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85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一定位板与多个第二定位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围成一框架;所述第一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达到保护轴承内部滚子的目的。
【专利说明】电机轴的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电机轴包装后的运输过程中,用于保护轴承内部滚子,进而减小轴承发出噪音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塑封内机电机轴(用于壁挂式空调内机)包装时的定位方式基本为轴水平放置,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现有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100水平放置,电机轴内的滚动轴承的部分滚子将承受电机转子的固有重量,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势必造成轴承内滚子受力不均匀,容易损伤滚子及滚道表面进而导致轴承噪音的产生。
[0003]将使用现有电机轴的定位结构100包装的电机轴做模拟运输颠振试验后,再将电机轴安装到电机上,由于轴承滚子的损害,部分电机出现轴承噪音,增加了电机的生产线上的不合格率和市场返修率,后期的维修成本很高。
[0004]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保护轴承内部滚子的定位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一定位板与多个第二定位板;
[0007]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围成一框架;
[0008]所述第一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
[0009]所述第二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底板;
[0011]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的四个内壁相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将所述底板分隔为独立区域;
[0013]在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内的所述底板上设置安装孔,用于通过电机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交叉的位置设置切口。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为方形,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的四个内壁垂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内的所述底板上设置凹槽;
[0017]所述凹槽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匹配。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0019]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
[0020]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机轴的定位结构中电机轴垂直定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分割成的独立区域内,避免了因电机轴内转子本身重力及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对轴承内滚子和滚道产生损伤,进而导致轴承噪音的问题;保护了轴承滚子,从而提高了生产合格率,减少了后期维修,降低了维护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解决定位后滚子受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轴的定位结构来实现对轴承滚子的保护。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7]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8]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210、两个第二支撑板220、多个第一定位板230与多个第二定位板240。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第一定位板230与两个第二定位板240。
[0029]两个第一支撑板210与两个第二支撑板220围成一框架。
[0030]第一定位板230置于框架内,与第一支撑板210平行放置,第一定位板23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第二支撑板220 ;
[0031]第二定位板240置于框架内,与第二支撑板220平行放置,第二定位板24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第一支撑板210。
[0032]放置电机轴时,将电机轴垂直定位于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第一定位板230与第二定位板240分割成的独立区域内,避免了因转子本身重力及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对轴承内滚子和滚道产生损伤,进而导致轴承噪音的问题。
[003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定位板230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第二支撑板220,第二定位板240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第一支撑板210,保证承重强度和运输过程中不会散开。
[003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电机轴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底板250,底板250用于托住电机轴,起承重作用,底板250与框架的四个内壁相连接。底板250可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框架的四个内壁。
[003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两个第一支撑板210、两个第二支撑板220、第一定位板230与第二定位板240将底板250分隔为独立区域,在每个独立区域内的底板250上设置安装孔,用于通过电机轴。[003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一定位板230与第二定位板240交叉的位置设置切口,便于第一定位板230与第二定位板240的组装。
[003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框架为方形,底板250与框架的四个内壁垂直,这样设计电机轴的定位结构的形状规则,便于大批量地运输装箱。
[0038]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每个独立区域内的底板250上设置凹槽,凹槽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凹槽为与电机轴形状配合的泡沫卡位。
[0039]将电机轴垂直向下放置在泡沫卡位上,使轴承内部滚子全部均匀受力。电机轴置于安装孔内,也起到限位作用。垂直放置后,电机轴的轴承室内的波形弹簧垫圈实现对轴向力的缓冲,避免转子本身重力及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对轴承内滚子和滚道产生损伤,从而减少因轴承损伤导致电机产生噪音的问题。按电机轴定位结构包装的电机轴,在做模拟运输颠振试验后装配到电机上,电机均未出现轴承噪音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电机售后故障率及生产线下线率大大降低,进而很好地避免了后期维修,降低了维护成本。
[00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一定位板与多个第二定位板;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围成一框架; 所述第一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二定位板置于所述框架内,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的四个内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将所述底板分隔为独立区域; 在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内的所述底板上设置安装孔,用于通过电机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交叉的位置设置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方形,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的四个内壁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内的所述底板上设置凹槽; 所述凹槽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轴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铆接、螺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
【文档编号】H02K5/16GK203491832SQ20132058410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方祥建, 程新庆, 高伟, 彭建聪, 王林, 邓文东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