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394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马达结构,尤其是一种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功能的内 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为现有外转子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现有外转子式马达8大致包 含一基座81、一定子82及一转子83。该基座81设有一轴管811 ;该定子82包含数个爪极 片821及一线圈组822,该数个爪极片821相互堆叠为一体,该线圈组822卷绕于各该爪极 片821的预定部位;该转子83可旋转地结合于该基座81的轴管811。借此,该定子82用 以驱动该转子83旋转。又,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42688号《马达定子》新型专利案、公开第200603514号 《马达结构》发明专利案、公告第1276281号《马达定子结构》发明专利案、公告第IM4817 号《直流电动机》等,分别揭示有各种不同结构的外转子式马达;简言之,上述各种外转子式 马达大致利用特殊结构的定子以形成不均磁力,进而达到启动偏位的作用,使得各该外转 子式马达皆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现有马达结构除上述所揭示的外转子式马达外,另 也具有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当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马达结构特性时,外转子式马达相较于 内转子式马达仍具有旋转稳定性较差及转速较低等问题,由于现今电子产品已普遍朝向高 速、功能整合与微型化趋势等方向研发设计,因此,外转子式马达并无法完全满足部分电子 产品的散热需求,导致内转子式马达的应用日益广泛。举例而言,如中国台湾公开第20074似90号《风扇及其内转子马达》发明专利案, 揭示一种内转子式马达。请参照图2所示,该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大致包含一壳体91、一 定子结构92、一转子结构93、一驱动装置94及一叶轮95。该壳体91由一第一壳体911及 一第二壳体912所组成,且该第一壳体911及一第二壳体912内部各设置一轴承913 ;该定 子结构92具有一导磁元件921 ;该转子结构93具有一转轴931及一磁性元件932,该转轴 931穿设至该壳体91内部并枢接该二轴承913,另可供该磁性元件932穿套结合于该转轴 931且对应该导磁元件921 ;该驱动装置94电连接该导磁元件921 ;该叶轮95连接该转轴 931且位于该壳体91外部。借此,该驱动装置94可控制该导磁元件921的电流方向,以便 驱动该转子结构93及叶轮95旋转。然而,上述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的导磁元件921仅可驱动该转子结构93旋转,并 未提供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等;因此,虽然内转子式马达相较于外转子式马达普遍 具有旋转稳定性较佳及转速较高等优点,但是由于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在实际使用时,并无 法有效改善如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有效防止启动死点等诸多问题,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内转子式马达存在有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防止启动死点等问题进行改良,以提供一种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的内转子式马达及其 爪极件。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外壳、一转轴、一爪极件及一线圈组。该转轴能够旋转 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位于该外壳的内部;该爪 极件结合于该外壳内部,该爪极件具有一环圈部,该环圈部具有一内环面,该内环面设有数 个极柱,各该极柱的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结合一极片,该极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 对侧缘分别为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磁极面,该磁极 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一气隙,且该极片分别形成邻 近该第一侧缘的一扩径部及邻近该第二侧缘的一缩径部,以形成不等间距的该气隙;该线 圈组结合该爪极件的极柱。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外壳、一转轴、一爪极件及一线圈组。该转轴能够旋转 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位于该外壳的内部;该爪 极件结合于该外壳内部,该爪极件具有一环圈部,该环圈部具有一内环面,该内环面设有数 个极柱,各该极柱的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结合一极片,该极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 对侧缘分别为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磁极面,该磁极 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一气隙,该爪极件界定轴向延 伸于该磁极面的一基准线,以及界定通过该环圈部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的中心轴线的一参 考面,该基准线位于该参考面上,该基准线将该磁极面区分为第一磁极面及第二磁极面,该 第一磁极面位于该第一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二磁极面位于该第二侧缘及该基准线之 间,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不同;该线圈组结合该爪极件的极柱。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借助各实施例的爪极件结构设 计,确可用以解决现有内转子式马达存在有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防止启动死点等问题,以 提升内转子式马达的运转效率。


