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796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



背景技术:

从前,已知有将电线束固定于板的布线单元。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布线单元中,将电线束配置于板,再通过捆扎带将电线束的多个部位固定于板。捆扎带穿过在板上贯通形成的一对穿通孔并卡止于板的背面侧,在板的表面侧将电线束捆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90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为了将电线束安装到板,由于在各个固定部位将捆扎带穿过通孔,必须执行将电线束捆扎的作业,所以存在作业量多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其能够减少花费在电线束的安装上的作业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具备:板,在所述板上配置电线束;以及罩,其将所述电线束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于所述板,通过将设置于所述罩的卡止部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所述板的卡止接纳部,从而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接纳部,所述罩被固定于所述板。

本发明的布线单元具备:配置于所述板的电线束;以及所述电线束的安装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板和罩在相面对的方向上按压,从而罩被固定于板,电线束被安装于板,所以与利用捆扎带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花费在安装电线束上的作业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布线单元的、被安装在机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布线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2个种类的罩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具有连接器保持部的罩、电线侧连接器以及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具有连接器保持部的罩、电线侧连接器以及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罩的连接器保持部保持电线侧连接器的样子的局部缺口俯视图。

图7是示出在固定于板的罩上保持有电线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罩被固定到板上之前的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罩被固定到板的状态的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罩。根据这个结构,能够结合电线束的配置方式,从多个罩中选择适宜的罩。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板具有多个所述卡止接纳部,从所述多个罩中适宜地选出的罩能够固定于所述板。根据这个结构,由于通过将从多个罩中适宜地选出的罩固定到板,从而能够改变电线束的配置方式,所以即使不用对应每个布线单元的种类安装专用的罩,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应对多种布线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备边缘罩部,所述边缘罩部在所述罩固定于所述板时将所述板的端缘覆盖。根据这个结构,由于电线没有接触到板的端缘,所以能够防止电线的覆盖部接触到板的端缘而损伤。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备连接器保持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对所述电线束所具备的连接器进行保持。根据这个结构,由于电线侧连接器被固定到罩,所以能够防止连接器摇动使得电线接触到板的端缘而损伤。

另外,本发明的布线单元也可以组装于自动变速器。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9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布线单元u安装于搭载在车辆上的机器(在本实施例中为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10,执行与变速动作相关联的控制中的一部分控制。在机器10中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为3个)电磁阀11,在各个电磁阀11的上部配置有机器侧连接器12。以下,关于各个构成部件,以图1的上侧为上方,以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

布线单元u具备:电线束20;板30,在板3上配置电线束20;以及罩40,将电线束20的一部分覆盖并固定到板30。

如图2所示,电线束20具备:多根电线21;以及多个电线侧连接器22,其连接于电线21的末端部并连接于机器侧连接器12。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电线侧连接器22的后端部设置有被保持部23,其被保持在罩40。被保持部23形成为比电线侧连接器22的前侧的部分(与机器侧连接器12嵌合的嵌合部24)朝左右两侧突出的形状。

在被保持部23设置有卡止凹部25,卡止凹部25能够与设置于罩40的卡止凸部58相嵌合。卡止凹部25在被保持部23的左右两面(突出端面)沿上下方向以呈细长的长方形状凹陷的方式形成。

板30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在板30的多个部位贯通形成有螺栓插通孔31,布线单元u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被固定在机器10。

并且,在板30设置有多个卡止接纳部32,卡止接纳部32能够选择地与后述的多个种类的罩40相卡止。如图4所示,卡止接纳部32具有在板30上贯通形成的一对贯穿孔33,各个贯穿孔33形成为俯视呈方形状(在电线束20的布线方向呈稍长的长方形状)。一对贯穿孔33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以便与后述的一对弹性腿部44的间隔相匹配。

如图1所示,罩40具备:顶壁41,其将电线束20的表侧(板30的相反侧)覆盖;以及一对侧壁42,其将电线束20的左右两侧覆盖。顶壁41具有能够将电线束20覆盖的一定的宽度尺寸。一对侧壁42从顶壁41的两侧缘沿大致直角方向垂下。罩40具有沿一个方向(下方)开放的呈大致u字形的截面。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罩40设置有卡止部43,卡止部43通过在与设置于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面对的状态下被按入到卡止接纳部32从而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卡止部43具有:一对弹性腿部44,其设置为从一对侧壁42的下端朝下方突出;以及爪部45,其设置于各个弹性腿部44的下端(顶端)。一对弹性腿部44设置为能够朝彼此之间的间隔扩开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另外,爪部45朝一对弹性腿部44的内侧突出,爪部45的上表面构成为卡止于板30的背面(下表面)的卡止面46。爪部45的下表面构成为诱导面47,诱导面47以对将爪部45插入到贯穿孔33的插入动作进行诱导的方式倾斜。

