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420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指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装置的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通信装置与他人联络。一般移动通信装置如移动电话,都是通过来电铃声,达到提醒接听的目的。不过,在一些较嘈杂的环境下,使用者很可能听不到移动通信装置所发出的来电铃声。此外,在开会或上课时为避免干扰常关闭移动通信装置电源,此时,也让移动通信装置派不上用场。对于这类状况,移动通信装置厂商在移动通信装置内加装一组震动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得移动通信装置震动,而通知用户有来电信息。
请参阅图1,图1为公知移动通信装置内的震动马达50的立体图。震动马达50以一固定装置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未显示)内壁。震动马达50包含有一圆柱状壳体51,且设有一半圆柱状金属物体52。当有来电信号时,震动马达50会旋转金属物体52。由于旋转金属物体52时,会发生不平衡的现象,导致整个震动马达50会有一震动情况发生。这种震动情况会随着震动马达50的输出功率增加而加剧。由于震动马达50固定在移动通信装置上,因此当震动马达50发生震动时,会同时使得移动通信装置震动。
公知将震动马达50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方式,是利用一长立方体型的橡胶作为固定装置,将震动马达50的圆柱状的部分51完全包住。借助橡胶弹性变形的特性,将橡胶连同被包住的震动马达50装设在移动通信装置内特定的位置。
然而,橡胶材料具有吸收震动的特性,会抵减部分震动马达50所发出的震动力量,降低震动的剧烈程度。橡胶材料也有容易松脱的现象,造成震动效果打折扣。因此,为弥补被抵减的震动力量,震动马达50需要额外增加输出功率。然而,增加输出功率会增加该移动通信装置的电池的耗电。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固定装置,用以解决公知固定装置会吸收震动力量以及容易松脱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是用以将一震动马达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的一内壁上,该内壁上定义有一法线方向,一第一肋壁及一第二肋壁彼此面对分隔,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皆自该内壁沿该法线方向延伸,其中,该固定装置包含一半圆柱状主体,该主体是用以夹钳住该震动马达,该主体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相面对;一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是自该主体的第一侧边延伸,该第一部件弯折一预定角度;一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自该主体的第二侧边延伸,该第二部件弯折该预定角度,其中当该固定装置夹钳着震动马达被沿该法线方向朝向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推入时,该第一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一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一侧边之间,该第二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二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二侧边之间,使该震动马达借助该固定装置固定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上。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预定角度为180度。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震动马达包含一圆柱状壳体,该主体是用以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圆柱状壳体。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震动马达的壳体具有一外径,在该主体尚未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前,该第一侧边内侧与该第二侧边内侧相距一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该壳体的外径,使当该主体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时,该主体成弹性变形。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当该主体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时,该第一侧边外侧与该第二侧边外侧相距一第二间距,该第一肋壁的内侧与该第二肋壁的内侧之间间隔一第三间距,该第二间距大致等于该第三间距。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部件的内侧处具有一可弯曲变形的第一片状结构,该第一片状结构朝向该第一侧边突出,该第二部件的内侧处具有一可弯曲变形的第二片状结构,该第二片状结构朝向该第二侧边突出,当该第一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一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一侧边之间时,该第一片状结构将被压迫朝向该第一部件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一压力施加于该第一肋壁的外侧上,当该第二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二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二侧边之间时,该第二片状结构将被压迫朝向该第二部件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二压力施加于该第二肋壁的外侧上。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装置是由一金属薄片借助一冲压工序一体成型制造而成。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是用以将一震动马达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的一内壁上。该内壁其上定义有一法线方向。在该内壁上有一第一肋壁及第二肋壁。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彼此面对分隔,且皆自该内壁沿该法线方向延伸。
该固定装置包含一半圆柱状主体、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该半圆柱状主体用以夹钳住该震动马达。该主体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相面对。该第一部件自该主体的第一侧边延伸,且弯折一预定角度。该第二部件自该主体的第二侧边延伸,且弯折该预定角度。
当该固定装置夹钳着震动马达被沿该法线方向朝向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推入时,该第一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一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一侧边之间,该第二该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二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二侧边之间,使该震动马达借助该固定装置固定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是将一金属薄片冲压成型而制成,能将震动装置牢固地固定在移动通信装置内壁上。由于金属材料的固定装置并不会吸收震动力量,且也不易松脱,因此,依据本发明所制作的具震动能力的移动通信装置,比起先前技术具有较好的震动效果,降低震动马达震动时所需使用的输出功率。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助以下的创作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公知移动通信装置内的震动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固定装置将震动马达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的一内壁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装置内壁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固定装置沿切线4-4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固定装置固定震动马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是本发明固定装置10将震动马达50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的一内壁40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装置内壁40的立体图。震动马达50包含有一圆柱状壳体51,并具有一外径R。移动通信装置(未显示)的一内壁40包含一第一肋壁41及一第二肋壁42。第一肋壁41及第二肋壁42彼此平行面对分隔。内壁40其上定义有一法线方向44。第一肋壁41及第二肋壁42皆自内壁40沿法线方向44延伸。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是图2所示的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固定装置10沿切线4-4的剖视图。本发明固定装置10是由一金属薄片借助一冲压工序一体成型制造而成。由于固定装置10是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制成,因此固定装置10各部分均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