图1 现有外转子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图2 现有内转子式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图4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组合剖视图。图5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6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片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7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片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8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图9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组合剖视图。

图10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11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12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结合扇叶构成散热风扇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3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结合扇轮构成散热风扇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外壳11壳体111穿孔
112开口12封闭件13轴承
2转轴21永久磁铁211感磁面
3爪极件31环圈部311内环面
32极柱321第一绕线空间322第二绕线空「1
33极片33a扩径部33b缩径部
331第一侧缘332第二侧缘333磁极面
34缺角35凸部36绝缘套
4线圈组5爪极件51环圈部
511内环面52极柱521第一绕线空「1
522第二绕线空间53极片531第一侧缘
532第二侧缘533磁极面533a第一磁极面
533b第二磁极面54切边6爪极件
61环圈部611内环面62极柱
621第一绕线空间622第二绕线空间63极片
63a扩径部63b缩径部631第一侧缘
632第二侧缘633磁极面64缺角
71扇叶72扇轮73连接件
74扇框741入风口742出风口
8外转子式马达81基座811轴管
82定子821爪极片822线圈组
83转子9内转子式马达91壳体
911第一壳体912第二壳体913轴承
92定子结构921导磁元件93转子结构
931转轴932磁性元件94驱动装置
95叶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4及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外壳1、一转轴 2、一爪极件3及一线圈组4。该外壳1为一中空壳体;该转轴2可旋转地结合该外壳1 ;该 爪极件3结合于该外壳1内部并与该转轴2相对;该线圈组4卷绕于该爪极件3的预定部 位;借此,该线圈组4通电后可使该爪极件3产生磁场,以便驱动该转轴2旋转。该外壳1主要用以供该爪极件3结合,以及供该转轴2枢接,因此,该外壳1可为 任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设计;于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由一壳体11及一封闭件12所组成,该壳体11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穿孔111及一开口 112,该封闭件12结合于该开口 112 ;又,该壳体11内部另设置数个轴承13 (也可仅设置一个轴承13),其中一轴承13可结 合于该穿孔111的一侧,另一轴承13可结合该封闭件12。该转轴2经由该穿孔111枢接结合该数个轴承13,使得该转轴2可旋转地结合该 外壳1 ;该转轴2的一端可穿伸于该外壳1的外部,且该转轴2另结合具有感磁面211的一 永久磁铁21,该永久磁铁21位于该外壳1的内部。该爪极件3可由数个爪极片相互堆叠结合以构成该爪极件,或者也可以一体成型 为单一块体的爪极件,较佳为如图所示的一体成型的爪极件3,以提升制造便利性。如图5 所示,本实施例的爪极件3结合于该外壳1内部,该爪极件3具有一环圈部31,该环圈部31 具有一内环面311,该内环面311设有朝向该环圈部31的中心方向径向延伸的数个极柱 32,各该极柱32的一端连接该内环面311,另一端结合一极片33 ;依图式方向而言,在该极 片33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缘,该极片3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331及一第二侧缘 332,该第一侧缘331及该第二侧缘332之间形成一磁极面333,该磁极面333朝向该永久磁 铁21的感磁面211,该磁极面333与该感磁面211之间形成一气隙G。更详言之,在该爪极件3的极片33的径向截面上(以图5的方向为主),该极片33 分别形成邻近该第一侧缘331的一扩径部33a,以及邻近该第二侧缘332的一缩径部33b, 其中所谓扩径部33a及缩径部3 为相对形成不同大小的径向截面即可,例如仅在该第一 侧缘331形成扩径设计时,该第二侧缘332相对该第一侧缘331即为较小径向截面,或者, 仅在该第二侧缘332形成缩径设计时,该第一侧缘331相对该第二侧缘332即为较大径向 截面;借此,该扩径部33a与该永久磁铁21之间的气隙距离,小于该缩径部3 与该永久磁 铁21之间的气隙距离,以便形成不等间距的气隙G。