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载体及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09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载体及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载体及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音圈马达对焦用的磁场都是通过缠绕在其载体外围上的一圈线圈来产生的,在装配时,线圈需要与下弹片通过点锡膏焊接,工艺复杂,零件较多,而且焊接时容易产生锡膏和松香残留,污染到马达内部,影响马达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载体及音圈马达。该马达载体通电后即可产生马达对焦用的磁场,装配时无需缠绕线圈,简化了音圈马达的装配工艺,减少了装配零件,而且不用锡膏焊接,也就不会有锡膏和松香残留的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马达载体,包括载体主体,以及一体地制作在所述载体主体外表面上的磁场线路,所述磁场线路用于通电产生马达对焦用的磁场。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磁场线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结构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的下部设置有下装配面,用于装配马达的下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线路的导电端设置在所述下装配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线路的导电端覆盖在整个下装配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主体为筒状结构,其中心具有通孔,用于装配马达的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主体的通孔内具有内螺纹结构,用于锁附马达的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线路通过立体电路技术或激光直接成形技术与所述载体主体一体成形。

一种音圈马达,包括上述的马达载体和设置在所述马达载体下方的下弹片,所述马达载体上的磁场线路与所述下弹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线路的导电端和所述下弹片之间通过导电胶或热铆工艺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马达载体的载体主体的外表面上制作有一层磁场线路,通过对所述磁场电路通电后即可产生马达对焦用的磁场,使音圈马达在装配时无需缠绕现有的线圈,简化了音圈马达的装配工艺,减少了装配零件,而且不用锡膏焊接,也就不会有锡膏和松香残留的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载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圈马达中马达载体和下弹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马达载体,包括载体主体1,以及一体地制作在所述载体主体1外表面上的磁场线路2,所述磁场线路2用于通电产生马达对焦用的磁场。

该马达载体的载体主体1的外表面上制作有一层磁场线路2,通过对所述磁场电路通电后即可产生马达对焦用的磁场,使音圈马达在装配时无需缠绕现有的线圈,简化了音圈马达的装配工艺,减少了装配零件,而且不用锡膏焊接,也就不会有锡膏和松香残留的污染问题。

所述载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11,所述磁场线路2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结构11的表面,通过所述外螺纹结构11可以增加所述磁场线路2的布线面积,以增加其匝数和线宽,并降低其电阻值。

如图2所示,所述载体的下部设置有下装配面13,用于装配马达的下弹片3,所述磁场线路2的导电端设置在所述下装配面13上,其中,所述磁场线路2的导电端优选地覆盖在整个下装配面13上。

所述磁场线路2的导电端包括正极端21和负极端22,在所述下装配面13上电性绝缘,分别对应连接于马达的下弹片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

所述载体主体1为筒状结构,其中心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具有内螺纹结构12,用于装配和锁附马达的镜头。

所述磁场线路2通过立体电路技术或激光直接成形技术与所述载体主体1一体成形。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音圈马达,包括上述的马达载体和设置在所述马达载体下方的下弹片3,所述马达载体上的磁场线路2与所述下弹片3之间优选但不限于通过导电胶或热铆工艺电性连接。

还包括底座、磁性组件、上弹片和外壳,所述马达载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磁场线路2的外围,所述上弹片装配在所述载体主体1上部的上装配面上,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磁性组件优选但不限于包括四块呈90°等角偏置排列在所述磁场线路2外围上的永磁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