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端子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583776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内导体包括绞线内导体。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形成所述感测电容器的所述电极的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沿所述绝缘层的纵向维度与所述内导体重叠。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在两纵向位置处是不连续的,以便将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形成为环形圈构造。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还包含位于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和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的其余部分之间的非导电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还包含将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附连到所述绝缘层的粘合剂。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是自熔性材料或橡胶带材。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还包括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包括与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电接触的导电元件,以有利于测量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的电压电势。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包括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的一部分。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还包括被构造成测量所述电缆导体或所述内导体内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罗戈夫斯基线圈。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 其中所述端子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导体的第二端部一体的接线片,并且。20.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 其中所述端子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导体的第二端部一体的连接接口,并且。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沿包括所述中空内部节段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的端部部分,延伸超出所述内导电或半导电层的长度。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被形成为形成所述中空内部节段的可收缩套管的至少部分,其中所述可收缩套管能够径向地收缩以便积极地接合所述中空内部节段内的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23.一种用于中电压或高电压电力电缆连接的适配器,包括: 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连续主体,所述连续主体被设置在所述内导体上并且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围绕所述内导体并且延伸超出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一端部以形成与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相邻的中空内部节段; 外导电或半导电层,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与所述绝缘层相邻并围绕所述绝缘层;和 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所述电隔离节段与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适配器被构造成接收电力电缆的电缆导体的端部,使得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装配在所述中空内部节段内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超出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反,并且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连接接口配合。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适配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绝缘层之间的内导电或半导电层,所述内导电或半导电层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内导体相邻。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适配器, 其中所述内导电或半导电层是重叠注塑在所述内导体上的重叠注塑的内导电或半导电层,并且 其中所述绝缘层是重叠注塑在所述内导电或半导电层上的重叠注塑的绝缘层。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是重叠注塑在所述绝缘层上的重叠注塑的外导电或半导电层。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绝缘层具有基本上一致的厚度。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内导体包括固体内导体。29.根据权利要求23-28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内导体包括加工的元件。30.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内导体包括绞线内导体。31.根据权利要求23-30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适配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与电力电缆连接器接合时接收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其中所述电力电缆连接器被构造成被接收在由所述绝缘层形成的所述中空内部节段中。32.根据权利要求23-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绝缘层包括形成所述中空内部节段的可收缩套管,其中所述可收缩套管能够选择性地收缩以便积极地接合所述中空内部节段内的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33.根据权利要求23-32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还包括与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接触的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其中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形成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的感测电容器的电极,并且其中所述绝缘层能够操作以形成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的所述感测电容器的电介质。34.根据权利要求23-33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形成所述感测电容器的所述电极的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沿所述绝缘层的纵向维度与所述内导体重叠。35.根据权利要求23-34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在两纵向位置处是不连续的,以便将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形成为环形圈构造。36.根据权利要求23-3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还包含位于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和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的其余部分之间的非导电材料。37.根据权利要求23-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还包含将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附连到所述绝缘层的粘合剂。38.根据权利要求23-3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还包括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电容性电压传感器包括与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电接触的导电元件,以有利于测量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的电压电势。40.根据权利要求23-39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包括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的一部分。41.根据权利要求23-40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还包括被构造成测量所述电缆导体或所述内导体内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罗戈夫斯基线圈。43.根据权利要求23-42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外导电或半导电层沿包括所述中空内部节段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的端部部分,延伸超出所述内导电或半导电层的长度。44.一种组件,包括: 电力电缆,所述电力电缆包括: 电缆导体,所述电缆导体沿所述电力电缆的长度延伸, 电缆绝缘层,所述电缆绝缘层围绕所述电缆导体,除了从在所述电力电缆的端部部分处的所述电缆绝缘层伸出的所述电缆导体的一部分之外, 内电缆半导体或导体层,所述内电缆半导体或导体层在所述电缆导体和所述电缆绝缘层之间,所述内电缆半导体或导体层与所述电缆绝缘层相邻,和 外电缆半导体或导体层,所述外电缆半导体或导体层与所述电缆绝缘层相邻并围绕所述电缆绝缘层;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端子连接装置被固定到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端部部分。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与选自以下各项组成的组中的一个的连接接口一体: 负载断路弯管连接器; T连接器; 直式插头; 直式插头插座; 多通接线盒; 负载断路异径分接插头弯管; 注射口弯管; 馈通停车衬套; 馈通衬套插件; 静点断路异径插头弯管; 连接插头弯管; 连接插头; 电缆适配器;和 衬套插件。46.一种组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3-43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并且 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二端部被配合到连接接口。47.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电力电缆,其中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电缆导体的所述端部被接收在所述中空内部节段内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内导体的所述第一端部。48.一种用于改装电力电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缆附件从所述电力电缆断开; 将根据权利要求23-43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的第一端部配合到所述电力电缆的端部;以及 将所述适配器的第二端部配合到连接接口。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电缆附件从所述电缆断开包括切割所述电缆。50.一种用于将带有电容器的端子连接装置安装在电力电缆上以有利于电压感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力电缆连接器附接到所述电力电缆的端部上,以及 将包括所述电容器的端子连接装置配合到所述电力电缆的所述端部上的所述电力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连接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51.一种用于改装电力电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缆附件从所述电力电缆断开;以及 将包括所述电容器的端子连接装置配合到所述电缆的端部,其中所述端子连接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电缆附件从所述电缆断开包括切割所述电力电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端子连接装置,该端子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内导体上的连续主体。该内导体包括能够与电力电缆连接器配合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主体包括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具有绝缘层、外导电或半导电层,以及设置在电力电缆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内导电或半导电层。该主体围绕内导体的第一端部并且朝内导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该主体还可包括导电或半导电材料的电隔离节段。该端子连接装置可以是具有预安装的连接接口的全集成的结构,或者该端子连接装置可被构造为可被现场安装到连接接口的适配器。
【IPC分类】H02G15/08
【公开号】CN105340145
【申请号】CN201480036703
【发明人】卡洛·J·温策尔, 克里斯托弗·D·谢贝斯塔, 贾伊隆·D·劳埃德, 大卫·V·马奥尼, 迈克尔·D·本松, 莱文特·伯耶克勒, 延斯·魏克霍尔德, 马克·格雷弗曼, 吉尔利亚诺·博尔卡托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9日
【公告号】CA2916569A1, EP3014721A1, US20160134094, WO201420973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