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883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领域,尤其是一种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如手机、电脑等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电路板,电路板的存在是电子产品的自动化控制的物理基础。

通常,电路板的正面固定有相应的电子元件,而电路板的周边是没有固定电子元件的,这些地方通常设置有相应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和螺纹孔的对接来固定安装电路板。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固定了电路板,但拆卸电路板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螺丝刀,就给电路板的拆卸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解决现有电路板拆卸不便的问题。

一种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包括电路板以及用于安装固定电路板的安装盒,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有两块竖向延伸的插板;所述安装盒的顶壁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第一竖板和两个竖向延伸的第二竖板,两块第一竖板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一竖板之间形成竖向插槽,两块第二竖板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二竖板之间形成竖向插槽,两块插板可分别插接在两个竖向插槽中;所述安装盒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横向延伸的第一横板和两个横向延伸的第二横板,两块第一横板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一横板之间形成横向插槽,两块第二横板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二横板之间形成横向插槽,所述电路板的两端可分别插接在两个横向插槽中;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分别设有导通至相应竖向插槽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簧插销,所述弹簧插销可抵接竖向插槽内的插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的内壁设有凸起,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凸起为三角形,所述卡槽的截面也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凸起可弹性形变。

优选的,两个竖向插槽相对于电路板的中线呈轴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板形成的横向插槽来支撑固定电路板,通过插板插接在竖向插槽中来限制电路板的横向移动,再通过弹簧插销来抵接固定插板,使得电路板的固定更加稳固。再需要拆卸电路板时,使弹簧插销放松对插板的抵接,可将电路板从横向插槽和竖向插槽中直接抽出,更便于对电路板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插接式电路板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电路板1以及用于安装固定电路板1的安装盒2。该电路板1的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多个电路元件,电路板1的周边则未设置电器元件。如图所示,电路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块竖向延伸的插板11,该插板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1上。

安装盒2为长方体结构,其内部中空,一个侧面形成开口。该安装盒2具体可以固定到电器内。所述安装盒2的顶壁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第一竖板21和两个竖向延伸的第二竖板22,两块第一竖板21彼此平行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从而在两块第一竖板21之间形成竖向插槽200,两块第二竖板22彼此平行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且两块第二竖板22之间也形成竖向插槽200。两个竖向插槽200的位置设置与两块插板11相对应,则电路板1的两块插板11可分别插接在两个竖向插槽200中,进而限制电路板1在横向上的移动。

安装盒2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横向延伸的第一横板31和两个横向延伸的第二横板32,两块第一横板31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一横板31之间形成横向插槽300,两块第二横板32彼此平行设置并在两块第二横板32之间也形成横向插槽300,所述电路板1的两端可分别插接在两个横向插槽300中,从而支撑整个电路板1。所述第一竖板21和第二竖板22上分别设有导通至相应竖向插槽200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簧插销201,当按下弹簧插销201时,所述弹簧插销201可抵接竖向插槽300内的插板11,使插板11与第一竖板21或第二竖板22贴合,从而可将电路板1牢牢卡死;再次按下弹簧插销201后,弹簧插销201将复位,进而放松对插板11的卡紧。

当需要将电路板1拆卸下来时,按下弹簧插销201,使得弹簧插销201放松对插板11的卡紧。沿插槽的延伸方向,从安装盒2的开口处抽出电路板1,即可完成拆卸。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31和第二横板32的内壁上设有凸起301,所述电路板1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凸起301相匹配的卡槽302,凸起301可卡接在卡槽302中,进一步防止电路板1发生横向位移,提升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凸起301为三角形,所述卡槽302的截面也为三角形,同时,所述凸起301可弹性形变,便于移动电路板1的过程中出现硬性碰撞。

在一种实施例中,两个竖向插槽300相对于电路板1的中线呈轴对称分布,可以使竖向插槽300对电路板1的限制效果更均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