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4010发布日期:2019-08-09 22:0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装置,具体是一种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定子绝缘框架普遍都只有一面有孔沿围边板,另一面为开放式的,在绕线过程中会导致绕线一端厚一端薄及绕线不规律,工作时,导致磁场不均衡;其次,旧式绝缘框架的普遍采用平行槽嵌线,嵌线后线圈的端部无效部分大,材料浪费多,线圈杂乱,导致磁力线分布不均匀,电机转矩脉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绕线有规律,磁感线圈厚度一致,导磁平衡,线圈呈弧形环绕于转子的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一种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包括上框及下框,上框与下框相互对插连接固定;所述上框包括上框定子固定环;所述上框定子固定环的中间设有上框定子布置孔、环体上设有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面孔与孔之间的内边沿轴向延伸有上框线圈护板;在相邻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上框定子齿部卡槽,一共形成有四个上框定子齿部卡槽,上框定子齿部卡槽的底部设有上框定子定位孔,上框定子定位孔是设在上框定子固定环上;所述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与上框定子布置孔之间设有上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下框包括下框定子固定环及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的边沿;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的中间设有下框定子布置孔、环体上设有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面孔与孔之间的内边沿轴向延伸有下框线圈护板;在相邻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下框定子齿部卡槽,一共形成有四个下框定子齿部卡槽,下框定子齿部卡槽的底部设有下框定子定位孔,下框定子定位孔是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上;所述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与下框定子布置孔之间设有下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的反面环边延伸有定子圈外壁包围边,定子圈外壁包围边与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形成有定子轭部环件镶嵌槽;部分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插入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内、部分的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插入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内,形成相互交错对插套合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产品结构设计合理,上框与下框均为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整体孔沿延伸围边板,而且是正反面延伸,加深了绕线槽体,同时,使线圈径向厚度、纵向厚度、整体高度一致,增加绕线速度,通过围边板能绕线均匀及有规律,工作时,磁场均衡;其次,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能绕出径向弧形的磁感线圈环绕于转子,径向两端更加靠近转子,磁力线更加接近转子,提高转速及扭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框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框架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框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框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框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框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定子圈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转子穿接轴承上、下座的拆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实施例的转子穿接轴承上、下座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相无刷电机定子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1包括上框11及下框 12,上框与下框相互对插连接固定;所述上框11包括上框定子固定环111;所述上框定子固定环111的中间设有上框定子布置孔113、环体上设有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15;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面孔与孔之间的内边沿轴向延伸有上框线圈护板115A;在相邻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一共形成有四个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的底部设有上框定子定位孔117,上框定子定位孔117是设在上框定子固定环111上;所述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与上框定子布置孔113之间设有上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18,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下框12包括下框定子固定环121及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122,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122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边沿;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中间设有下框定子布置孔123、环体上设有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反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面孔与孔之间的内边沿轴向延伸有下框线圈护板125A;在相邻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一共形成有四个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的底部设有下框定子定位孔127,下框定子定位孔127是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121上;所述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与下框定子布置孔123之间设有下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28,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反面环边延伸有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与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形成有定子轭部环件镶嵌槽 130;部分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15插入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内、部分的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插入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内,形成相互交错对插套合紧密连接。

具体应用实施例:

一种减振高速单相无刷电机,减振高速单相无刷电机包括绝缘框架1、定子圈13、转子3;

所述绝缘框架1包括上框11及下框12;

所述上框11包括上框定子固定环111及三根电路板固定柱112,三根电路板固定柱112与上框定子固定环111的边沿连接固定,三根电路板固定柱 112向上;所述上框定子固定环111的中间设有上框定子布置孔113、环体上设有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 的正反两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15,反面的孔沿围边板比正面的孔沿围边板高,在相邻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一共形成有四个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的底部设有上框定子定位孔117,上框定子定位孔117是设在上框定子固定环111上;所述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与上框定子布置孔113之间设有上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18,四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三根电路板固定柱112 的其中一根顶部设有电路板螺丝固定孔112A,另外两根的顶部延伸有电路板倒钩卡扣112B;所述上框定子固定环111的边沿固定有接线端子座119,接线端子座119上设有电路板限位钩卡扣119A;所述上框定子固定环111上设有漆包线过线槽119B;所述三根电路板固定柱112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控制电路板119C,电机控制电路板119C通过电路板倒钩卡扣112B倒扣固定及通过螺丝拧在电路板螺丝固定孔112A上连接固定,通过电路板限位钩卡扣119A 限位;接线端子座119上固定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机控制电路板119C连接,本电路板安装结构稳定、牢固,电机振动大也不怕;

所述下框12包括下框定子固定环121及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122,三个“C”形电机固定缺口122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边沿;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中间设有下框定子布置孔123、环体上设有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的正反两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反面的孔沿围边板比正面的孔沿围边板高,在相邻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均形成有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一共形成有四个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的底部设有下框定子定位孔127,下框定子定位孔127是设在下框定子固定环121上;所述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与下框定子布置孔123之间设有下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28,四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平均分布在四个方向;所述下框定子固定环121的反面环边延伸有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与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的反面孔沿围边板之间形成有定子轭部环件镶嵌槽130,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 的部分围边设有定子散热缺口129A,使定子圈外壁包围边129形成半包围结构的定子圈外壁包围边;

