏蔽层的内部。阻燃隔条和内绝缘层均设置在隔氧层的内部,内绝缘层与内屏蔽层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位于内绝缘层的内部,内屏蔽层与电缆芯线相接触,并且电缆芯线位于内屏蔽层的内部。
【IPC分类】H01B7/17, H01B7/08, H01B7/295
【公开号】CN205028686
【申请号】CN201520785267
【发明人】杨海滨
【申请人】深圳市申朗讯电气电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