又,本发明爪极件3用以形成该扩径部 33a及该缩径部33b的方式,大致可区分为以下数种(仅为较佳实施方式,其他属于相同技 术概念的实施方式仍应涵盖于本发明)其一、如图5所示,以该爪极件3自该第一侧缘331朝向该第二侧缘332的方向为 基准,使该极片33的径向截面面积逐渐减少;借此,以形成该扩径部33a及该缩径部33b。其二、如图6所示,该爪极件3的极片33于该第二侧缘332形成一缺角34,利用 该缺角34的设计,可使该极片33邻近该第二侧缘332的径向截面面积小于邻近该第一侧 缘331的径向截面面积;因此,可借助更为简易的加工方式,以形成该扩径部33a及该缩径 部 33b。其三、如图7所示,该爪极件3的磁极面333形成一凸部35,该凸部35邻近该第一 侧缘331,利用该凸部35的设计,可使该极片33邻近该第一侧缘331的径向截面面积大于 邻近该第二侧缘332的径向截面面积;借此,可利用该凸部35有效强化该极片33的结构强 度,并兼可形成该扩径部33a及该缩径部33b。该线圈组4可卷绕于该爪极件3的极柱32,该爪极件3的二端较佳可事先结合二 绝缘套36后,再供该线圈组4进行卷绕;或者,也可省略该二绝缘套36,而直接于该爪极件 3表面形成一绝缘层(未绘示),以提供一绝缘作用。又,请再参照图5所示,其中该爪极件 3的极柱32的相对二侧可各形成一第一绕线空间321及一第二绕线空间322,在该爪极件 3的径向上,该第一绕线空间321于该环圈部31的内环面311至该极片33的距离D1,较佳 与该第二绕线空间322于该环圈部31的内环面311至该极片33的距离D2相同;借此,由于该第一绕线空间321的距离Dl与第二绕线空间322的距离D2相同,因此,当该线圈组4 卷绕于该极柱32时,可使卷绕于该第一绕线空间321及第二绕线空间322的线圈组4分布 较为平均,以利于卷线作业的进行。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内转子式马达的主要特点在于利用在 该爪极件3的极片33的扩径部33a及缩径部3 设计,可使该磁极面333与该感磁面211 之间形成不等间距气隙;借此,当该线圈组4通电时,使得位于该爪极片3的扩径部33a的 气隙G的磁阻,与位于该缩径部33b的气隙G的磁阻形成不对称状态,以便形成不均磁力, 进而达到启动偏位作用,使得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具有易于启动及防止启动死点的功效。请参照图8、9及10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转子式马达包含一外壳1、一转轴 2、一爪极件5及一线圈组4。其中该外壳1、转轴2及线圈组4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 结构特征相同,容不赘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爪极件5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爪极件3相同的环圈部51、内 环面511、极柱52、第一绕线空间521及第二绕线空间522等结构特征;再者,各该极柱52 的另一端各形成一极片53,该极片5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531及一第二侧缘532,该第 一侧缘531及该第二侧缘532之间形成一磁极面533,该磁极面533与该感磁面211之间形 成一气隙G。更详言之,第二实施例的爪极件5与第一实施例的爪极件3的差异仅在于如图 10所示,该爪极件5界定轴向延伸于该磁极面533的一基准线L,且该爪极件5另界定通过 该环圈部51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52的中心轴线的一参考面P,该基准线L位于该参考面P 上,该基准线L可将该磁极面533区分为一第一磁极面533a及一第二磁极面53北,该第一 磁极面533a位于该第一侧缘531及该基准线L之间,该第二磁极面53 位于该第二侧缘 532及该基准线L之间,其中该第一磁极面533a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53 的面积不同。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揭示在该爪极件5的轴向上,该极片53于该第二侧缘532形成一切边 54,借助该第二侧缘532所形成的切边M设计,即可使该第一磁极面533a的面积大于该第 二磁极面53 的面积。另外,如在该磁极面533形成切角(未绘示)或其他同样可使该第 一磁极面533a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53 的面积呈不对称的实施方式仍应涵盖于本发明 中。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内转子式马达的主要特点在于当该线 圈组4通电时,由于该爪极件3的该第一磁极面533a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53 的面积 为不对称设计,因此,该极片53在靠近该第一侧缘531及第二侧缘532所形成的磁阻也不 对称,故同样可达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启动偏位作用,使得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具有 易于启动及防止启动死点的功效。请参照图11所示,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爪极件6,该爪极件6同样可结合前述 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外壳1、转轴2及线圈组4,以构成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爪极件6具有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爪极件3、5相同的环 圈部61、内环面611、极柱62、第一绕线空间621及第二绕线空间622等结构特征;再者,各 该极柱62的另一端各形成一极片63,该极片6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631及一第二侧缘 632,该第一侧缘631及该第二侧缘632之间形成一磁极面633。