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06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系统中的照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因此,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目前接触网检测采用气体放电灯为照明光源,其通常置于机车顶部。由于气体放电灯寿命很短,稳定性差,需要经常更换。

其一,在正常工作中照明光源的意外失效也会给接触网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维修更换时需攀爬到火车顶部上,这样极大的影响了机车的正常运行,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维护。

其二,置于车顶的检测设备随车以一定速度进行检测,这就要求灯具的反应速度要快。而气体放电灯不能频繁开关,关闭后二次开启需要几秒甚至十几秒的反应时间,无法与工业CCD相机同步协作,影响了检测图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解决了气体放电灯寿命很短,稳定性差,无法实现与摄像机同步协作,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包括触发信号发生器、灯具控制器、LED驱动器、LED灯、温控采集传感器和人机交互接口,其中,所述触发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灯具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灯具控制器与所述LED驱动器连接,所述灯具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TTL信号触发后向LED驱动器发送时序信号;所述LED驱动器与所述LED灯连接,根据所述时序信号控制LED灯发光;

所述温控采集传感器与灯具控制器连接,发送采集LED灯的温度信息;

所述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接口,与所述灯具控制器交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发信号发生器包括激光器、高速摄像机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人机交互接口与一显示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采用LED灯,稳定性好,寿命长,并且由于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照明系统的间歇性工作特性使得该灯具在使用中寿命大大延长。通过灯具控制器接收有效的摄像同步触发信号后产生的时序信号传递给LED驱动器控制LED灯发光,从而实现灯具与触发器协同工作,避免了长时间满功率工作,从而节约能源。

另外,温控采集传感器将采集到的LED灯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灯具控制器,由人机交互接口显示装置显示电源电压、光源温度、累计工作时间等信息用于监测LED灯工作时的各种状态信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灯具进行保护,避免因为过热或过压等原因造成灯具的损坏,从而保证照明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由于灯具失效造成的监测麻烦和维护问题,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LED灯的电气接触网检测中的照明系统,包括触发信号发生器、灯具控制器、LED驱动器、LED灯、温控采集传感器和人机交互接口,其中,所述触发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灯具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灯具控制器与所述LED驱动器连接,所述灯具控制器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TTL信号触发后向LED驱动器发送时序信号;所述LED驱动器与所述LED灯连接,根据所述时序信号控制LED灯发光;其中,触发信号发生器可包括激光器、高速摄像机的一种或多种,但不局限于此。

所述温控采集传感器与灯具控制器连接,发送采集LED灯的温度信息;所述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接口,与所述灯具控制器交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当触发信号发生器发出TTL信号,灯具控制器接收到有效的触发信号后就产生相应的时序信号传递给LED驱动器,以此控制LED灯发光,达到为检测接触网质量及工作状态时照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温控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LED灯的温度情况,将温度信息传递给灯具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设置有人机交互接口,与所述灯具控制器交互连接,并与一显示装置连接,可显示灯具的工作状态相关信息,如电源电压、光源温度、累计工作时间等。

另外,可通过该接口设置灯具工作时需要的关键参数,如每次触发后光源点亮时长、灯具保护条件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灯具控制器接收有效的摄像同步触发信号后就产生相应的时序信号传递给LED驱动器控制LED灯发光,实现灯具与触发器协同工作。同时,通过监测灯具工作时的各种状态信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灯具进行保护,避免因为过热或过压等原因造成灯具损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