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97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



背景技术:

在(FPC)柔性线路板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基材与菲林进行对位,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销钉进行对位,在基材与菲林的相对应位置冲出对位孔,然后将两者通过将对位孔套在销钉上实现两者的对位操作。

上述的对位结构,由于对位孔的孔径不可能完全等于销钉的外径,因此会造成两者对位精度偏低,而且需要通过人工对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基材与菲林的精确定位,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下吸盘和驱动下吸盘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下吸盘的上方设置有上吸盘和驱动上吸盘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上吸盘设置有CCD对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下吸盘的下方设置有调整平台,所述调整平台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下吸盘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和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伺服马达,所述第一伺服马达设置于调整平台的上端,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伺服马达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下吸盘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横向调整机构,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包括第二滑轨和驱动调整平台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调整平台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和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伺服马达,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伺服马达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调整平台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伺服马达和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与第三伺服马达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的另一端与上吸盘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CCD对位机构包括相机,所述相机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上吸盘的四个角。

作为优选,所述上吸盘还设置有微调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吸盘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胶机构和第二压胶机构,所述第一压胶机构和第二压胶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胶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压胶组件和第二压胶组件,所述第一压胶组件与同步带的上端带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压胶组件与同步带的下端带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压胶组件与第二压胶组件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胶组件包括与同步带的上端带体固定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的下端设置有压胶轮,所述第三滑座的上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滑座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基座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下吸盘和驱动下吸盘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下吸盘的上方设置有上吸盘和驱动上吸盘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上吸盘设置有CCD对位机构,将基材放在下吸盘上,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下吸盘移动至上吸盘的正下方,上吸盘的CCD对位机构进行对位,使得上吸盘上的菲林与下吸盘上的基材对齐,第二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吸盘下压,使得上吸盘上的菲林与下吸盘上的基材贴合,还提供一种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方法,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基材与菲林的精确定位,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上吸盘和第二驱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下吸盘和第一驱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吸盘与压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6,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机,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的上端设置有下吸盘2和驱动下吸盘2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下吸盘2的上方设置有上吸盘3和驱动上吸盘3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上吸盘3设置有CCD对位机构4。

本实施例将基材放在下吸盘2上,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下吸盘2移动至上吸盘3的正下方,上吸盘3的CCD对位机构4对基材和菲林进行对位,使得上吸盘3上的菲林与下吸盘2上的基材对齐,第二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吸盘3下压,使得上吸盘3上的菲林与下吸盘2上的基材贴合,精确定位,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吸盘2的下方设置有调整平台5,所述调整平台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轨51,所述下吸盘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座21,所述第一滑座21与第一滑轨5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62和驱动第一丝杆62转动的第一伺服马达61,所述第一伺服马达61设置于调整平台5的上端,所述第一丝杆62的一端与第一伺服马达6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62的另一端与下吸盘2传动连接,第一伺服马达61驱动第一丝杆62转动,带动下吸盘2移动至上吸盘3的下方,对位时,也是通过第一伺服马达61调节下吸盘2的位置,来实现上、下吸盘上的基材、菲林对齐。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横向调整机构,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包括第二滑轨71和驱动调整平台5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调整平台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座52,所述第二滑座52与第二滑轨7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73和驱动第二丝杆73转动的第二伺服马达72,所述第二丝杆73的一端与第二伺服马达7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3的另一端与调整平台5传动连接,当前一个菲林和基材粘合完后,再在上吸盘3放置第二个菲林,第三驱动机构再驱动调整平台5沿X轴运动,调整平台5带动下吸盘2一起沿 X轴运动,使得第二菲林与之前粘合好的菲林间隔一段距离。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伺服马达8和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与第三伺服马达8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的另一端与上吸盘3传动连接,对位完成后,第三伺服马达8会驱动上吸盘3下压,使得上、下吸盘上的基材、菲林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CCD对位机构4包括相机,所述相机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上吸盘的四个角,对应的,下吸盘2上设置有与相机对应的光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吸盘3还设置有微调机构,根据材料的尺寸不同,可通过微调机构对上吸盘3进行细微的调节。

在(FPC)柔性线路板制造过程中,先需要对基材与菲林进行对位,在菲林和基材对位好后,需要通过胶水两二者粘合在一起;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吸盘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胶机构和第二压胶机构,所述第一压胶机构和第二压胶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胶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轮91和第二导向轮92,所述第一导向轮91和第二导向轮92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91和第二导向轮9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胶组件93和第二压胶组件94,所述第一压胶组件93与同步带的上端带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压胶组件94与同步带的下端带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压胶组件93与第二压胶组件94结构相同,通过第一导向轮91和第二导向轮92转动,带动同步带转动,第一压胶组件93与第二压胶组件94分别从两边向中间位置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压胶组件93和第二压胶组件94对材料进行压合,使得菲林与基材完全粘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胶组件93包括与同步带的上端带体固定连接的基座931,所述基座931设置有第三滑轨932,所述第三滑轨932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座933,所述第三滑座933的下端设置有压胶轮934,所述第三滑座933的上端设置有弹簧935,所述弹簧935的一端与第三滑座933抵接,所述弹簧935的另一端与基座931抵接,同步带转动,第一压胶组件93与第二压胶组件94分别从两边向中间位置移动,压胶轮934抵压在材料表面,弹簧935的作用是使压胶轮934对材料有个压紧力,使得压胶轮934在滚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对材料进行压合,使得菲林与基材完全粘合。

实施例一。

一种单面分区油墨对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基材放置在下吸盘2上,再将菲林放置在上吸盘3上;(2)、通过CCD对位机构4对菲林和基材进去精确定位,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对下吸盘2沿Y轴运动进行位置调节;(3)、定位调节好后,第二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吸盘3沿Z轴下移,将菲林放置在基材的表面上;(4)、再通过第一压胶机构和第二压胶机构对菲林表面进行滚压,使得菲林与基材完全粘合;(5)、菲林和基材粘合完后,再在上吸盘3放置第二个菲林,横向调整机构再驱动下吸盘2沿X轴运动,使得第二菲林与之前粘合好的菲林间隔一段距离;(6)再按照上述步骤1至步骤5所述的方法对第二个菲林进行对位粘合。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线路对位方法:首先将下菲林放置在下吸盘2上,将基材放置在上吸盘3上,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下吸盘2移动至上吸盘3的正下方,上吸盘3的CCD对位机构4对基材和下菲林进行对位,对位好后,第二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吸盘3下压,使得上吸盘3上的基材与下吸盘2上的下菲林贴合,贴合完后,再在上吸盘3放置上菲林,再对上菲林和基材进行对位,使得上吸盘3上的上菲林与基材贴合。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单面油墨对位方法:首先将菲林放置在上吸盘3上,将基材放置在下吸盘2上,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下吸盘2移动至上吸盘3的正下方,上吸盘3的CCD对位机构4对基材和菲林进行对位,对位好后,第二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吸盘3下压,使得上吸盘3上的菲林与下吸盘2上的基材贴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