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加热杆及加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229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加热杆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行业中采取过赢配合的轴承装配一般采取热装的方式,即对轴承进行加热。轴承加热一般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和油浴加热的方式对轴承加热,使轴承内径变大,膨胀量一般为0.5~1mm,从而满足过赢装配的要求。

调心滚子轴承是在有二条滚道的内圈和滚道为球面的外圈之间,组装着鼓形滚子的轴承。一般此类轴承均存在着径向的正游隙,轴承的游隙是轴承的一个圈相对于另一个圈在径向或轴向上的总位移量,即轴承内外圈与滚子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一般为0.3~0.5mm,采用感应加热器对轴承加热时要求内外圈与滚子之间应存在间隙,否则滚子上和滚道上会存在压痕,对轴承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这就要求轴承内外圈的温差不能过大,以调心滚子轴承240/750为例,此轴承内径为750mm,外径为1090mm,宽度375mm,要想加热此轴承满足装配要求,内圈应加热到100℃,外圈温度不应低于70℃,否则会对轴承造成影响。

目前使用常规感应加热器对其加热存在较多不足:(1)加热杆的截面尺寸相同,轴承上下端面的散热不同,一般相差约30℃;(2)因内外圈距离感应线圈的距离不同,内外圈温差过大,一般采用阶梯加热的方法,效率低,加热时间约3.5个小时,并且轴承越大效率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加热杆。本发明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解决了轴承上下端面和内外圈温差过大影响轴承加热质量和装配效率。同时便于操作和控制的精确程度,保证加热的准确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加热杆,包括:

加热杆杆体,加热杆杆体的下部具有下侧凸起部,加热杆杆体的上侧具有上侧凸起部。

优选的,所述上侧凸起部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侧凸起部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侧凸起部的截面积大于加热杆杆体的截面积,使得加热杆在加热过程中下部磁通量大于上部磁通量。

在提供上述结构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加热杆进行加热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将加热杆升起并将待装轴承用行车吊放到加热器上;

B、将加热杆的下侧凸起部放置于轴承内部中心位置;

C、将加热探头吸附在轴承上,开始加热;

D、加热到设定温度,加热器自动停机并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阶梯式加热杆,改变对轴承各截面的加热效率,保证在轴承的整个加热过程中不存在因内外圈温差过大而停机,从而保证质量又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应用状态图;

图中:1为感应加热器,2为轴承,3-1为加热杆杆体,3-2为下侧凸起部,3-3为上侧凸起部,4为感应加热器控制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加热杆,包括:

加热杆杆体3-1,加热杆杆体3-1的下部具有下侧凸起部3-2,加热杆杆体的上侧具有上侧凸起部3-3。

其中,所述下侧凸起部3-2和上侧凸起部3-3均为长方体结构。

通常情况下,本发明所提供的加热杆用于感应加热器中。

利用具有了本发明的加热杆的感应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方法为:

A、将加热杆升起并将待装轴承用行车吊放到感应加热器1上;

B、通过感应加热器控制界面4设定好参数;将加热杆下侧凸起部3-2放置于轴承2内部的中心;

C、将加热探头吸附在轴承2上,开始加热;

D、加热到设定温度,加热器自动停机并报警。

现有技术中感应加热的原理是:轴承内外圈均为封闭环形结构,因为轴承内外圈的下表面与加热器接触,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所以轴承下部往往加热较快。加热器在工作时,可以同时对内外圈加热,由于外圈直径大于内圈,所以升温较慢。内圈的热量一部分就通过滚子传到外圈。又因为轴承为金属件,所以热量是按照自下至上和自里至外的方向进行传递,所以轴承下部加热快但是散热也快,轴承上部吸热快散热相对慢,则最终的相对结果就是轴承下部温度相对较低,上部温度相对较高。整体来看则是轴承内圈温度高,外圈温度低,因此必须进行内外圈相对加热。

本发明中,采用了阶梯加热杆,且下侧凸起部3-2的截面积大于加热杆杆体3-1的截面积,所以根据感应加热的原理,下部磁通量大于上部磁通量,所以实现了下部热相对较快上部加热相对较慢,而热量又是自下向上传递的,则实现了轴承内圈和外圈这两个零件中,每个零件在加热过程中基本可视为整体温度上升。又因为轴承内圈直径小,加热快,外圈直径大,加热慢,所以实现了内圈外圈同步加热的同时,中间的滚子将内圈热量传递至外圈,所以内外圈温度差值就小于30℃,实现在合理范围内轴承内外圈协同升温,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加热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