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892发布日期:2019-12-20 21:1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来实现,电能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的主要动力形式和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拖动、照明、电热、电化学和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能的输送离不开线缆,线缆主要通过高架线的形式输送电能。

但是电缆线固定安装完毕后,线缆在风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晃动,这就导致线缆在固定端会与固定装置发生摩擦,造成线缆连接固定端的外皮磨损严重,不利于线缆的长期使用,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带来漏点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线缆在晃动过程中与固定装置的连接端发生摩擦,导致线缆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立柱,还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下底座与立柱相互连接,上底座的下端与下底座的上端沿纵向分别开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凹槽和下凹槽扣合形成放置槽,上底座和下底座相向的一端并排开设有多个放置槽,任意上凹槽和下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扣合形成垫套,垫套的两端贯穿放置槽的两端,垫套的两端贯穿放置槽的两端后设置有用于对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进行抱紧的抱紧组件,上底座和下底座连接有多个螺栓组件。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上半环垫的侧壁下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块,下半环垫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多个与定位块一一对应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上底座和下底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放置槽相互连通的通孔,任意通孔均设置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螺杆、螺母和挡块;挡块连接在螺杆的下端,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均开设有便于螺杆贯穿的工艺孔,工艺孔的孔径小于挡块直径,螺杆的上端依次贯穿工艺孔和通孔后与螺母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任意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的内壁均连接有若干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垫套的两端均伸出放置槽4-10cm。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抱紧组件包括环形凹槽、定位柱,限位块,松紧带,固定块,环形卡扣;环形凹槽包括分别开设在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外壁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扣合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扣合形成环形凹槽,定位柱设置在环形凹槽内,限位块连接在定位柱上端,固定块固定在环形凹槽内,松紧带的一端与固定块相互连接,松紧带的另一端与环形卡扣相互连接,环形卡扣的内径大于定位柱的直径并小于限位块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垫套为可拆分式,能适应线缆从任何位置进行夹持固定,不需要从端部穿过垫套,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垫套两端贯穿放置槽的两端,垫套伸出放置槽的两端均设置有抱紧组件,使伸出的垫套仍对线缆进行抱紧,使线缆在晃动的过程中,避免线缆与放置槽的外壁接触,进而有效避免线缆与放置槽的外壁摩擦,造成线缆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磨损带来的漏电等安全隐患。

2、在上半环垫的侧壁下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在下半环垫的侧壁上端对应定位块设置有定位槽,使得上半环垫与下半环垫在安装的工程中保证安装定位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避免发生横向移动,保证上半环垫与下半环垫在安装好之后的整体性。

3、通过紧固组件,对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进行固定,使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分别固定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上,方便安装,同时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能进行更换,能根据线缆的直径进行适应性更换不同的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通过紧固组件对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进行固定,方便拆卸更换,在长时间使用老化后,更换方便,更换成本低。

4、在垫套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凸起,在进行固定安装夹紧时,凸起与线缆相互接触,提高垫套与线缆的金摩擦力,凸起的材质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

5、垫套的两端伸出放置槽4-10cm,使垫套的两端留有充足的余量,保证线缆在晃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放置槽的侧壁发生摩擦。

