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屏蔽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833发布日期:2018-11-09 21:5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为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变频器,属于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变频器内具有大功率器件,其发热量很大,为保证变频器正常工作,变频器大多要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现有的变频器中,为了使变频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通常设有散热风扇和多个散热口,把变频器内部的热量发散到外界,虽然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以下问题:变频器的防尘性差, 散热口容易在散热过程中进入灰尘,影响变频器的正常工作,现在很多交通工具以电力作为能源,如地铁、电力火车、电力公交车(电车)等。这些电力交通工具上的变频器有时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在电机运行不稳定,或者是超载的情况下,产生的电磁波更强,在一些情况下会对仪器设备和驾驶人员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变频器散热不良等情况而提出的一种电磁屏蔽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屏蔽变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部设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两侧连接水管,所述冷却箱顶部连接温感器,所述冷却腔顶部设有微型水泵,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元件腔,所述元件腔内腔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一侧设有温感片,所述温感片一侧连接报警蜂鸣器,所述元件腔一侧连接散热翅窗,所述元件腔另一侧设有风机,所述元件腔底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有电子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电磁屏蔽层,且电磁屏蔽层采用铅或者镍等金属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腔连接弹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和散热翅窗内均设有吸尘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结构,且所述换热管采用碳素钢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四周设有冷却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冷和通风可以达到有效的散热,控制器能够根据温感器的温度来判断介质是否冷却完毕,冷却完毕后,开启微型水泵与电子塞,将冷却腔内的介质与散热管的介质完成交换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蜂鸣器结构图。

图中:1、壳体;2、冷却腔;3、冷却箱;4、水管;5、温感器;6、微型水泵;7、元件腔;8、换热管;9、温感片;10、报警蜂鸣器报警蜂鸣器;11、散热翅窗;12、风机;13、控制器;14、电子塞;15、电磁屏蔽层;16、缓冲层;17、弹簧件;18、吸尘滤网;19、冷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电磁屏蔽变频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底部设有冷却腔2,冷却腔2用以冷却介质场所,所述冷却腔内部设有冷却箱3,冷却箱3两侧连接水管4,冷却箱3顶部连接温感器5,温感器5监测冷却箱3温度并传送至控制器13,冷却腔2顶部设有微型水泵6,壳体1顶部设有元件腔7,元件腔7内腔设有换热管8,换热管8快速的进行热量交换,换热管8一侧设有温感片9,温感片9一侧连接报警蜂鸣器10,元件腔7一侧连接散热翅窗11,元件腔7另一侧设有风机12,元件腔7底部设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一侧设有电子塞14。

壳体1内设有电磁屏蔽层15,且电磁屏蔽层15采用铅或者镍等金属材料,电磁屏蔽层15能够有效的隔壁电磁信号,壳体1底部连接缓冲层16,缓冲层16内腔连接弹簧件17,缓冲层16能够减少碰撞安装带来的冲力,保护元件,风机12和散热翅窗11内均设有吸尘滤网18,换热管8为螺旋结构,且换热管8采用碳素钢材料,蛇形排列结构能够增大接触面积,碳素钢剧透良好的等温性能可以快速的散热,冷却箱3四周设有冷却片19,冷却片19快速的给介质降温。

具体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电力驱动,介质在水管4和换热管8以及冷却箱3内流动完成热量的交换,冷却片19用以降温,蛇形排列和特殊材料的换热管8能够快速的完成热量交换,控制器13通过温感器5的数据来控制微型水泵6和电子塞14的开启来完成介质交换,确保了热量交换的有效性,风机12加速了空气流通,增加了散热,温感片9监测到元件腔7内部温度异常时,报警蜂鸣器10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散热异常,及时的整改确保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元件受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