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安装方法以及线圈安装夹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212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滑动部4向前进的位置滑动时,线圈支承部6向用于将线圈8安装于定子铁芯7的齿71的安装位置602移动。在该安装位置602,线圈8因线圈支承部6而处于变形前的梯形的自然状态。
[0072]如图5、图6所示,基座部2的移动引导道211由相对于在基座部2设置的移动导板21形成的移动引导槽211构成。为了使Θ方向旋转部5以及线圈支承部6移动以及旋转,移动引导槽211在移动导板21形成有两条。在Θ方向旋转部5安装有移动凸轮盘51,其中该移动凸轮盘51设置有作为移动引导体52的移动引导辊52。移动凸轮盘51的移动引导辊52以分别配置于两条移动引导槽211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两条移动引导槽211形成对安装于齿71的线圈8的移动量以及旋转量进行限制的安装路径Α(参照图7)。
[0073]如图1、图2所示,X方向滑动部3使用具有导轨以及相对于导轨滑动的滑块的线性引导件31而构成。在该线性引导件31的滑块安装有X方向基座30。
[0074]Y方向滑动部4使用具有导轨以及相对于导轨滑动的滑块的线性引导件42而构成。该线性引导件42的导轨配设于X方向基座30,在该线性引导件42的滑块安装有Υ方向基座40。
[0075]Υ方向滑动部4构成为与定子铁芯7的径向R、即齿71的形成方向平行地滑动,X方向滑动部3构成为沿与Υ方向滑动部4正交的方向滑动。
[0076]Θ方向旋转部5构成为相对于在Υ方向基座40配设的Θ方向轴部54,经由轴承55将Θ方向基座50配设成能够旋转。Θ方向基座50在上下方向Η上延伸地形成,线圈支承部6配设于Θ方向基座50的上侧部分。
[0077]如图3、图7所示,Υ方向滑动部4的变形引导道411由相对于在Υ方向滑动部4设置的变形导板41而形成的变形引导槽411构成。变形引导体641由设置于在Θ方向旋转部5配设的变形连杆64的变形引导辊641构成。变形连杆64的变形引导辊641配置于变形引导槽411。变形引导槽411形成用于对安装于齿71的线圈8的变形量进行限制的路径。
[0078]如图3所示,旋转轴部63相对于Θ方向旋转部5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朝向上下方向Η被支承。旋转轴部63的轴向L的下端部与变形连杆64连结。在Θ方向旋转部5,朝向上下方向Η能够旋转地支承有受到旋转轴部63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旋转轴部65。在旋转轴部63的轴向L的上端侧部分与从动旋转轴部65的轴向L的下端侧部分,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631、651。另外,如图5、图6所示,在Θ方向旋转部5,配设有受到从动旋转轴部65的旋转而使线圈支承部6的内周侧支承部62沿移动平面内的W方向(W)滑动的W方向滑块66。W方向滑块66由与设置于从动旋转轴部65的小齿轮652啮合的齿条构成。
[0079]在变形连杆64的变形引导辊641被变形引导槽411引导而使得变形连杆64旋转时,旋转轴部63以及从动旋转轴部65旋转,从而内周侧支承部62借助W方向滑块66的滑动,相对于外周侧支承部61沿W方向(W)相对滑动。
[0080]如图3所示,在Θ方向旋转部5配设有对是否使支承于线圈支承部6的线圈8变形进行切换的变形切换部67。变形切换部67能够在如该图所示地旋转轴部63与从动旋转轴部65通过齿轮631、651而嗤合并且变形引导棍641配置于变形引导槽411的线圈变形位置Β1、和如图4所示地将变形引导辊641从变形引导槽411抽出的线圈非变形位置Β2之间进行切换。
[0081]如图3、图4所示,变形切换部67具有:相对于Θ方向旋转部5能够沿上下方向Η滑动地配设的切换基座671 ;以及使切换基座671沿上下方向Η滑动的切换驱动源672。切换基座671使用线性引导件而构成,切换驱动源672由气缸构成。从切换基座671延伸的延伸配置部673安装于旋转轴部63。若切换基座671向上下方向Η的一方(本例中为上方)滑动,则将配置在变形引导槽411内的变形引导辊641抽出,从而变形切换部67切换为线圈非变形位置Β2。另外,若切换基座671向上下方向Η的另一方(本例中为下方)滑动,则将变形引导辊641配置在变形引导槽411内,从而变形切换部67切换为线圈变形位置Β1。
[0082]在变形连杆64,设置有用于对旋转轴部63及从动旋转轴部65的旋转和W方向滑块66的滑动进行固定的固定销642。固定销642通过朝向变形连杆64的上下方向Η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在Θ方向旋转部5的Θ方向基座50设置的固定用孔53进行插拔。另外,固定销642设置于变形连杆64中的位于与设置有变形引导辊641的下侧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上侧位置。
