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835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束线轮44、第一导线轮45,所述第一导线轮45位于绕线模具3与第一束线轮43之间,第二束线轮44位于第一导线轮45与第一束线轮43之间。通过设定第二驱动电机41的转速,便可以根据绕线的需求推动可移动式底座42沿第一绕线轴307的轴线方向移动,可移动式底座42上设置有第一束线轮43、第二束线轮44、第一导线轮45,需要绕制的线依次绕过第一束线轮43、第二束线轮44、第一导线轮45理线后,这样可移动式底座4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自动实现排线,无需人工进行排线,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保证了排线的精度,确保最后绕制出的线圈质量较高,另外,需要绕制的线依次绕过第一束线轮43、第二束线轮44、第一导线轮45整理后,线与线之间不会缠绕,保证了绕线的正常进行。
[0022]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束线轮43通过水平调整机构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所述第二束线轮44通过竖直调整机构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水平调整机构调整第一束线轮43的位置,通过竖直调整机构调整第二束线轮44的位置,可以使理线效果达到最好。所述水平调整机构和竖直调整机构可以采用螺杆、气缸等方式实现。
[0023]有时,需要在线圈的某一段线上套设一段套管,而有时不需要,为了方便人们对线圈套设套管,所述可移动式底座42上设置有套管控制装置46,,所述套管控制装置46设置在第一束线轮43的外侧,所述套管控制装置46包括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的第三驱动气缸461,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61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管压板462,事先将线穿过套管,当不需要在线圈上套设套管时,驱动第三驱动气缸461使管压板462将套管压住,此时,线移动时便不会带动套管,当需要在线圈上套设套管时,驱动第三驱动气缸461使管压板462将套管松开,此时,线移动时便会将套管带动,使线圈的某一段线上套设一段套管,整个过程不会影响线圈的绕制,使用非常方便。
[0024]另外,为了保证绕线的线圈质量较高,所述自动排线装置4的外侧设置有张力装置5,所述张力装置5包括支架51,所述支架51上设置有第一毛毡52、第四驱动气缸53,所述第四驱动气缸53的输出轴末端连接有压块54,压块54位于第一毛毡52的上方且压块54朝向第一毛毡5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毛毡55。绕制的线从第一毛毡52与第二毛毡55之间穿过,在绕线过程中,第二毛毡55被第四驱动气缸53压在第一毛毡52的表面,线从第一毛毡52和第二毛毡55之间穿过,后方绕线模具3转动时会将线绷紧拉直,同时,只要将第一毛毡52压在第二毛毡55上之后,其线的张力就是确定的,不存在人为操作时张力忽大忽小的情况发生,由于整个过程张力一直保持,大大提高了绕制线圈的质量,同时,不用人工提供张力,也大大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
[0025]为了确保线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缠绕,所述支架51上设置有理线装置56,所述理线装置56位于第一毛毡52的内侧,所述理线装置56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束线轮561、第四束线轮562、第五束线轮563。进一步的是,为了提高理线效果,所述第四束线轮562通过竖直调整机构固定在支架51上。
[0026]为了避免线散开导致线从导线轮或束线轮脱落,所述理线装置56的两侧均设置有收线轮57。
[0027]另外,所述张力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缺线感应装置6,所述缺线感应装置6包括设置有多个线槽的壳体61,所述壳体61内设置有多块挡板62,所述挡板62与线槽的方向互相垂直,相邻的挡板62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63,当线槽内有线时,滚珠63与线槽的线互相接触且滚珠63位于线上方。当其中一根绕制的线缺失后,原本位于线上方的滚珠63会掉落下来,设备自动停机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更换新的绕制线,同时,在滚珠63的下方设置感应报警器,当滚珠63下落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绕制线。
[0028]另外,所述机架I上还设置有安全光栅,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为了操作方便,还设置有人机交互系统。
[002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包括机架(I),所述机架(I)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⑵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线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具(3)包括固定在第一驱动电机(2)输出轴上的旋转底座(301),所述旋转底座(301)上设置有固定托架(302),所述固定托架(30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303),所述第一导轨(303)上套设有第一滑动托架(304)与第二滑动托架(305),第一滑动托架(304)与第二滑动托架(305)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丝杆(306),当第一调节丝杆(306)转动时,第一滑动托架(304)与第二滑动托架(305)