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电机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5377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还在重力的帮助下向下流动到冷却通道70。例如,虽然栗150可以以各种方式固定,但是该变形例的栗150以与上述实施例的栗50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嵌合到并且固定于设置在外壳40的本体41中的栗容纳部(未示出)。
[0100]根据该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2,由于两个栗50、150设置在冷却通道70上并且互相串联连接,所以能够提高排出率,进一步提高冷却性能。另外,由于栗50、150均安置在外壳40内,所以通过栗50、150排出的冷却剂能够直接转送到冷却通道70,导致作用在冷却剂上的阻力减小。因此,能够提高对电机单元20和逆变器单元30的冷却性能。此外,通过在外壳40中设置两个栗50、150代替具有大位移的一个栗,能够提高冷却剂的排出率,同时提高部件的布置自由度。
[0101]此外,根据该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2,能够通过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的构造来实现相似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0102]3-3.第三变形例
[0103]接着,现在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第三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3。在这里,相似的参考标号表不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从而省略重复描述。
[0104]根据该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3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装置I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却通道70的构造,但是其它构造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装置I的其它构造相同。在下文中,将关于根据该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3的冷却通道170进行描述。
[0105]如图6所示,冷却通道170与上述实施例的冷却通道70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下构造:第一冷却部71和第二冷却部72平行地安置,但是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冷却通道70的其它构造相同。具体地,根据该变形例的冷却通道170包括:第一冷却路径70A,其从上游端70a连续地延伸到下游端70b ;和第二冷却路径70B,其从第一冷却路径70A分叉,并且在下游位置处再次合并到第一冷却路径70A内。第二冷却路径70B是在上游端70a与第一冷却部71之间从第一冷却路径70A分叉的流动路径,并且在第一冷却部71与第三冷却部73之间再次合并到第一冷却路径70A内。
[0106]在第一冷却路径70A中,第一冷却部71和第三冷却部73以该顺序从上游到下游设置。在第二冷却路径70B中,设置了第二冷却部72。
[0107]在该变形例中,第一冷却路径70A和第二冷却路径70B形成为冷却通道170的从栗50的排出部51到第一冷却部71的长度LI比冷却通道170的从排出部51到第二冷却部72的距离L2短。可选择地,栗50可以布置成满足长度的上述关系(LI < L2)。因此,同样根据该变形例的电机装置13,通过栗50的排出部51转送的冷却剂首先到达第一冷却部71。这能够以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方式提高对特别趋向于具有升高的温度的电力转换器31的冷却性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0108]3-4.其它变形例
[0109]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例示出的冷却介质是冷却剂,但是能够应用于电机装置1、11、12、13的其它冷却介质可以是水、防冻液、冷却油、或空气。
[0110]此外,可以改变栗50、150的位置、结构和数量。例如,栗50、150的位置不限于外壳40的左上角,S卩,栗50、150可以可选择地固定于外壳40的下侧或右侧,或者固定于外壳40的外面。作为另一个实例,栗50、150可以远离外壳40安置,并且可以经由管道、软管等连接于外壳40内的冷却通道70、170。例如,栗50、150的移位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对应于外壳40内的部件的布置而设定。此外,可以在冷却通道70、170上设置三个以上的栗50、150。
[0111]例如,栗50、150可以以各种方式固定,即,栗50、150可以包括用于装接栗50、150的凸缘部,并且可以在凸缘部处固定于外壳40。根据该实例,能够省略栗容纳部41c。
[0112]外壳40的形状、以及电机空间61和逆变器空间62、63的形状和位置不限于上述形状和位置。例如,电机空间和逆变器空间可以均成型为大致立方体,或者可以水平地对齐。此外,逆变器单元30的各个元件31-33的上述布置仅仅是实例,并且可以修改。例如,在第二空间63中,电力转换器31或控制电路33可以安置在第一侧,同时电容器可以安置在第二侧,并且可选择地,电力转换器31或控制电路33和电容器32可以竖直地对齐。作为另一个实例,第一空间62可以容纳电容器32,并且第二空间63可以容纳电力转换器31和控制电路33 二者。可选择地,可以在外壳40中设置三个逆变器空间,以独立容纳电力转换器31、电容器32和控制电路33。
