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907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机壳及具有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机定子组件入机壳时,传统方法采用热套方法,即机壳温度升高,轴承室尺寸变大使得定子组件顺利进入,待冷却到室温时,定子组件与轴承室达到过盈配合,当定子组件与轴承室过盈量大时,会对轴承室有拉伸变形量。另外,为了加强电机的散热性能,在机壳表面往往会均布着散热筋,当采用热套方法时,随着机壳温度升高,其尺寸会变大,相同材料的散热筋和轴承室相比,因散热筋的长度更长,导致其会产生更大的伸长量,由于散热筋直接连接到轴承室四周,这样会导致伸长的散热筋对轴承室产生了挤压力的作用,从而导致轴承室径向圆周尺寸发生了变形。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电机。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壳,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内开设有容纳腔,用于装配定子组件,所述柱状部一端开口;端面部,所述端面部与所述柱状部一端连接;所述端面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柱状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连接,且所述第二壁的纵截面为折线结构。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面部还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开设有轴承室,且所述第二壁与所述凸出部连接。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线结构包括第一折线结构和第二折线结构,所述第一折线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二折线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线结构另一端和所述凸出部。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线结构和所述第二折线结构分别向外侧延伸,且所述第一折线结构与第二折线结构在预设位置交汇。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线结构和所述第二折线结构分别向内侧延伸,且所述第一折线结构与第二折线结构在预设位置交汇。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线结构沿与第一方向呈第一倾斜角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线结构沿与第一方向呈第二倾斜角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壁121的板面方向。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角为15-20°,所述第二倾斜角为35-4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部表面还设有散热筋,所述散热筋一端延伸至所述端面部处,且与所述凸出部具有预设距离。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筋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筋沿所述柱状部周向均匀分布。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壁处的散热筋和位于所述第二壁处的散热筋连接处开设有开头结构。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头结构截面为三角形或弧形。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部和所述端面部一体形成。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线结构处壁厚略大于所述第一壁壁厚。另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机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壳,其中端面部的第二壁设置成折线结构,该折线结构至少能够消除部分装配定子组件后过盈量对端面部的拉伸应力,减少变形量。另外柱状部表面设有散热筋,该折线结构能够部分消除热套时散热筋对凸出部的挤压应力,减少变形量,同时能够更好的散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机壳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机壳中的第一折线结构和第二折线结构整体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第一折线结构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示第二折线结构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中:机壳100、柱状部110、容纳腔111、散热筋112、开头结构112a、端面部120、第一壁121、第二壁122、第一折线结构122a、第二折线结构122b、凸出部123、轴承室123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一方面涉及一种机壳100,该机壳包括柱状部110,该柱状部110内开设有容纳腔111,该容纳腔111用于装配定子组件(图中并未示出),其中柱状部110一端开口,同时该柱状部110也具有一定壁厚。端面部120,该端面部120与柱状部110一端连接,此处该端面部120可以与柱状部110一体形成,比如可以将该柱状部110和端面部120组成的机壳100一体铸造成型,当然也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两者之间固定连接。上述的端面部120包括第一壁121和第二壁122,其中第一壁121与柱状部110一端连接,该第一壁121可以为直线壁,另外的第二壁122与第一壁121连接,该第二壁122的纵截面为折线结构,该折线结构至少能够消除部分装配定子组件后过盈量对端面部120的拉伸应力。采用上述的构造后,当部分该定子组件与部分端面部120过盈配合量大时,设置的折线结构能够消除过盈量对端面部120的拉伸应力。