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4714发布日期:2018-06-16 01:0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端子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配电领域,特别是一种端子防护罩。



背景技术:

断路器等元器件在实际使用时通常设置在配电箱内,现有的配电箱通过其底座安装在如墙面等安装面上,占用空间较大,同时,用于通电的导线需要先穿过配电箱上的敲落孔进入配电箱内,然后导线才能够与断路器等元器件进行接线操作,不仅使得接线操作繁琐复杂且费时费力,还容易导致接线错误而出现电路故障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接线方便、节省空间的端子防护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防护罩,包括罩壳1和底座2,所述的罩壳1包括面板11和侧围壁12,所述侧围壁12的一端与面板11的边缘相连接并形成了安装腔17,侧围壁12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边缘相配合从而将安装在底座2的轨道22上的开关电器置于安装腔17内,所述的轨道22设置在底座2的中部,在侧围壁12 上设有第一敲落板13,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位于安装腔17的开口端并与侧围壁12的边缘相连通,将第一敲落板13敲掉后在侧围壁12上形成缺口,该缺口与底座2形成了第一敲落孔,在底座2的两侧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6,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与对应设置在罩壳1上的第二连接部7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为多层梯度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包括成型于侧围壁12上的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和三级阶梯133,所述的侧围壁12、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 和三级阶梯133之间通过阶梯槽134形成了由侧围壁12经过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和三级阶梯133依次逐级减低的四层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阶梯槽134为依次套设的三层“U”形槽结构,并且三层“U”形槽结构的阶梯槽134的开口端均与侧围壁12的边缘相连通,所述的一级阶梯131成型于最外层的阶梯槽134与中间层的阶梯槽134之间且一级阶梯 131的厚度低于侧围壁12的厚度,所述的二级阶梯132成型于中间层的阶梯槽 134与最内侧的阶梯槽134之间且二级阶梯132的厚度低于一级阶梯131的厚度,所述的三级阶梯133由最内侧的阶梯槽134包围成型且三级阶梯133的厚度低于二级阶梯132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罩壳1和底座2均为窄长型结构,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 分别设置在窄长型的侧围壁12中的较窄壁上并与断路器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部7分别呈对角设置在安装腔17的四个顶角中的两个对角上并与侧围壁12相连接,所述的底座2包括窄长型的底板21,所述的轨道22为窄长型并设置在底板21的中部,其中轨道22的较窄边与底板21的较长边相邻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分别设置在底板21的四个顶角中的两个对角上,在底板 21的四个顶角中的另外两个对角上设有安装孔26。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7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柱15和两个第二固定孔 16,两个第二固定柱15分别呈对角设置在安装腔17内并与侧围壁12的内壁相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孔16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柱24的中部并将面板11 和第二固定孔16贯穿,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柱24和两个第一固定孔25,两个第一固定柱24呈对角并突出设置在底座2的底板21的表面上,两个第一固定孔25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柱24的中部并将第一固定柱 24和底板21贯穿。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7的第二固定柱15的一端与面板11相抵接,另一端延伸至安装腔17的开口端处并留有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6的第一固定柱 24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柱24与第二固定柱15相抵接从而形成了连通面板 11与底板21的支撑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部6的第一固定孔25与第二连接部7 的第二固定孔16相连通。

优选的,在底板21的底部设有呈对角设置的两个卡槽28,每个卡槽28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6的第一固定孔25的外沿并通过设置在卡槽28的内壁上的凸筋29与端子防护罩的螺母3的侧壁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轨道22包括多个方孔221和两个凸边222,多个方形孔 221设置在轨道22的底部并将底板21贯穿,两个凸边222对称设置的轨道22 的两端并与底板21的两个较窄边相对设置。

优选的,多个方形孔221平均分为两排并依次对称间隔设置在轨道22的底部,两个凸边222分别与设置在底座2的两侧边缘的第一连接部6相对设置,在两个凸边222之间设有固定筋。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防护罩通过将用于形成端子防护罩的安装腔的侧围壁设计在罩壳上,并且通过将第一敲落板设置在侧围壁的开口端处使得第一敲落孔成型于侧围壁上,从而避免了在接线时导线必须先经过敲落孔才能进行接线操作所导致的接线繁琐复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也实现了先在底座上接线后安装罩壳的装配过程,从而提高了接线的准确性和效率,简化了接线和安装的过程,同时,通过将用于连接罩壳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底座两侧的边缘,从而减小了底座的整体面积,从而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敲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敲落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0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防护罩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防护罩包括罩壳1和底座2,所述的罩壳1包括面板11和侧围壁12,所述侧围壁12的一端与面板11的边缘相连接从并成了安装腔17,侧围壁12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边缘相配合从而将安装在底座2的轨道22上的开关电器置于安装腔17内并形成配电箱结构,配电箱结构用于安装断路器、接触器等开关电器,在侧围壁12上设有第一敲落板13,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位于安装腔17的开口端并与侧围壁12的边缘相连通,将第一敲落板13敲掉后能够在侧围壁12上形成缺口,该缺口与底座2能够形成完整的第一敲落孔(图中未示出)用于走线,在底座2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断路器等元器件的轨道22,在底座2的两侧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6,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与对应设置在罩壳1上的第二连接部7相连接用于使罩壳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安装时,先将断路器等元器件安装在轨道22上并接线,后将罩壳1安装在底座2上并使接线后的导线通过第一敲落板13敲落后形成的第一敲落走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形成端子防护罩的安装腔17的侧围壁 12设计在罩壳1上,并且通过将第一敲落板13设置在侧围壁12的开口端处使得第一敲落孔成型于侧围壁12上,从而避免了在接线时导线必须先经过敲落孔才能进行接线操作所导致的接线繁琐复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也实现了先在底座2上接线后安装罩壳1的装配过程,从而提高了接线的准确性和效率,简化了接线和安装的过程,同时,通过将用于连接罩壳1的第一连接部6设置在底座2两侧的边缘,从而减小了底座2的整体面积,从而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需要。