[0113]只要从栗50的排出部51到第一冷却部71的长度LI比从排出部51到第二冷却部72的长度L2短,则图1和6所示的各个冷却通道70、170的布设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冷却通道70、170可以包括用于冷却逆变器单元30的控制电路33的其它冷却部。此外,冷却通道170的第二冷却路径70B可以包括第三冷却部73,或者第一冷却路径70A可以进一步分叉以将冷却部71-73彼此平行地布置。
[0114]虽然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均图示出将电机单元20安置成使得轴21的芯轴O水平延伸,但是轴21的芯轴O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水平方向,并且可以变化。
[0115]此外,例如,固定于电机装置的轴的旋转角传感器不限于上述解角器3,并且可以选择地,可以是旋转编码器。
[0116]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明显地,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本发明。这样的修改不视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目的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所有这样的修改应该被认为包括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电机装置,该电机装置包括: 电机单元(20),该电机单元(20)构造成产生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力; 逆变器单元(30),该逆变器单元(30)包括:电容器(32),该电容器构造成使直流电力平稳;电力转换器(31),该电力转换器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和控制电路(33),该控制电路构造成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31); 外壳(40),该外壳(40)具有:电机空间(61);两个以上的逆变器空间(62、63);和冷却通道(70、170),所述电机空间(61)容纳所述电机单元(20),各个所述逆变器空间(62、63)容纳所述逆变器单元(30),所述冷却通道(70、170)构造成使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70、170),以冷却所述电机单元(20)和所述逆变器单元(30);和 至少一个栗(50、150),该至少一个栗(50、150)构造成使所述冷却介质转送到所述冷却通道(70、170), 其中: 所述逆变器空间(62、63)经由各个壁(41a、41b)与所述电机空间(61)相邻地设置,并且均容纳所述电容器(32)、所述电力转换器(31)、和所述控制电路(33)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所述冷却通道(70、170)包括:第一冷却部(71),该第一冷却部(71)构造成冷却所述电力转换器(31);和第二冷却部(72),该第二冷却部(72)构造成冷却所述电容器(32),所述冷却通道(70、170)的从所述栗(50、150)的排出部(51、151)到所述第一冷却部(71)的长度(LI),比所述冷却通道(70、170)的从所述排出部(51、151)到所述第二冷却部(72)的长度(L2)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电容器(32)和所述电力转换器(31)容纳在各个所述逆变器空间出2、63)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装置,其中: 当安装于车辆中时,所述栗(50、150)布置在所述电机单元(20)的上方;并且 所述电力转换器(31)容纳在安置于所述电机空间(61)上方的所述逆变器空间(62)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装置,其中: 当安装在车辆中时,所述栗(50、150)布置在所述电机单元(20)的上方;并且 所述电力转换器(31)容纳在安置于所述电机空间(61)上方的所述逆变器空间(63)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33)容纳在与容纳所述电力转换器(31)和所述电容器(32)的逆变器空间不同的逆变器空间中。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装置,包括两个栗(50、150),该两个栗安置在所述外壳(40)内,并且在所述冷却通道(70)上互相串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装置,包括两个栗(50、150),该两个栗安置在所述外壳(40)内,并且在所述冷却通道(70)上互相串联连接。
【专利摘要】车辆的电机装置包括:电机单元(20)、逆变器单元(30)、外壳(40)、和泵(50)。外壳(40)具有容纳电机单元(20)的电机空间(61),均容纳逆变器单元(30)的两个以上的逆变器空间(62、63),和冷却通道(70)。逆变器空间(62、63)经由壁(41a、41b)与电机空间(61)相邻设置,并且均容纳电容器(32)、电力转换器(31)和控制电路(33)中的至少一个。冷却通道(70)包括:第一冷却部(71),构造成冷却电力转换器(31);和第二冷却部(72),构造成冷却电容器(32)。冷却通道(70)的从泵(50)的排出部(51)到第一冷却部(71)的长度(L1)比冷却通道(70)的从排出部(51)到第二冷却部(72)的长度(L2)短。
【IPC分类】H02K9/19, H02K11/33
【公开号】CN105515288
【申请号】CN201510644995
【发明人】石丸英儿, 古泽龙之介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公告号】EP3007334A2, EP3007334A3, US20160105083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