所述上框11与下框12之间夹装固定有定子圈13,定子圈13包括轭部环件131及四个齿部132,四个齿部132由轭部环件131的内壁四个方向向内延伸,四个齿部132分别分布十二点钟、三点钟、六点钟、九点钟的位置上,每个齿部132的端部延伸有一弧形极靴133,弧形极靴133有两端,分别粗端133A和细端133B,粗端133A略大于细端133B,粗端133A端部向中心内偏一点,细端133B端部向外偏一点,两者有两毫米以内的径向厚度差,粗端133A和细端133B一体呈月牙形的弧形体,相邻齿部的弧形极靴133端粗端与细端相对,相邻的粗端与细端之间形成有铜线绕线入口134,一共形成四个铜线绕线入口134,四个方向的弧形极靴133围成一个非等半径圆形转子孔135;所述每个齿部132上下两面均设有定位固定卡点136,上下两面的定位固定卡点136与对称的上框定子定位孔117、下框定子定位孔127 卡合固定定子圈13;所述轭部环件131内壁与相邻齿部及相邻齿部的端粗端、细端之间形成有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 通过铜线绕线入口134与非等半径圆形转子孔135相通;在规定最大电流或电压内的任何电流及电压通电时,粗端的磁场比细端磁场强,其的磁吸引力自然就强一些,磁场牵引力会增强一些,转子自然会往强的一方偏磁,转子扭力自然会强磁一方偏移,非等半径圆形转子孔在电机转子启动即可自动识别及适应磁场转向以确定旋转方向,在突然输入非正常运转的电流及电压瞬间电机转子确定转向,粗端和细端的偏磁同时会增加电机的转速。

所述上框11与下框12将定子圈13夹装固定,其的四个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与四个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合体后分别将四个齿部132夹装固定在槽上,轭部环件131嵌入在定子轭部环件镶嵌槽130内,部分的轭部环件外壁裸露在定子散热缺口129A上对外散热,由电机在高速旋转时,其的定子圈 13本体温度高,通过定子散热缺口129A能快速降温,比传统由外壳包裹定子圈13的电机至少提高十倍以上散热效率;部分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15 从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穿过插入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内、部分的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从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穿过插入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内,形成相互交错对插套合紧密连接,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15、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125的外壁也与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内壁紧密接触性连接;所述齿部132被上框11、下框12对应的上框定子齿部卡槽116与下框定子齿部卡槽126夹紧后形成磁感线圈绕线芯 138;所述上框11与下框12连接后的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14、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24、定子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137的三孔一体形成为一个磁感线圈绕线孔139,四个方向共形成四个磁感线圈绕线孔139,磁感线圈绕线孔139之间为磁感线圈绕线芯138;所述上框11与下框12连接后的上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18、下框铜线圈绕线入线口128、铜线绕线入口134 的三口一体形成为一个线圈共同绕线入口140,四个方向共形成四个线圈共同绕线入口140;在所述相邻的磁感线圈绕线孔139之间绕接有磁感线圈141,磁感线圈141的铜线从线圈共同绕线入口140绕入,铜线在磁感线圈绕线芯 138绕接并包裹磁感线圈绕线芯138而成型磁感线圈141;所述磁感线圈141 的铜线输入及输出端穿接过漆包线过线槽119B与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每个上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反两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上框扇形孔沿围边板、每个下框扇形铜线圈绕线通孔的正反两面的孔沿均轴向延伸有下框扇形孔沿围边板,其的目的在于铜线绕制磁感线圈时更加有规律及有规则,方便增加径向厚度,形成后的每个磁感线圈质量更加稳定、磁场分布均匀,还有可以节能铜线。

所述上框11顶部中间固定有转子穿接轴承上座14,下框12的底部中间固定有转子穿接轴承下座15;所述转子穿接轴承上座14外顶部设有转子减振圈固定上凹孔14A,转子减振圈固定上凹孔14A的底部中间设有转子轴穿接上孔14B,转子减振圈固定上凹孔14A上固定有软体转子减振上环圈14C,软体转子减振上环圈14C内固定有转子穿接上轴承14D;所述转子穿接轴承下座15外顶部设有转子减振圈固定下凹孔15A,转子减振圈固定下凹孔15A 的底部中间设有转子轴穿接下孔15B,转子减振圈固定下凹孔15A上固定有软体转子减振下环圈15C,软体转子减振下环圈15C内固定有转子穿接下轴承15D;所述转子穿接上轴承14D与转子穿接下轴承15D之间穿接有转子3,转子轴芯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转子轴穿接上孔14B、转子轴穿接下孔 15B而穿接在对应的转子穿接上轴承14D与转子穿接下轴承15D上,转子3 本体布置在非等半径圆形转子孔135上,四面的弧形极靴133环绕于转子3,转子轴芯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轴承外,穿出转子穿接上轴承14D的转子轴芯端固定有散热风扇17,穿出转子穿接下轴承15D的转子轴芯端为自由端;软体转子减振上环圈、软体转子减振下环圈能够降低高速旋转电机的对被安装的设备振动,如果安装于小家电上,其的产品振动率就更低了,静音无振动状态。

所述减振高速单相无刷电机为减振高速单相直流无刷电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