6、垫套的两端伸出放置槽后设置有抱紧组件,通过抱紧组件,使上半环垫、下半环垫和线缆作为一个整体,线缆由于外界作用发生晃动的过程中,上半环垫和下半环垫跟随线缆一起晃动,垫套与放置槽的侧壁相互摩擦,避免线缆直接与放置槽的侧壁发生摩擦;环形凹槽对松紧带起到限位的作用,松紧带的一端与固定块相互连接,松紧带的另一端环绕放置槽一周,使环形卡扣与定位柱相互作用,环形卡扣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为弹簧起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半环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半环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抱紧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上底座,210-定位块,3-下底座,310-定位槽,4-放置槽,410-上凹槽,420-下凹槽,5-垫套,510-上半环垫,520-下半环垫,6-螺栓组件,7-通孔,8-工艺孔,9-紧固组件,910-螺母,920-螺杆,930-挡块,10-凸起,11-抱紧组件,1110-松紧带,1120-固定块,1130-定位柱,1140-限位块,1150-环形卡扣,12-环形凹槽,1210-第一凹槽,12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1-7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立柱1,还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3,下底座3与立柱1相互连接,上底座2的下端与下底座3的上端沿纵向分别开设有上凹槽410和下凹槽420,上凹槽410和下凹槽420扣合形成放置槽4,上底座2和下底座3相向的一端并排开设有多个放置槽4,任意上凹槽410和下凹槽420内分别设置有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扣合形成垫套5,垫套5的两端贯穿放置槽4的两端,垫套5的两端贯穿放置槽4的两端后设置有用于对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进行抱紧的抱紧组件11,上底座2和下底座3连接有多个螺栓组件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垫套5为可拆分式,能适应线缆从任何位置进行夹持固定,不需要从端部穿过垫套5,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垫套5两端贯穿放置槽4的两端,垫套5伸出放置槽4的两端均设置有抱紧组件11,使伸出的垫套5仍对线缆进行抱紧,使线缆在晃动的过程中,避免线缆与放置槽4的外壁接触,进而有效避免线缆与放置槽4的外壁摩擦,造成线缆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磨损带来的漏电等安全隐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上半环垫510的侧壁下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块210,下半环垫520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多个与定位块210一一对应的定位槽3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上半环垫510的侧壁下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块210,在下半环垫520的侧壁上端对应定位块210设置有定位槽310,使得上半环垫510与下半环垫520在安装的工程中保证安装定位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定位块210与定位槽310的配合,避免发生横向移动,保证上半环垫510与下半环垫520在安装好之后的整体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上底座2和下底座3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放置槽4相互连通的通孔7,任意通孔7均设置有紧固组件9,紧固组件9包括螺杆920、螺母910和挡块930;挡块930连接在螺杆920的下端,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均开设有便于螺杆920贯穿的工艺孔8,工艺孔8的孔径小于挡块930直径,螺杆920的上端依次贯穿工艺孔8和通孔7后与螺母910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紧固组件9,对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进行固定,使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分别固定在上底座2和下底座3上,方便安装,同时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能进行更换,能根据线缆的直径进行适应性更换不同的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通过紧固组件9对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进行固定,方便拆卸更换,在长时间使用老化后,更换方便,更换成本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任意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的内壁均连接有若干防滑凸起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垫套5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凸起10,在进行固定安装夹紧时,凸起10与线缆相互接触,提高垫套5与线缆的金摩擦力,凸起10的材质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垫套5的两端均伸出放置槽44-1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垫套5的两端伸出放置槽44-10cm,使垫套5的两端留有充足的余量,保证线缆在晃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放置槽4的侧壁发生摩擦。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抱紧组件11包括环形凹槽12、定位柱1130,限位块1140,松紧带1110,固定块1120,环形卡扣1150;环形凹槽12包括分别开设在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外壁的第一凹槽1210和第二凹槽1220,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扣合后,第一凹槽1210和第二凹槽1220扣合形成环形凹槽12,定位柱1130设置在环形凹槽12内,限位块1140连接在定位柱1130上端,固定块1120固定在环形凹槽12内,松紧带1110的一端与固定块1120相互连接,松紧带1110的另一端与环形卡扣1150相互连接,环形卡扣1150的内径大于定位柱1130的直径并小于限位块1140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垫套5的两端伸出放置槽4后设置有抱紧组件11,通过抱紧组件11,使上半环垫510、下半环垫520和线缆作为一个整体,线缆由于外界作用发生晃动的过程中,上半环垫510和下半环垫520跟随线缆一起晃动,垫套5与放置槽4的侧壁相互摩擦,避免线缆直接与放置槽4的侧壁发生摩擦;环形凹槽12对松紧带1110起到限位的作用,松紧带1110的一端与固定块1120相互连接,松紧带1110的另一端环绕放置槽4一周,使环形卡扣1150与定位柱1130相互作用,环形卡扣1150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为弹簧起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