更详言之,第三实施例的爪极件6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爪极件3、5的差异在于该爪极件6同时结合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爪极件3、5的结构特征,主要在该爪极件6的极 片63的径向截面上,分别形成邻近该第一侧缘631的一扩径部63a,以及邻近该第二侧缘 632的一缩径部63b ;另再于该极片63的第二侧缘632形成一切边64 ;借此,由于本实施例 的爪极片6同时结合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爪极片3、5的结构特征,因此,本实施例的内转子 式马达可提供更佳的易于启动及防止启动死点的功效。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另可应用于散热风扇结构。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2所示,该 转轴2裸露于该外壳1外部的一端可结合一扇叶71,以构成一散热风扇;或者,请参照图13 所示,该转轴2裸露于该外壳1外部的一端可结合一扇轮72,且该外壳1可借助数个连接件 73 (如肋条或静叶)外接一扇框74,以形成具有一入风口 741及一出风口 742的散热风扇。 借此,该散热风扇可装设于各式电子装置或电子仪器,以达到预定的散热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内转子式马达借助各实施例的爪极件3、5、6结构设计,确可用 以解决现有内转子式马达存在有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防止启动死点等问题,以提升内转子 式马达的运转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壳;一个转轴,能够旋转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个永久磁铁,该永久磁 铁位于该外壳的内部;一个爪极件,结合于该外壳内部,该爪极件具有一个环圈部,该环圈部具有一个内环 面,该内环面设有数个极柱,各该极柱的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结合一个极片,该极片 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分别为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 形成一个磁极面,该磁极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气隙, 且该极片分别形成邻近该第一侧缘的一个扩径部及邻近该第二侧缘的一个缩径部,形成不 等间距的该气隙;及一个线圈组,结合该爪极件的极柱。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极片的径向截面面积由该第一 侧缘朝向该第二侧缘的方向逐渐减少。
3.依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极片于该第二侧 缘形成一个缺角。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磁极面形成一个凸部, 该凸部邻近该第一侧缘。
5.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极柱的相对两 侧各形成一个第一绕线空间及一个第二绕线空间,在该爪极件的径向上,该第一绕线空间 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的距离与该第二绕线空间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的 距离相同。
6.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界定轴向延伸于 该磁极面的基准线,以及界定通过该环圈部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的中心轴线的参考面,该 基准线位于该参考面上,该基准线将该磁极面区分为一个第一磁极面及一个第二磁极面, 该第一磁极面位于该第一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二磁极面位于该第二侧缘及该基准线 之间,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不同。
7.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界定轴向延伸于该磁极 面的基准线,以及界定通过该环圈部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的中心轴线的参考面,该基准线 位于该参考面上,该基准线将该磁极面区分为一个第一磁极面及一个第二磁极面,该第一 磁极面位于该第一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二磁极面位于该第二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 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不同。
8.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由一个壳体及一个 封闭件所组成,该壳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穿孔及一个开口,该封闭件结合于该开口, 该壳体内部另设置至少一个轴承,该转轴穿伸该穿孔枢接结合该至少一个轴承。
9.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壳;一个转轴,能够旋转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个永久磁铁,该永久磁 铁位于该外壳的内部;一个爪极件,结合于该外壳内部,该爪极件具有一个环圈部,该环圈部具有一个内环面,该内环面设有数个极柱,各该极柱的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结合一个极片,该极片 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分别为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 形成一个磁极面,该磁极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气隙, 该爪极件界定轴向延伸于该磁极面的基准线,以及界定通过该环圈部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 的中心轴线的参考面,该基准线位于该参考面上,该基准线将该磁极面区分为第一磁极面 及第二磁极面,该第一磁极面位于该第一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二磁极面位于该第二 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不同;及一个线圈组,结合该爪极件的极柱。
