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位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999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位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软硬件系统都需要复位电路,用于使系统恢复到起始状态以重新进行运算和控制。现有的复位电路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实现上电复位、掉电复位或软件复位等复位功能中的一种功能,而无法同时实现多种复位功能,这样,在需要多功能复位或更换复位方式时就需要重新设计电路,操作不便,且成本较高。

综上可知,现有的复位电路存在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功能复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位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复位电路所存在的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功能复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位电路,与待复位系统的复位端连接,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一电源、复位单元、按键控制单元、缓冲控制单元及电源单元;

所述复位单元的受控端、电源端及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端及所述缓冲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单元的使能端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复位系统的复位端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第二开关、第七电容、第三开关、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复位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复位单元的受控端;

若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断开,则所述复位单元在所述第一电源上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且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一预设值,则所述复位单元在所述第一电源掉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且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二预设值,则所述复位单元在所述按键控制单元中的按键开关被按下时输出复位信号;所述缓冲控制单元对所述复位信号进行稳定并输出复位控制信号;所述电源单元根据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对所述待复位系统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第一电源、复位单元、按键控制单元、缓冲控制单元及电源单元的复位电路,复位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第二开关、第七电容、第三开关、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若第二开关闭合,第三开关断开,则复位单元在第一电源上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断开,第三开关闭合,且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复位单元在第一电源掉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断开,第三开关闭合,且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二预设值,则复位单元在按键控制单元中的按键开关被按下时输出复位信号;缓冲控制单元对复位信号进行稳定并输出复位控制信号;电源单元根据复位控制信号对待复位系统进行复位,如此,通过调节电容的连接位置及第四电阻的阻值,便可使该复位电路实现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及按键复位功能,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复位电路1,与待复位系统2的复位端连接,复位电路1包括:第一电源10、复位单元11、按键控制单元12、缓冲控制单元13及电源单元14。

复位单元11的受控端、电源端及输出端分别与按键控制单元12的控制端、第一电源10的输出端及缓冲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连接,缓冲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与电源单元14的使能端连接,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与待复位系统2的复位端连接。

其中,复位单元11包括:第五电容C5、第二开关SW2、第七电容C7、第三开关SW3、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

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共接作为复位单元11的电源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作为复位单元11的输出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为复位单元11的受控端。

若第二开关SW2闭合,第三开关SW3断开,则复位单元11在第一电源10上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SW2断开,第三开关SW3闭合,且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复位单元11在第一电源10掉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SW2断开,第三开关SW3闭合,且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第二预设值,则复位单元11在按键控制单元12中的按键开关被按下时输出复位信号;缓冲控制单元13对复位信号进行稳定并输出复位控制信号;电源单元14根据复位控制信号对待复位系统2进行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待复位系统2可以为各种需要复位功能的软硬件系统,例如,单片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源10输出的电压可以为5V。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控制单元13用于对复位信号进行稳定,以防止复位信号抖动。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按键控制单元12包括第二电阻R2、按键开关SW1、第二开关管Q2及第八电容C8。

按键开关SW1的第一端接地,按键开关SW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第二电源VBAT,第二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按键控制单元12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Q2的低电位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开关管Q2可以为第二NMOS管,第二NMOS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分别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及低电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缓冲控制单元13包括:第四电容C4、缓冲器U2、第一开关管Q1及第六电容C6。

第四电容C6的第一端与缓冲器U2的电源脚VCC共接于第一电源,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缓冲器U2的地脚GND共接于地,缓冲器U2的数据输入脚A为缓冲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缓冲器U2的数据输出脚Y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缓冲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第一NMOS管,第一NMOS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高电位端及低电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缓冲器U2可以采用型号为74LVC1G17FW4-7的缓冲器,也可以采用其他信号的缓冲器,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源单元14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稳压芯片U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及稳压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VIN共接于第二电源VBAT,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稳压芯片U1的使能脚CS共接作为电源单元14的使能端,稳压芯片U1的电源输出脚VOUT、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及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三电源,稳压芯片U1的电源输出脚VOUT为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稳压芯片U1的地脚GND、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及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电源输出的电压值为3.3V。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稳压芯片U1可以采用型号为NCP4681DMX33TCG的稳压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稳压芯片,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电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若第二开关SW2闭合,第三开关SW3断开,则在第一电源10上电的瞬间,由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阻R3构成的第一RC回路进行充放电,使得复位单元1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缓冲器U2对该高电平进行稳定,并将该高电平从其数据输出脚Y输出,此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稳压芯片U1的使能脚CS的电平下拉至地,使得稳压芯片U1的电压输出脚VOUT输出0V电压,从而达到上电复位的目的。且通过调节第一RC回路的充放电时间和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可以对复位时间进行调节。例如,若设置C5=2.2μF(法拉),R3=4.3M ohm(欧姆),则复位时间为4.23s(秒)。

若第二开关SW2断开,第三开关SW3闭合,且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第一预设值(1.0M ohm),则在第一电源10掉电的瞬间,第七电容C7放电,使得复位单元1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缓冲器U2对该高电平进行稳定,并将该高电平从其数据输出脚Y输出,此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稳压芯片U1的使能脚CS的电平下拉至地,使得稳压芯片U1的电压输出脚VOUT输出0V电压,从而达到掉电复位的目的。且通过调节由第七电容C7和第四电阻R4构成的第二RC回路的充放电时间和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可以对复位时间进行调节。例如,若设置C7=2.2μF,R4=1.0M ohm,则复位时间为82ms(毫秒)。

若第二开关SW2断开,第三开关SW3闭合,且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第二预设值(51k ohm),则在第一电源10上电或掉电时复位单元11输出的电压均不足以使第一开关管Q1导通,此时,将按键开关SW1按下,按键开关SW1闭合后,第二开关管Q2截止,第一电源10给由第七电容C7和第四电阻R4构成的第二RC回路充电,当复位单元11输出的电压达到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电压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稳压芯片U1的使能脚CS的电平下拉至地,使得稳压芯片U1的电压输出脚VOUT输出0V电压,从而实现按键复位的目的。且通过调节第二RC回路的充放电时间和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可以对复位时间进行调节。例如,若设置C7=2.2μF,R4=51k ohm,则复位时间为9.56s。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包括第一电源、复位单元、按键控制单元、缓冲控制单元及电源单元的复位电路,复位单元包括第五电容、第二开关、第七电容、第三开关、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若第二开关闭合,第三开关断开,则复位单元在第一电源上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断开,第三开关闭合,且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复位单元在第一电源掉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若第二开关断开,第三开关闭合,且第四电阻的阻值为第二预设值,则复位单元在按键控制单元中的按键开关被按下时输出复位信号;缓冲控制单元对复位信号进行稳定并输出复位控制信号;电源单元根据复位控制信号对待复位系统进行复位,如此,通过调节电容的连接位置及第四电阻的阻值,便可使该复位电路实现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及按键复位功能,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