固定装置10包含一半圆柱状主体1、一第一部件2以及一第二部件3。主体1是用以夹钳住震动马达50的圆柱状壳体51。主体1具有一第一侧边11及一第二侧边12,其中二侧边12与11相面对。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是分别自主体1的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延伸,且均弯折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为180度。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的内侧处均提供一可弯曲变形的片状结构21、31,并且片状结构21、31分别朝向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突出。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固定装置10固定震动马达50的示意图。当固定装置10夹钳着震动马达50被沿法线方向44朝向第一肋壁41及第二肋壁42推入时,第一肋壁41被夹钳于主体1的第一部件2与第一侧边11之间,并且第二肋壁42被夹钳于主体1的第二部件3与第二侧边12之间,使震动马达50借助固定装置10固定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4上。
当第一肋壁41被夹钳于主体1的第一部件2与第一侧边11之间时,第一片状结构21将被压迫朝向该第一部件2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一压力施加于该第一肋壁41的外侧上。同样地,当第二肋壁42被夹钳于主体1的第二部件3与第二侧边12之间时,第二片状结构31将被压迫朝向第二部件3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二压力施加于第二肋壁42的外侧上。
当主体1尚未夹钳住震动马达的壳体51前,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内侧相距一间距R1(显示于图5),而间距R1小于壳体51的外径R(显示于图1),使当主体1夹钳住震动马达50的壳体5 1时,主体1成弹性变形。当主体1夹钳住震动马达的壳体51时,主体1会弹性变形扩张间距R1至与壳体51的外径R相同。
当主体1尚未夹钳住震动马达的壳体51时,第一侧边11外侧与第二侧边12外侧相距一第二间距。该第一肋壁41的内侧与第二肋壁42的内侧之间间隔一第三间距R3,并且该第二间距大致等于第三间距R3。
在该第一部件2上具有朝向该第一侧边11突出的该第一片状结构21,在该第二部件3上具有朝向该第二侧边12突出的该第二片状结构31。因此,请参与图2,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夹钳固定震动马达,并固定在移动通信装置内壁40上的示意图。基于上述的现象,比起先前技术的固定装置来说,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在移动通信装置内壁40上。
相较于公知固定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将震动马达50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固定装置10,由于其特殊结构设计,并且由金属薄片冲压而一体成型,能夹钳住震动马达50,并且当固定装置10夹钳着震动马达50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内壁时,能牢固地夹钳住内壁上的肋壁。因此本发明固定装置10能避免震动马达50松脱的问题,也不会吸收震动力量,因而不会增加震动马达50输出功率,从而降低移动通信装置电池的耗电速度。
借助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将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设计涵盖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是用以将一震动马达固定于一移动通信装置的一内壁上,该内壁上定义有一法线方向,一第一肋壁及一第二肋壁彼此面对分隔,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皆自该内壁沿该法线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含一半圆柱状主体,该主体是用以夹钳住该震动马达,该主体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一侧边相面对;一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是自该主体的第一侧边延伸,该第一部件弯折一预定角度;一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自该主体的第二侧边延伸,该第二部件弯折该预定角度,其中当该固定装置夹钳着震动马达被沿该法线方向朝向该第一肋壁及该第二肋壁推入时,该第一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一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一侧边之间,该第二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二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二侧边之间,使该震动马达借助该固定装置固定于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定角度为18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震动马达包含一圆柱状壳体,该主体是用以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圆柱状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震动马达的壳体具有一外径,在该主体尚未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前,该第一侧边内侧与该第二侧边内侧相距一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该壳体的外径,使当该主体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时,该主体成弹性变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主体夹钳住该震动马达的壳体时,该第一侧边外侧与该第二侧边外侧相距一第二间距,该第一肋壁的内侧与该第二肋壁的内侧之间间隔一第三间距,该第二间距大致等于该第三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的内侧处具有一可弯曲变形的第一片状结构,该第一片状结构朝向该第一侧边突出,该第二部件的内侧处具有一可弯曲变形的第二片状结构,该第二片状结构朝向该第二侧边突出,当该第一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一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一侧边之间时,该第一片状结构将被压迫朝向该第一部件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一压力施加于该第一肋壁的外侧上,当该第二肋壁被夹钳于该第二部件与该主体的第二侧边之间时,该第二片状结构将被压迫朝向该第二部件做弯曲变形,使一第二压力施加于该第二肋壁的外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是由一金属薄片借助一冲压工序一体成型制造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将震动马达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上。该内壁上具有第一肋壁及第二肋壁,彼此面对分隔,第一肋壁及第二肋壁皆自该内壁沿法线方向延伸;固定装置包含半圆柱状主体、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主体用以夹钳震动马达,主体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彼此相互面对;第一部件自主体的第一侧边延伸并弯折一预定角度,第二部件自主体的第二侧边延伸并弯折该预定角度;固定装置夹钳着震动马达被沿法线方向朝向第一肋壁及第二肋壁推入时,第一肋壁被夹钳于第一部件与主体第一侧边之间,第二肋壁被夹钳于第二部件与主体第二侧边之间,使震动马达借助固定装置固定于移动通信装置的内壁上,从而避免固定装置会吸收震动力量及容易松脱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K7/06GK1494297SQ0214810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周万顺 申请人:周万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