具体的,所述的罩壳1和底座2均为窄长型结构,在窄长型的面板11上设有窗口14,所述的窗口14与轨道22相对设置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窗口14进行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分别设置在窄长型的侧围壁12 中的较窄壁上并与断路器两端的接线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的底座2包括窄长型的底板21,所述的轨道22为窄长型并设置在底板21的中部,其中轨道22的较窄边与底板21的较长边相邻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分别设置在底板21 的四个顶角中的两个对角上,所述的第二连接部7分别设置在侧围壁12的四个顶角中的两个对角上并与第一连接部6相对应,并且在底板21的四个顶角中的另外两个对角上设有挡片27和用于将底座1安装在墙体上的安装孔26,所述的挡片27沿底板21两个较长边的边缘设置并与侧围壁12的内侧相抵接用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安装孔26与第一连接部6之间设有第二敲落孔23,当导线布于墙体内时,导线通过第二敲落孔23走线。所述的轨道22包括多个方孔221和两个凸边222,多个方形孔221设置在轨道22的底部并将底板21 贯穿用于散热和防止轨道22收缩变形,两个凸边222对称设置的轨道22的两端用于与断路器等元器件卡接并与底板21的两个较窄边相对设置,其中多个方形孔221平均分为两排并依次对称间隔设置在轨道22的底部,两个凸边222 分别与设置在底座2的两侧边缘的第一连接部6相对设置,在两个凸边222之间设有用于稳定轨道22整体结构的固定筋。优选的,轨道22与底板21为一体成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轨道22的较窄边与底板21的较长边相邻设置,并将第一连接部6和安装孔26设置在底板21的顶角处而不是轨道22的两侧,从而减小了底板21的整体宽度。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的第一敲落板13为多层梯度形结构,可以分多次敲落形成不同大小的接线开口。如图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敲落板13包括成型于侧围壁12上的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和三级阶梯133,所述的侧围壁 12、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和三级阶梯133之间通过阶梯槽134形成了由侧围壁12经过一级阶梯131、二级阶梯132和三级阶梯133依次逐级减低的四层梯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的阶梯槽134为依次套设的三层“U”形槽结构,并且三层“U”形槽结构的阶梯槽134的开口端均与侧围壁12的边缘相连通,所述的一级阶梯131成型于最外层的阶梯槽134与中间层的阶梯槽134之间且一级阶梯131的厚度低于侧围壁12的厚度,所述的二级阶梯132成型于中间层的阶梯槽134与最内侧的阶梯槽134之间且二级阶梯132的厚度低于一级阶梯131的厚度,所述的三级阶梯133由最内侧的阶梯槽134包围成型且三级阶梯133的厚度低于二级阶梯132的厚度。安装时,用户可根据需要依次敲落三级阶梯133、二级阶梯132和一级阶梯131,从而在侧围壁12底部的同一位置处形成了三个依次增大的U型开口用于走线。显然,第一敲落板13也可以为两层或者更多层的梯度形结构。

如图6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罩壳1与底座2的一个具体的安装实施例为,包括两个螺母3、两个螺钉4和两个套筒5,所述的第一连接部6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柱24和两个第一固定孔25,所述的第二连接部7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柱15和两个第二固定孔16,两个第一固定柱24呈对角并突出设置在底板 21的表面上,两个第一固定孔25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柱24的中部并将第一固定柱24和底板21贯穿,两个第二固定柱15分别呈对角设置在安装腔17 内并与侧围壁12的内壁相连接,并且第二固定柱15的一端与面板11相抵接,另一端延伸至安装腔17的开口端处并留有用于容纳第一固定柱24的空间,两个第二固定孔16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柱24的中部并将面板11和第二固定孔16贯穿,两个套筒5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孔25内,两个螺母3呈对角设置在底板21的底部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25相对设置,安装时,侧围壁12 与底板21的边缘相配合,同时第一固定柱24与第二固定柱15相抵接从而形成了连通面板11与底板21的支撑结构,并且第一固定孔25与第二固定孔16 相连通,两个螺钉4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孔16、第一固定孔25和套筒5与螺母 3螺纹连接从而将罩壳1与底座2固定。

如图9和10所示,在底板21的底部设有呈对角设置的两个卡槽28,每个卡槽28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孔25的外沿并通过设置在卡槽28的内壁上的凸筋29与螺母3的侧壁相配合用于容纳放置螺母3。具体的,螺母3为六角形螺母,卡槽28为与六角形螺母相配合的六边形卡槽,并且在六边形的卡槽28的其中三个间隔设置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三个凸筋29,所述的凸筋29与六角形螺母的侧壁相抵接使得六角形螺母限位并固定在卡槽28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