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1CtypetoMicro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052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USB3.1 Ctype to Micro 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
【背景技术】
[0002]USB电缆用于监视器、声音的输入/输出系统、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为C型USB接头至Micro USB接头之间的连接电缆。传统的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的结构阻抗难以把握,导致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在使用时的传输效率较低。因此寻求一种利于调节阻抗至适当区间,在使用时的传输效率较高的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于调节阻抗至适当区间,在使用时的传输效率较高的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中心线层、屏蔽层、编织层以及外护套层,所述中心线层包括相互绞合的一根对绞线、两根导体线、一根第一填充线以及三根第二填充线,一根第一填充线位于中心线层的内层,一根对绞线以及两根导体线位于中心线层的中间层,三根第二填充线位于中心线层的外层,一根对绞线以及两根导体线两两紧贴布置,一根第一填充线位于一根对绞线以及两根导体线中间,三根第二填充线位于一根对绞线以及两根导体线外侧的间隙中。
[0006]所述对绞线包括内部相互绞合的两根电子线以及外部的对绞线铝箔层,所述电子线包括内部的电子线导体以及外部的电子线绝缘层。
[0007]所述屏蔽层由铝箔带S向缠绕于中心线层外形成,屏蔽层的铝箔带的铝箔面朝外。
[0008]所述编织层在屏蔽层外编织而成。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填充线和第二填充线以将一根对绞线以及两根导体线之间的间隙填充后阻抗满足要求为准。因此本实用新型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具有利于调节阻抗至适当区间,在使用时的传输效率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
[0013]屏蔽层1
[0014]编织层2
[0015]外护套层3
[0016]对绞线4、电子线4.1、对绞线铝箔层4.2
[0017]导体线5
[0018]第一填充线6
[0019]第二填充线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中心线层、屏蔽层1、编织层2以及外护套层3,所述中心线层包括相互绞合的一根对绞线4、两根导体线5、一根第一填充线6以及三根第二填充线7。
[0021]—根第一填充线6位于中心线层的内层,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位于中心线层的中间层,三根第二填充线7位于中心线层的外层。
[0022]所述对绞线4包括内部相互绞合的两根电子线4.1以及外部的对绞线铝箔层
4.2,所述电子线4.1包括内部的电子线导体以及外部的电子线绝缘层。电子线导体为7/0.083TS型号(7根0.083mm直径的镀锡铜线绞合),电子线绝缘层的材质为FEP (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电子线绝缘层的外径为0.44-0.45mm,两根电子线4.1的电子线绝缘层的颜色分别为白色和绿色。对绞线铝箔层4.2由0.015mm厚6mm宽的铝箔带S向缠绕而成,对绞线铝箔层4.2的铝箔面朝内。两根导体线5包括内部的导体线导体以及外部的导体线绝缘层。导体线导体为35/0.1TS型号(35根0.1mm直径的镀锡铜线绞合),导体线绝缘层的材质为FEP,导体线绝缘层的外径为0.95mm,两根导体线5的导体线绝缘层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黑色。
[0023]—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两两紧贴布置,一根第一填充线6位于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中间,三根第二填充线7位于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外侧的间隙中。所述第一填充线6为1000D尼龙丝,所述第二填充线7为10SX3棉线。
[0024]上述的第一填充线6和第二填充线7以将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之间的间隙填充后阻抗满足要求为准。
[0025]所述屏蔽层1由0.015mm厚8mm宽的招箔带S向缠绕于中心线层外形成,屏蔽层1的铝箔带的铝箔面朝外。
[0026]所述编织层2由16/7/0.08TD (16锭7条0.08mm的单根镀锡铜线)在屏蔽层1外编织而成,编织目数为7目。
[0027]所述外护套层3为UL80°C黑色雾面TPE材质(标准耐温等级80°C,黑色雾面亮度,TPE材质),外护套层3的外径为3.8-4.2mm。
【主权项】
1.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中心线层、屏蔽层(1)、编织层(2)以及外护套层(3),所述中心线层包括相互绞合的一根对绞线(4 )、两根导体线(5 )、一根第一填充线(6 )以及三根第二填充线(7 ),一根第一填充线(6 )位于中心线层的内层,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位于中心线层的中间层,三根第二填充线(7)位于中心线层的外层,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两两紧贴布置,一根第一填充线(6)位于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中间,三根第二填充线(7)位于一根对绞线(4 )以及两根导体线(5 )外侧的间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绞线(4 )包括内部相互绞合的两根电子线(4.1)以及外部的对绞线铝箔层(4.2 ),所述电子线(4.1)包括内部的电子线导体以及外部的电子线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1)由铝箔带S向缠绕于中心线层外形成,屏蔽层(1)的铝箔带的铝箔面朝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3.1 Ctype to Micro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2)在屏蔽层(1)外编织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3.1?Ctype?to?Micro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中心线层、屏蔽层(1)、编织层(2)以及外护套层(3),所述中心线层包括相互绞合的一根对绞线(4)、两根导体线(5)、一根第一填充线(6)以及三根第二填充线(7),一根第一填充线(6)位于中心线层的内层,一根第一填充线(6)位于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中间,三根第二填充线(7)位于一根对绞线(4)以及两根导体线(5)外侧的间隙中。本实用新型USB3.1?Ctype?to?Micro电缆具有利于调节阻抗至适当区间,在使用时的传输效率较高的优点。
【IPC分类】H01B5/10, H01B7/17
【公开号】CN205080912
【申请号】CN201520744733
【发明人】汤晓楠, 纪忠楠
【申请人】神宇通信科技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