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98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其适用于电压力锅、电饭锅、电磁炉等具发热效果的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006045B于2015年8月5日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具体公开了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内锅和外锅,所述外锅的底部设置有压力开关和控制装置,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之间还设置有环状的发热盘组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传感器组件装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电磁发热外盘,其设置呈碗状,其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磁发热外盘设置有风扇安装槽;散热风扇,其装设于所述风扇安装槽内;电磁发热线盘,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电磁线圈和若干磁条,其装设于所述电磁发热线盘;电磁发热盘盖,其设置于所述电磁发热外盘的上方,所述电磁发热盘盖与所述内锅的底部相接触;防磁盘,其设置于所述电磁发热外盘内部或者设置于所述电磁发热外盘的下方;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架、套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方的传感器帽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上端空腔内的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磁发热盘盖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用于传递压力的支撑柱;所述电磁发热外盘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数量相等的承压柱,每个所述承压柱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撑柱的位置相一致。该结构的散热系统散热效果较低,而且对内部各零件的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效率高、针对性腔、噪音小、散热功能互不影响的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底座组件、线圈盘、电源板和风扇,电源板和风扇分别设置于底座组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内设置有电源板盒,该电源板盒上方与底座组件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下方与底座组件之间形成有电源风道;环形风道连通线圈盘,电源风道连通电源板;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分别连通环形风道和电源风道的进风端,出风口分别连通环形风道和电源风道的出风端;所述风扇对应进风口设置。

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环形的底座导风筋,所述电源板盒上设有环形的板盒导风筋,底座导风筋与板盒导风筋之间有间隙,形成连通线圈盘的环形风道。

所述底座组件和/或电源板盒上至少设有两通风结构,底座组件与电源板盒配合装配,至少一通风结构形成连通环形风道进风端的进风结构,剩下的通风结构形成连通环形风道出风端的出风结构。

所述线圈盘设置于电源板盒上方,并连通环形风道。

所述电源板盒上设有导风通道,其一端对应连通进风结构,另一端对应连通风扇的出风端。

所述电源板和/或风扇固接在电源板盒上,电源板设置于电源板盒下方,并置于电源风道内。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彼此配合装配的底座和底盖,电源板盒固定在底座上,且彼此之间形成环形风道,电源板盒与底盖之间形成电源风道。

所述底盖上相互远离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底座上设有出风口,底盖上的出风口与底座上的出风口相互靠近。

所述底盖上设有挡板,挡板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以隔开进风口和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风道对线圈盘进行散热作用,环形风道的散热面积较大,对线圈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线圈盘和电源板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风道进行散热,彼此互不影响,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剖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又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电磁加热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底座组件、线圈盘1、电源板4和风扇5,电源板4和风扇5分别设置于底座组件内;所述底座组件内设置有电源板盒3,该电源板盒3上方与底座组件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下方与底座组件之间形成有电源风道;环形风道连通线圈盘1,电源风道连通电源板4;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b,其中,进风口a分别连通环形风道和电源风道的进风端,出风口b分别连通环形风道和电源风道的出风端;所述风扇5对应进风口a设置。本结构设置环形风道和电源风道分别对线圈盘1和电源板4进行散热,其中,环形风道散热面积较大,其可有效的提高对线圈盘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说,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环形的底座导风筋2.1,所述电源板盒3上设有环形的板盒导风筋3.1,底座导风筋2.1与板盒导风筋3.1之间有间隙,形成连通线圈盘1的环形风道。

进一步说,所述电源板盒3上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通风结构,底座组件与电源板盒3配合装配,使一通风结构形成连通环形风道进风端的进风结构c,另一通风结构形成连通环形风道出风端的出风结构d。冷风从进风结构c进入环形风道,再从出风结构d离开环形风道,冷风在环形风道内单向输送,达到散热效果,且冷风与线圈盘1之间进行热交换,有效降低线圈盘1的温度,冷风温度则升高。

进一步说,所述底座组件上装配有机身,线圈盘1设置于机身内,且该线圈盘1设置于电源板盒3上方,并连通环形风道。

进一步说,为进一步引导冷风进入环形风道内,所述电源板盒3上设有导风通道3.2,其一端对应连通进风结构c,另一端对应连通风扇5的出风端。

进一步说,所述电源板4和风扇5分别固接在电源板盒3上,电源板4设置于电源板盒3下方,并置于电源风道内。风扇5的出风端风别连通导风通道3.2的进风端和电源风道的进风端,风扇5同时对线圈盘1和电源板4进行散热。

进一步说,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彼此配合装配的底座2和底盖6,底盖6配合封闭底座2底部的开口,电源板盒3固定在底座2上,且彼此之间形成环形风道,电源板盒3与底盖6之间形成电源风道。

进一步说,所述底盖6上相互远离的设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b,所述底座2上设有出风口b,底盖6上的出风口b与底座2上的出风口b相互靠近。本结构采用双出风口b设置可增加出风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还可降低噪音。

进一步说,为防止未经散热的冷风与散热后的热风相互混合而降低散热效果,所述底盖6上设有挡板6.1,挡板6.1位于进风口a与出风口b之间,以隔开进风口a和出风口b。

具体操作:

风扇5吸进的冷风同时对电源板4和线圈盘1进行散热,吹向线圈盘1的冷风经进风结构c进入环形风道,冷风在环形风道内流动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线圈盘1的热量,再经出风结构d排出环形风道,其有效地降低线圈盘1的温度;另外,吹向电源板4的冷风在吸收热量后经底座2和底盖6上的出风口b迅速排出,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