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端面部120还设有凸出部123,该凸出部123内开设有轴承室123a,第二壁122与该凸出部123连接,其中上述当部分该定子组件与部分端面部120过盈配合量大时,此时定子组件与轴承室123a过盈配合量大,该折线结构能够消除过盈量对该轴承室123a的拉伸应力。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折线结构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其中第一折线结构122a一端与第一壁121连接,此处该第一折线结构122a一端可以与第一壁121圆弧过渡连接,避免应力集中,第二折线结构122b分别连接第一折线结构122a另一端和凸出部123,同样,第二折线结构122b与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凸出部123连接处也可以采用圆弧过渡,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在本实施例中,折线结构的一种结构可以为: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分别向外侧延伸,且第一折线结构122a与第二折线结构122b在预设位置交汇,此处预设位置其实是固定位置,由该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的长度和倾斜角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折线结构另外一种结构可以为: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分别向内侧延伸,且第一折线结构122a与第二折线结构122b在预设位置交汇,此处预设位置其实是固定位置,由该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的长度和倾斜角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两种结构的折线结构,其第一折线结构122a沿与第一方向呈第一倾斜角方向向外侧或内侧延伸,第二折线结构122b沿与第一方向呈第二倾斜角的方向向外侧或内侧延伸,且该两种折线结构在预设位置交汇。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壁121的板面方向,其中第一倾斜角可以为15°,也可为20°,当然也可以为两者之间的任何一个值,第二倾斜角可以为35°,也可以为40°,同样也可以为两者之间的任何一个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机壳100能够更好地散热(机壳100后续与电机装配,图中并未示出),其中可以在柱状部110表面设有散热筋112,该散热筋112一端延伸至端面部120处,且与凸出部123具有预设距离,此处的预设距离是指,散热筋112的长度不能够延伸至凸出部123,避免散热筋对轴承室123a的直接影响,同样,该散热筋112也可以与机壳100一体铸造成型,其中的折线结构至少还能够部分消除热套时散热筋112对凸出部123的挤压应力。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散热筋112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筋112沿柱状部110周向均匀分布,相应为了消除热套时散热筋112对凸出部123的挤压应力。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壁121处的散热筋112和位于第二壁122处的散热筋112连接处开设有开头结构112a,该开头结构112a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或弧形或者其他形状,该开头结构112a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能够减小应力形变对轴承室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折线结构处壁厚可以略大于第一壁121壁厚,例如第一壁121处(即平缓处)机壳厚度可以为2.8mm,而折线结构处的壁厚可以为3mm,通过增大折线结构处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而减小折线处的应力大小。对该机壳100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参考图3、图4和图5,伸长的散热筋112对轴承室123a的挤压力沿半径方向向内,大小为F1。对机壳100内部应力分析,在折线结构上接触面处,力F1以应力σ的形式分布在截面上,与其平衡的力为F2(F2在图中并未示出),将折线结构分成两部分进行应力分析,即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其中第一折线结构高度L1,第二折线结构122b高度L2。第一折线结构122a处,端面部120受力平衡且上下表面面积均为A,则有:F1=F2σ1=F1A⇒σ1=σ2σ2=F2A]]>由于第一折线结构122a具有第一倾斜角(图中所示α角)的偏斜,使得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应力产生了弯矩,当第一折线结构122a处于力偶平衡状态时,会受到来自第二折线结构的弯矩MBA,该机壳100不是理想的刚性机壳,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模量。第一折线结构122a会在弯矩作用下弯向下侧一定角度。同理分析第二折线结构122b的应力状态,其具有第二倾斜角(图中所示β角),有σ3=σ4,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第二折线结构122b受到来自第一折线结构122a的弯矩作用力MAB,其中MAB=MBA,这样第二折线结构会弯向上侧一定角度。由于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同时相向弯折,导致此时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整体高度变小,高度减少量可以给受热膨胀的轴承室提供伸长空间,减少了轴承室的内部受热挤压应力。同理,在热套结束后,定子组件与端面部120达到了过盈配合,这时候,冷却了的端面部120,由于定子组件与端面部120配合过盈量的存在,受到了拉伸应力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第一折线结构122a和第二折线结构122b变成同时背向弯折,来缓解端面部120的拉伸伸长量。另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机壳10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