并且,卡止部43伴随着按入动作发生弹性变形后又弹性复位从而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具体而言,若将卡止部43按入到卡止接纳部32,则爪部45的诱导面47抵接到贯穿孔33的缘部,弹性腿部44朝外侧弹性弯曲,从而爪部45穿过贯穿孔33。于是,弹性腿部44朝内侧弹性复位,从而使卡止面46卡止于板30的背面。由此,罩40被固定到板30。此时,侧壁42的下端接近板30的表面或与板30的表面相抵接。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罩40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种类(在本实施例中有3种)的罩40。3种罩40(以后称为第1罩40f、第2罩40s以及第3罩40t)各设置多个。

第1罩40f形成为俯视呈i字型,且形成为沿一个方向细长的形状。第1罩40f的顶壁41以及侧壁42沿长边方向的从一端至另一端的整个长度连续,电线束20中的被第1罩40f覆盖的部分的四周被板30和第1罩40f完全覆盖。在第1罩40f中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沿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设有一个)卡止部43。

第2罩40s配置在电线束20的折弯部或分支部。第2罩40s形成为俯视呈l字型,且以大致呈直角的角部为中间形成为一方比另一方长。以后,称第2罩40s的短边侧的部分为第1边部48,称长边侧的部分为第2边部49。

第2罩40s的顶壁41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的从一端至另一端的全长连续。另外,第2罩40s的侧壁42在第1边部48连续设置,并在第2边部49间歇设置。

在第2边部49,在间歇设置的侧壁42之间,多处(在本实施例中为2处)形成有在第2罩40s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开口的开口部51。通过开口部51,在第2罩40s的第2边部49上布线的电线束20能够从第2边部49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沿大致直角方向延伸出。另外,通过设置有多个开口部51,能够对第2罩40s内的电线束20的折弯位置进行适宜地选择。此外,通过开口部51设置于第2罩40s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能够对电线束20的折弯方向进行适宜地选择。

在第2罩40s设置有多个卡止部43(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边部48设置一个卡止部以及在第2边部49设置一对卡止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罩40s具备弯曲方向相差90度的2种罩。

如图1所示,第3罩40t固定于板30的周缘部中的、与机器10的电磁阀11对应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3罩40t具备边缘罩部53,在第3罩40t固定于板30时,边缘罩部53将板30的端缘覆盖。边缘罩部53从第3罩40t的两侧壁42的下端朝下方突出,并且如图6所示,沿板30的端缘朝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突出。另外,在一对边缘罩部53之间空有若干间隙(比电线束20的电线21的外径小的间隙)。

另外,如图6所示,第3罩40t具有连接器保持部52,连接器保持部52对电线侧连接器22进行保持。连接器保持部52设置为从罩主体部5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朝一个方向突出,罩主体部54具有顶壁41和一对侧壁42。在第3罩40t固定于板30的状态下,连接器保持部52的全体朝板30的外侧突出配置。

连接器保持部52具有一对夹持部55,一对夹持部55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夹住电线侧连接器22而对其进行保持。一对夹持部55形成为从一对侧壁42朝一个方向以呈悬臂状的方式突出,且一对夹持部55能够朝彼此之间的间隔扩开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一对夹持部55具有:倾斜部56,其以从罩主体部54向斜外侧张开的方式倾斜;以及平行部57,其从倾斜部56的顶端大致平行地延伸出。另外,夹持部55的高度尺寸设定为与罩40主体的高度尺寸(侧壁42的高度尺寸)相同。

在一对夹持部55的顶端部(平行部57)设置有卡止凸部58,卡止凸部58能够与电线侧连接器22的卡止凹部25相嵌合。卡止凸部58在夹持部55的沿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呈块状朝内侧突出。

