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42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动对焦技术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成像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音圈马达基本己经成为该类电子产品的基本配置;被用于自动对焦的音圈马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市场对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成像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目前在音圈马达设备中,后簧片、底座、载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往往需要将后簧片嵌入到定位框内,并通过焊接定位,该结构的音圈马达装配复杂,生产效率低,装配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以简化装配结构,该安装结构简单,生产良率高,装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后簧片、载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四周设置有定位止口,所述底座在定位止口的四个90度转角处的内侧设置有向上伸展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为三角形,该定位柱的外角为90度角,内侧斜面与定位柱的两个直角边相交为45度;所述壳体为矩形壳,该壳体的内周与定位止口相适配,所述壳体通过内周与定位止口的配合扣装在底座上;所述后簧片包括簧片外圈和簧片内圈,所述簧片外圈的四个角导斜角,与定位柱的内侧斜面相适配;所述底座的四个角在定位柱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后簧片在相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位于簧片外圈上,所述定位凸起与定 位孔相适配;所述载体卡装在壳体的内圈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凸起为圆锥凸起,所述定位孔为圆孔。如此,后簧片的安装非常方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底座每一个角上的定位凸起为两个;相应的后簧片每一个角上的定位孔也为两个。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凸起、定位柱与底座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底座四周设置有定位止口,底座上安装壳体,壳体的内周与安装止口相适配;底座在对边的两个边设置有定位凸起,后簧片的簧片外圈的内侧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孔,底座和后簧片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的配合安装在一起;所述底座在四个角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与壳体的四个角相适配,内侧斜面与后簧片的四个角相适配,增加了安装的方便性和准确性。该安装结构可以降低音圈马达的安装难度,该安装结构简单,生产良率高,装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后簧片2、载体和底座1,所述底座1的四周设置有定位止口3,所述底座1在定位止口3的四个90度转角处的内侧设置有向上伸展的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为三角形,该定位柱4的外角为90度角,内侧斜面与定位柱4的两个直角边相交为45度;所述壳体为矩形壳,该壳体的内周与定位止口3相适配,所述壳体通过内周与定位止口3的配合扣装在底座1上;所述后簧片2包括簧片外圈5和簧片内圈6,所述簧片外圈5的四个角导斜角,与定位柱4的内侧斜面相适配;所述底座1的四个角在定位柱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7,所述后簧片2在相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孔8,该定位孔8位于簧片外圈2上,所述定位凸起7与定位孔8相适配;所述载体卡装在壳体的内圈上。

所述定位凸起7为圆锥凸起,所述定位孔8为圆孔。如此,后簧片2的安装非常方便。

底座1每一个角上的定位凸起7为两个;相应的后簧片2每一个角上的定位孔8也为两个。

所述定位凸起7、定位柱4与底座1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马达的安装结构,底座四周设置有定位止口,底座上安装壳体,壳体的内周与安装止口相适配;底座在对边的两个边设置有定位凸起,后簧片的簧片外圈的内侧设置有相应的定位孔,底座和后簧片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的配合安装在一起;所述底座在四个角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与壳体的四个角相适配,内侧斜面与后簧片的四个角相适配,增加了安装的方便性和准确性。该安装结构可以降低音圈马达的安装难度,该安装结构简单,生产良率高,装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