10.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极片于该第二侧缘形成一个切 边或在该磁极面形成切角,使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
11.依权利要求第9或10项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极柱的相对 两侧各形成一个第一绕线空间及一个第二绕线空间,在该爪极件的径向上,该第一绕线空 间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的距离与该第二绕线空间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 的距离相同。
12.依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由一个壳体及一个封 闭件所组成,该壳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穿孔及一个开口,该封闭件结合于该开口,该 壳体内部另设置至少一个轴承,该转轴穿伸该穿孔枢接结合该至少一个轴承。
13.一种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环圈部,具有一个内环面,数个极柱,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朝该环圈部的中心方向径向延伸;及数个极片,分别结合该极柱的另一端,该极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分别为第 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个磁极面,该极片分别形成邻近 该第一侧缘的一个扩径部及邻近该第二侧缘的一个缩径部。
14.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极柱的相 对两侧各形成一个第一绕线空间及一个第二绕线空间,在该爪极件的径向上,该第一绕线 空间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的距离与该第二绕线空间于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 片的距离相同。
15.依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极片的径向截 面面积由该第一侧缘朝该第二侧缘的方向逐渐减少。
16.依权利要求第13或14项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 极片于该第二侧缘形成一个缺角。
17.依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磁极 面形成一个凸部,该凸部邻近该第一侧缘。
18.一种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环圈部,具有一个内环面,数个极柱,一端连接该内环面,另一端朝该环圈部中心径向延伸;及数个极片,分别结合该极柱的另一端,该极片的轴向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缘分别为第 一侧缘及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个磁极面;其中该爪极件界定轴向延伸于该磁极面的基准线,以及界定通过该环圈部的中心轴线及该极柱的中心轴线的参考面,该基准线位于该参考面上,该基准线将该磁极面区分为第 一磁极面及第二磁极面,该第一磁极面位于该第一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二磁极面位 于该第二侧缘及该基准线之间,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不同。
19.依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极片于该第二侧缘 形成一个切边或在该磁极面形成切角,使该第一磁极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磁极面的面积。
20.依权利要求18及19所述的内转子式马达的爪极件,其特征在于,该爪极件的极柱 的相对两侧各形成一个第一绕线空间及一个第二绕线空间,在该爪极件的径向上,该第一 绕线空间自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该极片的距离与该第二绕线空间自该环圈部的内环面至 该极片的距离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包含一外壳、一转轴、一爪极件及一线圈组。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铁;该爪极件具有一环圈部,该环圈部内侧设有数个极柱,各该极柱结合一极片,该极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磁极面,该磁极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一气隙;其中,该极片分别形成邻近该第一侧缘的一扩径部及邻近该第二侧缘的一缩径部;或可将该磁极面区分不同面积的一第一磁极面及一第二磁极面;以达到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
文档编号H02K21/14GK102130556SQ201010000859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尹佐国, 洪银树, 黄晋嘉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