另外,在第3罩40t的罩主体部54设置有一个卡止部43。

第1罩40f、第2罩40s以及第3罩40t的顶壁41的宽度尺寸和侧壁42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相同。另外,第1罩40f、第2罩40s以及第3罩40t的卡止部43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接着,对将电线束20安装到板30的作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组装图板上组装电线束20时,将全部的罩40安装于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1个第1罩40f、2个第2罩40s、3个第3罩40t分别安装于预定的位置。此时,以将电线束20配置于各罩40的内侧(一对侧壁42之间),并且使各个罩40的顶壁41抵接到组装图板,从而以使罩40的开放侧朝向跟前侧的方式将各个罩40固定到组装图板。

并且,在第3罩40t中保持电线侧连接器22(参照图4)。为了使连接器保持部52对电线侧连接器22进行保持,使电线侧连接器22从比连接器保持部52靠前方的位置朝后方移动。此时,也可以朝后方牵拉连接有电线侧连接器22的电线21,也可以朝后方推压电线侧连接器22的嵌合部24侧。于是,电线侧连接器22的被保持部23抵接到卡止凸部58,使一对夹持部55朝外侧进行弹性变形,在被保持部23的卡止凹部25与卡止凸部58嵌合的同时,一对夹持部55朝内侧弹性复位,从而电线侧连接器22被保持于连接器保持部52。被保持在连接器保持部52上的电线侧连接器22配置为如下状态:被保持部23配置在一对夹持部55之间,整个嵌合部24从连接器保持部52朝外侧(前侧)突出。

接着,将罩40固定于板30。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和罩40的卡止部43在预定的位置以面对面的方式对位,将板30朝组装图板侧(电线束20侧)按压。于是,全部的罩40的卡止部43卡止于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全部的罩40一并被固定到板30。

由此,将电线束20安装到板30的作业结束。

接着,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布线单元u具有:板30,在板30上配置电线束20;以及罩40,其将电线束20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到板30,通过将设置于罩40的卡止部43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从而使卡止部43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罩40被固定于板30。根据此结构,由于将板30和罩40在相面对的方向上按压,从而罩40被固定于板30,且电线束20被安装于板30,所以与利用捆扎带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花费在安装电线束20上的作业量。

另外,罩40具有形状不同的多个罩40。根据此结构,配合电线束20的配置方式,能够从多个罩40中选择适宜的罩40。

另外,板30具有多个卡止接纳部32,从多个罩40中适宜地选出的罩40能够被固定于板30。根据此结构,由于通过将从多个罩40中适宜地选出的罩40固定到板30,从而能够改变电线束20的配置方式,所以即使不用对应每个布线单元的种类安装专用的罩,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应对多种布线单元。

另外,第3罩40t具备在被固定到板30时将板30的端缘覆盖的边缘罩部53。根据此结构,由于电线21没有接触到板30的端缘,所以能够防止电线21的覆盖部接触到板30的端缘而损伤。

另外,第3罩40t具备连接器保持部52,连接器保持部52对电线束20所具备的电线侧连接器22进行保持。根据此结构,由于电线侧连接器22被固定到第3罩40t,所以能够防止电线侧连接器22摇动使得电线21接触到板30的端缘而损伤。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板30是金属制,但是也可以对板的材料进行任意更改。

(2)在上述实施例中,第3罩40t具备边缘罩部53和连接器保持部52,但不限于此,第3罩40t也可以只具备任意一方。

(3)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组装图板上通过将罩40按入到板30从而将第3罩40t一并固定到板30的方法,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罩一个一个固定到板。

(4)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止部43伴随着按入动作发生弹性变形后又弹性复位从而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但不限于此,只要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伴随着按入动作能够相互卡止,卡止的方式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例如,卡止部也可以通过被压入到卡止接纳部而卡止。

(5)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3种罩40,但不限于此,可以对罩的种类、以及各个罩的形状进行任意的变更。

(6)在上述实施例中,1个第1罩40f、2个第2罩40s以及3个第3罩40t被固定于板30,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电线束的配置方式对固定于板的罩的种类、个数以及位置进行任意更改,例如,可以结合电线侧连接器的数量对第3罩的数量进行更改,结合电磁阀的位置对第3罩的位置进行更改,结合电线束的分支方式对第1罩以及第2罩的数量或位置进行适宜地更改。

(7)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机器10是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安装在其他机器上的布线单元。

(8)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将3种罩40固定于板3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只将1种罩固定于板。

附图标记说明

u…布线单元

10…机器(自动变速器)

20…电线束

22…电线侧连接器(连接器)

30…板

32…卡止接纳部

40…罩

43…卡止部

52…连接器保持部

53…边缘罩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