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92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主机厂对制造成本、制造工时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发动机线束由于受到缸体本身以及各系统管路的影响,其布线空间十分有限且环境较为恶劣,是整车线束布置以及制造装配最难点之一。汽车一般性区域的线束使用PVC胶带、布基胶带、绒布胶带、波纹管、PVC软管包扎,然后使用常见的圆孔、腰型孔扎带以及C型卡或亦使用结构较简单的支架、板扣就可以完成简单的线束布置。但是这种相对简单的线束保护、布置对于对抗震、耐磨、耐油、耐高温等要求较高的发动机来说效果不尽如意,并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经常在形式过程中线束因震动,会与发动机缸体本身以及周边管路容易摩擦导致破线短路,对整车电器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存在极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包括第一直槽部、第二直槽部、弯折槽部、线束扎带固定板、扎带、螺栓固定板和车身固定卡结构,第一直槽部的一端与弯折槽部的一端连接,弯折槽的另一端与第二直槽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直槽部和第二直槽部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第一直槽和第二直槽部的一侧各设置有一组线束扎带固定板,第一直槽部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车身固定卡结构,第二直槽部的一侧设置有螺栓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一组线束扎带固定板至少包括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一直线槽部和第二直槽部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扎带固定板上开有一孔,扎带的一端固定在线束扎带固定板上,扎带的另一端穿过孔将槽内的线束固定,扎带的两对侧面上设置有倒齿,扎带上设置有锁扣,锁扣内设有能够使扎带通过的容腔,锁扣的外壁两侧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的内侧设有与倒齿相啮合的咬齿。

进一步地,所述扎带的另一端为尖头部,锁扣设置在尖头部与线束扎带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的内部设有锁片,锁片的一端固定在锁扣的内壁上,锁片的另一端与扎带相接触,锁片与扎带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倒齿啮合的斜齿。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长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固定板设置在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有效防止线束滑动,减小了线束的震动,防止线束与发动机缸体本身以及附近管路摩擦,方便可靠地实现了发动机线束整体布置和保护,保证线束的空间走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扎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保护导线线槽,包括第一直槽部1、第二直槽部2、弯折槽部3、线束扎带固定板4、扎带6、螺栓固定板12和车身固定卡结构13,第一直槽部1的一端与弯折槽部3的一端连接,弯折槽部3的另一端与第二直槽部2的一端连接,第一直槽部1和第二直槽部2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线束经由第一直槽部1、弯折槽部3和第二直槽部2设置在第一直槽部1、弯折槽部3和第二直槽部2内部。

第一直槽部1和第二直槽部2的同一侧各设置有一组线束扎带固定板,一组线束扎带固定板至少包括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靠近第一直线槽部1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4,靠近第二直槽部2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4。如图2和图3所示,线束扎带固定板4上开有一孔5,扎带6的一端固定在线束扎带固定板4上,扎带6的另一端穿过孔5将槽内的线束固定。扎带6的两侧上设置有倒齿7,扎带6的另一端为尖头部8,尖头部8与线束扎带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锁扣9,锁扣9内设有能够使扎带6通过的容腔91,锁扣9的内部设有锁片92,锁片92的一端固定在锁扣9的内壁上,锁片92的另一端与扎带6相接触,锁片92与扎带6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倒齿7啮合的斜齿93,锁扣9的外壁两侧设置有紧固件10,紧固件10为长条状,紧固件10的内侧设有与倒齿7相啮合的咬齿11。

扎带的工作原理为:握紧尖头部8将扎带6拉紧以固定线束,将锁扣9向线束扎带固定板4方向移动,按压紧固件10,将紧固件10卡在扎带6上以固定住扎带6不能运动,从而将线束紧固。

第二直槽部2的一侧设置有螺栓固定板12,螺栓固定板12设置在两个线束扎带固定板4之间,螺栓固定板12上设有螺孔,发动机上焊接的螺栓穿过螺孔与螺栓固定板12固定连接。

第一直槽部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车身固定卡结构13,车身固定卡结构13穿过发动机缸体钣金孔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