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的定中心和固定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425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机的定中心和固定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中心和固定环,以用于将电机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壳体中定中心以及固定。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借助于电机和壳体之间的粘合剂、螺纹连接或压配合将电机固定在壳体中。已知的解决方案或者不够灵活、或者过于复杂,尤其当要同时实现电机的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案,利用该方案能够尽可能灵活以及花费少地将电机在壳体中固定和定中心。

上述目的根据开头所述类型的定中心和固定环实现,其特征在于,该环具有多个弹性元件,这些弹性元件布置在条带上并在电机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下分别施加基本上径向取向的压力,以便将电机径向和轴向地固定在壳体中。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明确参照于说明书的内容。

本发明基于的基本思想是,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环、尤其是弹性元件可以使电机能够轴向地以及径向地固定在壳体中。由弹性元件施加的径向压力使得电机相对于壳体居中保持。此外将该压力施加得如此高,使得在环和壳体之间建立附着力和摩擦力,从而使得电机在运行负载的范围内在轴向方向上也保持在其规定的位置中。该环固定地紧固在电机上。通过沿着环的分散地——优选以均匀的间隔——布置多个弹性元件,实现了电机相对于壳体定中心。为了实现电机在壳体中的固定以及定中心,除了在电机上安装环以及将电机插入壳体中以外,不需要其它的方法步骤,这相对于至今已知的如上所述的解决方案显示出优点。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借助于形成在条带中的并从该条带中突出的突出部构成每个弹性元件。突出部优选分别沿远离电机的径向方向取向。以这种方式可以尤其成本低和消耗少地实现弹性元件。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如此设计突出部,使得突出部的一个区段在装配好的状态下能够塑性变形,例如,在电机装配期间的一次性塑性变形之后;而另一区段在装配好的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例如由于波动的运行条件。优选如此设置突出部,使得其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具有塑性变形的部段、塑性和弹性变形的部段以及弹性变形的部段。突出部被以咔哒青蛙弹簧片方式(knackfroschartig)设计,并如此设置,使得突出部原则上如同咔哒青蛙弹簧片一样对外部压力载荷做出反应。冲压使得在电机的安装好的状态下突出部产生弹性变形并就此产生对壳体的壁的压力。由于冲压的原因,该压力即使经过较长时间也得到保持,从而电机也在使用寿命中保持固定和定中心。如此设计突出部,使得虽然发生塑性变形,但仍留有余量能够使突出部弹性变形,以便能够在规定的工作区域中补偿例如在电机和壳体之间的间隙。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突出部设计为矩形的并且在突出部的中心具有能弹性变形的中部区段。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所述中部区段被多个侧板包围,其中这些侧板相对于条带如此弯折地布置,使得这些侧板在径向作用的力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其原始形状。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尤其可靠起作用的弹性元件。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借助于倒圆角形成从侧板向条带的过渡。

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尤其可靠起作用的弹性元件。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环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该环的条带设计为成卷的制品(meterware)。该实施形式实现了环在批量生产中的尤其成本低的和简单的操作。

根据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机,该电机具有根据上述实施形式之一所述的环。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详述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定中心和固定环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b示出图1的放大的局部图,

图2示出具有环的电机和壳体的透视图,

图3示出电机在壳体中的装配好的状态下的剖面图,和

图4示出图3的区段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定中心和固定环1(此后简称为环)的实施例。该环2由条带2形成,在该条带上形成多个弹性元件3。该条带例如可由金属制成。该弹性元件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突出部3形成在条带2中或嵌入该条带中。该条带的原始形状不必是环形形状,而可以是平直的形状。如在图2中可见,为了应用在电机上,该条带2围绕电机5的外表面布置形成环1。

突出部3以均匀的间距沿着条带布置,并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基本形状。该突出部3如此设计,使得突出部3的一个区段在装配好的状态下塑性变形,而另一个区段在装配好的状态下弹性变形。

突出部3的边缘30被倒圆角,并形成从条带的表面向多个侧板31的过渡,这些侧板在附图中被分为不同的部段,见图1b。从边缘30出发布置侧板31,这些侧板相对于条带2的表面径向向外地或者说背离电机指向地弯折。这些侧板31包围被设计用于施加弹性作用的突出部3的中部区段32。

该中部区段32在图1a或者图1b中设计为蛋形的区段,但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其被分为三个部段32a、32b。该中间部段32a设计为长条状,并且朝向该长条的中心向上或者远离条带地拱起。该部段32a以这种方式形成突出部3的最高点。在该中部的部段32a的侧面还设置两个另外的部段32b,这两个另外的部段被设计得略呈梯形,并在中部区段的长边上形成至侧板31的过渡部。

基于几何结构以及优选通过材料的相应的热处理过程或冲压过程实现了该突出部3,使得该中部区段32保持持续的张紧,并径向向外部施加力。以这种方式,环在电机的装配好的状态下向壳体的方向施加径向压力。侧板31相对于条带面如此地弯折,使得侧板尽管存在径向压力但基本上不变形并因此支撑该中部区段32。该突出部如此设计,使得例如在图2中描述的,在装配好的状态下中部的部段32a塑性变形。部段32b部分塑性地变形以及部分弹性地变形。侧板31不塑性变形,而是根据运行状态弹性变形。以这种方式可以持续保持在电机和壳体之间的压紧压力。一方面桥接/填补了在电机5和壳体7之间的间隙72。另一方面补偿了由于温度波动造成的电机5和壳体7之间的间隙变化。该温度波动可以位于在-50℃至+120℃之间的范围内。

在图2中示出在将具有环的电机5安装到壳体7中之前的分解图。

电机5具有基本上为柱形的结构。该电机包括转子50和定子51(见图3),其中该环1紧固在定子51的外表面上。环1在电机上的紧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壳体7构造为两件式的,但这并不强制必须如此。壳体7的具有矩形构造的第一部件设置为用于接纳控制器,该控制器也与电机连接。在该第一部件上安置壳体7的柱形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凹口71,电机5插入到该凹口中。该凹口71可以利用盖或类似部件遮盖或封闭。

电机5的直径尺寸如此设计,使得该电机适配装入到壳体72的凹口71中,其中凹口的直径73大多如此设计,使得在电机5和壳体7之间存在间隙72。该间隙72是必要的,以便可以将电机简单地安装到壳体中。为了投入运行必须确保电机5固定地安置在壳体7内部,就是说,在径向方向上和在轴向方向上在运行负载作用的情况下不能够移动。

在图3和图4中示出电机5安装在壳体7中的剖面图,其中图4示出区段a的放大图。

在图3和图4中可看到,环1在中部区段32的弹性和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填充电机5和壳体7之间的间隙,进而向壳体7以及电机5上施加径向压力或压紧压力。该压力被如此确定或者说设置,使得电机5无论在径向方向上还是在沿轴向方向上都固定地安置在壳体7中。在电机的安装好的状态下,突出部3或者说中部区段32由于变形而压平,并形成相对于壳体7的内壁的接触面。该侧板31保持其原始形状,并在可能情况下弹性变形。由于中部区段32的变形形成的接触面的尺寸也使得在环1和壳体7之间建立足够的摩擦力或者说附着力,该摩擦力或者说附着力实现了电机5的轴向支承。此外在使用环1时还有利的是,在壳体7和电机5的定子51之间形成热接触,并因此实现从电机5向壳体7的热传递。另外,电机5安置在壳体的底部70上,以便实现电机5在壳体7的内部的轴向的第二支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