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853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随着充电电池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电动车将在不远的将来具备和传统燃油汽车竞争的实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各个城市大批量运用,圆柱电池成组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提供来源之一,需要通过一种支架进行固定圆柱电池,同时支架作为还放置汇流板的载体,支架的坚强和平整关系到电池模组的强度和汇流。目前支架通常以下缺点I、支架重量重,强度不够强;2、支架放置汇流板平面平整度不够,使汇流板受应力,影响电池成组的组装稳定性及电气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电池模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支架及汇流板,每个电池包括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极柱;支架包括连接面及与连接面相背的接触面,连接面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电池数量对应的且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孔,每个收容孔内设置一个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筒,该收容筒包括位于连接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底壁,底壁开设有穿孔;接触面由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组成;所述汇流板开设有数量对应于电池的贯穿的接触孔;主体部的一端从支架的连接面对应的一个收容孔装入收容筒内并抵靠于底壁,汇流板放置于所述接触面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上,极柱穿过对应的穿孔、加强筋以及对应的一个接触孔实现电池与汇流板的电性接触。
[0005]本新型接触面为镂空结构,因此大大降低了支架的重量;另外收容筒可以稳定固定电池的主体部,增加了组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6]图I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0007]图2为图I所示的电池模组立体组合图。
[0008]图3为图I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的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请参阅图I至图3,本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模组100,包括多个电池10、两个支架20及两个汇流板30。
[0010]每个电池10包括圆柱形主体部11及设置于主体部11两端的极柱12。极柱12为电池10的正极或负极。极柱12由金属制成并进一步包括圆柱形的配合部121及圆柱形的接触部122。配合部121与接触部122同轴且直径大于接触部122,配合部121相对于接触部122更靠近于主体部11。[0011 ]每个支架20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为中空结构,每个支架20包括一连接面21、一个与连接面21相背的接触面22及垂直连接于连接面21与接触面22之间的侧面23。连接面21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电池10数量对应的收容孔211。收容孔211的形状对应于主体部11的横截面形状,即为圆形。每个收容孔211内设置一个圆柱形的收容筒212,收容筒212之间为空气。该收容筒包括一底壁213,底壁213开设有与收容孔211同轴的穿孔214。穿孔214为圆形,直径对应于所述配合部121的直径。本实施方式中,底壁213平行并位于连接面21与接触面22之间且靠近接触面22。收容筒212直径与收容孔211相同与收容孔211同轴。接触面22为镂空结构,并由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221组成。具体的,加强筋221包括多个环形加强筋2211、条形的边缘加强筋2212及多个条形的连接加强筋2213。其中,环形加强筋2211的数量与电池10的数量对应,环形加强筋2211的内径大于接触部122的直径且外径对应收容筒212的直径,且环形加强筋2211与收容筒212同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形加强筋2211与收容筒212同轴且内径大于接触部122的直径,外径大小可以不对应于收容筒212的直径。边缘加强筋2212位于所述接触面22的边缘。连接加强筋2213连接于环形加强筋2211之间以及环形加强筋2211与边缘加强筋2212之间。
[0012]每个汇流板30由金属制成,例如可以是铜材制成。每个汇流板30为板状,且外形对应于接触面22。所述汇流板30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接触孔31 ο接触孔31的数量对应于电池10的数量且对应于接触部122的大小,即接触孔31为圆形且直径对应于接触部的直径。
[0013]组装电池模组100时,每个电池10主体部11的一端从对应一个支架20的连接面21对应的一个收容孔211装入收容筒212内并抵靠于底壁213,极柱12穿过所述穿孔214,其中所述配合部121与穿孔214配合。然后将其中一个汇流板30放置于所述接触面22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221上,极柱11的接触部122穿过加强筋221以及对应的一个接触孔31。具体的,每个接触部122还穿过对应一个环形加强筋2211,每个穿孔214与对应一个接触孔31同轴设置。如此,接触部122与接触孔31内部接触实现电池IO与汇流板30的电性接触。
[0014]本新型的支架20,由于支架为中空结构,即收容筒212之间为空气,且接触面22为镂空结构,因此大大降低了支架的重量。另外收容筒可以稳定固定电池的主体部,增加了组装稳定性。
[00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形状,对应的收容孔及收容筒也为方形或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12可以的配合部、接触部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形状,对应的穿孔及接触孔为方形为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12可以仅包括接触部,对应的,穿孔大小可以对应于或大于接触部的外形。
[0016]进一步的,边缘加强筋2212还向远离接触面22的方向延伸形成多至少两个定位凸缘2214。汇流板30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缘2214配合的定位缺口 32。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凸缘2214与定位缺口3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为U形。
[0017]进一步的,连接面21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15,散热孔215为三角形且均匀分布于收容孔211周围。
[0018]进一步,每个汇流板30还开设有贯穿的多个呈矩阵分布圆形的通风孔33。
[0019]所述电池模组100模组还包括多个螺母40,每个接触部设置有与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每个螺母40从汇流板30背向支架20的一侧与对应一个接触部122螺纹配合组装在一起,使汇流板30固定于接触面22上。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支架及汇流板,每个电池包括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连接面及与连接面相背的接触面,连接面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电池数量对应的且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孔,每个收容孔内设置一个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筒,该收容筒包括位于连接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底壁,底壁开设有穿孔;接触面由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组成;所述汇流板开设有数量对应于电池的贯穿的接触孔;主体部的一端从支架的连接面对应的一个收容孔装入收容筒内并抵靠于底壁,汇流板放置于所述接触面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上,极柱穿过对应的穿孔、加强筋以及对应的一个接触孔实现电池与汇流板的电性接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圆柱形,所述极柱进一步包括圆柱形的配合部及圆柱形的接触部,配合部与接触部同轴且直径大于接触部;所述穿孔为圆形且直径对应于所述配合部的直径,所述接触孔为圆形且直径对应于接触部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母,每个接触部设置有与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每个螺母从汇流板背向支架的一侧与对应一个接触部螺纹配合组装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环形加强筋、条形的边缘加强筋及多个条形的连接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的数量与电池的数量对应,环形加强筋的内径大于接触部的直径且外径对应收容筒的直径且环形加强筋与收容筒;边缘加强筋位于所述接触面的边缘;连接加强筋连接于环形加强筋之间以及环形加强筋与边缘加强筋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边缘加强筋还向远离接触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多至少两个定位凸缘;汇流板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缘配合的定位缺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位凸缘与定位缺口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为U形。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面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为三角形且均匀分布于收容孔周围。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汇流板还开设有贯穿的多个呈矩阵分布圆形的通风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支架及汇流板,每个电池包括主体部及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极柱;支架包括连接面及与连接面相背的接触面,连接面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电池数量对应的且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孔,每个收容孔内设置一个形状对应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的收容筒,该收容筒包括位于连接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底壁,底壁开设有穿孔;接触面由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组成;所述汇流板开设有数量对应于电池的贯穿的接触孔;主体部的一端从支架的连接面对应的一个收容孔装入收容筒内并抵靠于底壁,汇流板放置于所述接触面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加强筋上,极柱穿过对应的穿孔、加强筋以及对应的一个接触孔实现电池与汇流板的电性接触。
【IPC分类】H01M2/10
【公开号】CN205159397
【申请号】CN201520908670
【发明人】许浩, 吴施荣, 文明, 李瑶
【申请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