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背离,第一滑动托架(304)上设置有第一绕线轴(307)、第二导轨(308),第二导轨(308)上套设有第一滑块(309)与第二滑块(310),第一滑块(309)与第二滑块(310)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丝杆(311),所述第一滑块(309)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绕线轴(312),第二滑块(310)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绕线轴(313),第一绕线轴(307)、第二绕线轴(312)、第三绕线轴(313)互相平行且第二绕线轴(312)、第三绕线轴(313)分别位于第一绕线轴(307)的两侧,第二滑动托架(305)上设置有第四绕线轴(314)、第三导轨(315),第三导轨(315)上套设有第三滑块(316)与第四滑块(317),所述第三滑块(316)与第四滑块(317)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丝杆(318),所述第三滑块(316)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绕线轴(319),第四滑块(317)上固定设置有第六绕线轴(320),第四绕线轴(314)、第五绕线轴(319)、第六绕线轴(320)互相平行且第五绕线轴(319)、第六绕线轴(320)分别位于第四绕线轴(314)的两侧,所述第一绕线轴(307)、第四绕线轴(314)、第一驱动电机⑵的输出轴互相平行,所述第二绕线轴(312)、第三绕线轴(313)、第五绕线轴(319)、第六绕线轴(320)上均设置有多个绕线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上设置有自动排线装置(4),所述自动排线装置(4)位于绕线模具(3)的一侧,所述自动排线装置(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1)、可移动式底座(4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1)推动可移动式底座(42)沿第一绕线轴(307)的轴线方向移动,可移动式底座(42)上设置有第一理线轮(43)、第二理线轮(44)、第一导线轮(45),所述第一导线轮(45)位于绕线模具(3)与第一理线轮(43)之间,第二理线轮(44)位于第一导线轮(45)与第一理线轮(43)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线轮(43)通过水平调整机构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所述第二理线轮(44)通过竖直调整机构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底座(42)上设置有套管控制装置(46),所述套管控制装置(46)设置在第一理线轮(43)的外侧,所述套管控制装置(46)包括固定在可移动式底座(42)上的第三驱动气缸(461),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61)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管压板(46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线装置(4)的外侧设置有张力装置(5),所述张力装置(5)包括支架(51),所述支架(51)上设置有第一毛毡(52)、第四驱动气缸(53),所述第四驱动气缸(53)的输出轴末端连接有压块(54),压块(54)位于第一毛毡(52)的上方且压块(54)朝向第一毛毡(5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毛毡(5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上设置有理线装置(56),所述理线装置(56)位于第一毛毡(52)的内侧,所述理线装置(56)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理线轮(561)、第四理线轮(562)、第五理线轮(563)。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理线轮(562)通过竖直调整机构固定在支架(51)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装置(56)的两侧均设置有收线轮(57)。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缺线感应装置出),所述缺线感应装置(6)包括设置有多个线槽的壳体(6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多块挡板(62),所述挡板¢2)与线槽的方向互相垂直,相邻的挡板(62)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63),当线槽内有线时,滚珠(63)与线槽的线互相接触且滚珠(63)位于线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绕出多种线圈规格的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该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线模具,该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的绕线模具由六根绕线轴组成,且六根绕线轴的位置可以通过三根调节丝杆进行调整,这样便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六根绕线轴的位置进行任意调整,从而绕出各种规格的线圈,无需将绕线模具整个更换,不但免去了安装更换绕线模具的不便,同时,无需定制各种规格的绕线模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在电机线圈绕线设备领域推广应用。
【IPC分类】H02K15/04
【公开号】CN204992977
【申请号】CN201520588342
【发明人】金春燕
【申请人】苏州柔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