[0083]如图3所示,当变形切换部67处于线圈变形位置B1时,旋转轴部63以及变形连杆64向下方滑动,从而向变形引导槽411内配置变形引导辊641并从固定用孔53抽出固定销642。另外,如图4所示,当变形切换部67切换为线圈非变形位置B2时,旋转轴部63以及变形连杆64向上方滑动,从而从变形引导槽411内抽出变形引导辊641并将固定销642插入固定用孔53。当固定销642插入于固定用孔53时,旋转轴部63及变形连杆64与从动旋转轴部65无法相对于Θ方向旋转部5旋转,从而W方向滑块66的滑动被固定。而且,当变形切换部67处于线圈非变形位置B2时,在Θ方向旋转部5相对于Y方向滑动部4旋转之际无法使支承于线圈支承部6的线圈8变形。
[0084]在本例的线圈安装夹具1中,在将相对于定子铁芯7的齿71最后安装的最终线圈8A安装于齿71时,使变形切换部67处于线圈变形位置B1,另一方面,在相对于齿71安装最终线圈8A以外的线圈8B时,使变形切换部67处于线圈非变形位置B2。最终线圈8A是在相对于定子铁芯7的多个齿71以在周向C的一侧环绕一周的方式依次安装线圈8时最后安装于齿71的线圈8。而且,最终线圈8A容易产生与齿71以及邻接的线圈8的干扰,因此通过变形为菱形来安装而能够适当地安装于齿71。
[0085]如图13、图14所示,线圈8通过将扁线801卷绕为近似四边形状而形成。扁线801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剖面形状,其利用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包覆层将由铜材料等构成的导体层的外周包覆而形成。此外,扁线801的剖面形状也能够形成为具有相互平行的平坦面的扁平形状。线圈8是一个一个地安装于齿71的外周的集中绕组线圈。线圈8与越向径向R的外周侧趋近则周向C的宽度越宽的齿71的形状相配合地,卷绕为越向径向R的外周侧趋近则周向C的卷绕宽度越大的形状。
[0086]另外,安装于定子铁芯7的齿71的线圈8安装于与定子铁芯7进行绝缘的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体81的外周。最终线圈8A如图13所示地安装于在齿71预先安装的绝缘体81的外周,最终线圈8A以外的线圈8B如图14所示地在安装于绝缘体81的外周的状态下安装于齿71。
[0087]如图1所示,本例的移动引导道211具有:将最终线圈8A安装于齿71的情况下使用的移动引导道211A(参照图13)、以及将最终线圈8A以外的线圈8B安装于齿71的情况下使用的移动引导道211B(参照图14)。基座部2的移动导板21上下设置有两个,Θ方向旋转部5的移动凸轮盘51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具有与两个移动导板21的移动引导槽211卡合的移动引导辊52。各移动导板21的移动引导槽211形成为两条,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移动引导辊52以分别配置于两条移动引导槽211的方式分别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设置有两个。
[0088]两个移动导板21借助配设于基座部2的道切换部23而能够上下移动。道切换部23构成为利用道切换驱动源231对在两个移动导板21的移动引导槽211中的哪一个配置移动凸轮盘51的移动引导辊52进行切换。
[0089]如图13、图14所示,各移动引导槽211形成为如下引导路径:使支承于线圈支承部6的线圈8在安装于齿71之前,从与齿71正对的状态向以与定子铁芯7的中心轴线方向C1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状态倾斜对置,并且在向齿71进行安装的中途或者进行安装后返回至正对的状态。
[0090]最终线圈8A以及最终线圈8A以外的线圈8B以从周向C的任一侧的部分先行插入插口 72、另一侧的部分延迟地插入插口 72的方式安装于齿71。
[0091 ] 另外,如图7所示,形成于变形导板41的变形引导槽411形成为如下路径:使支承于线圈支承部6的最终线圈8A在安装于齿71之前变形为菱形,并在向齿71进行安装的中途或者进行安装之后使变形复原。而且,在线圈支承部6处于原位置601且将最终线圈8A安装于齿71之前的状态下,变形引导辊641被变形引导槽411引导,从而使最终线圈8A变形为菱形。接下来,移动引导辊52被移动引导槽211引导而边旋转边移动,并且变形引导辊641被变形引导槽411引导,从而使最终线圈8A的变形复原。之后,线圈支承部6向安装位置602移动,从而将最终线圈8A安装于齿71。
[0092]在该图中,由最终线圈8A的外周侧中心部所通过的轨道表示最终线圈8A的安装路径A。由附图标记P1表示线圈支承部6处于原位置601时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