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4734发布日期:2019-12-11 00: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等作用。现有的医用仪装置中大部分电子产品工作时无用的能量都转换成了热能,这给设备的应用带来了麻烦,减少设备寿命、使设备稳定性降低。因此要对发热组件进行散热,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目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主要以对流散热为主,散热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主体、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散热主体内表面设有防辐射层,防辐射层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医疗仪装置造成危害,外表面设有固定块,内部设有导热板、第一风道、隔网和第二风道,隔网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避免人员不注意时被烫,所述导热板设有第二凹槽、通孔和散热杆,通过导热板将发热部件的热量传至散热杆,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利于散热,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扇,通过第一风扇将散热主体内的空气抽出,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被一起带出,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风扇,通过第二风扇将外部空气吹入散热主体内,外部空气温度低于内部,便于热量交换,并与第一风扇配合进一步提高对流散热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杆上部设有凸块,所述固定块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凸块的外径与第一凹槽的内径相同,通过凸块和第一凹槽将上支撑杆与散热主体转动连接,便于调节散热主体上导热板的方向,方便第二凹槽与发热部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杆底部设有凸杆,所述下支撑杆设有与凸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上支撑杆的凸杆与下支撑杆的凹槽来调节整个支撑杆的长度,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发热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与下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螺孔和橡胶垫,通过螺孔便于将散热结构固定在医用仪装置上,通过橡胶垫减小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避免对设备稳定性产生影响,减小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防辐射层材质为银纤维防辐射材料,银纤维防辐射材料防辐射效果好,透气性比较好,可以进行清洗,并且具有杀菌除臭的功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支撑杆配合便于调节散热结构高度,通过设置橡胶垫可以减小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避免影响设备稳定性和噪音,通过导热板上的散热杆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速率,通过两组风扇配合,增加了对流散热效率,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导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主体、2-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4-底座、5-防辐射层、6-固定块、7-第一凹槽、8-导热板、9-第二凹槽、10-通孔、11-凸块、12-螺栓、13-螺孔、14-橡胶垫、15-第一风道、16-第一风扇、17-隔网、18-散热杆、19-第二风道、20-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的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主体1、上支撑杆2、下支撑杆3和底座4,所述散热主体1内表面设有防辐射层5,防辐射层5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医疗仪装置造成危害,外表面设有固定块6,内部设有导热板8、第一风道15、隔网17和第二风道19,隔网17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避免人员不注意时被烫,所述导热板8设有第二凹槽9、通孔10和散热杆18,通过导热板8将发热部件的热量传至散热杆18,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更利于散热,所述第一风道15内设有第一风扇16,通过第一风扇16将散热主体1内的空气抽出,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被一起带出,所述第二风道19内设有第二风扇20,通过第二风扇20将外部空气吹入散热主体1内,外部空气温度低于内部,便于热量交换,并与第一风扇16配合进一步提高对流散热效率。

所述上支撑杆2上部设有凸块11,所述固定块6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凸块11的外径与第一凹槽7的内径相同,通过凸块11和第一凹槽7将上支撑杆2与散热主体1转动连接,便于调节散热主体1上导热板8的方向,方便第二凹槽9与发热部件连接。

所述上支撑杆2底部设有凸杆,所述下支撑杆3设有与凸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支撑杆2与下支撑杆3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通过上支撑杆2的凸杆与下支撑杆3的凹槽来调节整个支撑杆的长度,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发热部件。

所述底座4与下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设有螺孔13和橡胶垫14,通过螺孔13便于将散热结构固定在医用仪装置上,通过橡胶垫14减小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避免对设备稳定性产生影响,减小噪音。

所述防辐射层5材质为银纤维防辐射材料,银纤维防辐射材料防辐射效果好,透气性比较好,可以进行清洗,并且具有杀菌除臭的功效。

工作原理如下:将导热板8的第二凹槽9罩在医用仪装置的发热组件上并固定,调整上支撑杆2和下支撑杆3至合适长度并将底座4通过螺孔13固定在设备上,底座4上的橡胶垫14可减小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避免影响设备稳定性和噪音,导热板8上的散热杆18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速率,导热板8上的通孔9便于进行对流散热,打开第一风扇15和第二风扇20,通过第二风扇20吹入低温度空气吸收散热杆18的热量,并通过第一风扇15将热空气吸出,增加了对流散热效率,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和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1)、上支撑杆(2)、下支撑杆(3)和底座(4),所述散热主体(1)内表面设有防辐射层(5),外表面设有固定块(6),内部设有导热板(8)、第一风道(15)、隔网(17)和第二风道(19),所述导热板(8)设有第二凹槽(9)、通孔(10)和散热杆(18),所述第一风道(15)内设有第一风扇(16),所述第二风道(19)内设有第二风扇(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2)上部设有凸块(11),所述固定块(6)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凸块(11)的外径与第一凹槽(7)的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2)底部设有凸杆,所述下支撑杆(3)设有与凸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支撑杆(2)与下支撑杆(3)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与下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设有螺孔(13)和橡胶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层(5)材质为银纤维防辐射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仪装置的散热结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散热主体、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散热主体内表面设有防辐射层,外表面设有固定块,内部设有导热板、第一风道、隔网和第二风道,所述导热板设有第二凹槽、通孔和散热杆,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第二风扇。本发明便于调节散热结构高度,可以减小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避免影响设备稳定性和噪音,通过导热板上的散热杆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速率,通过两组风扇配合,增加了对流散热效率,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颜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嘉懿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30
技术公布日:2019.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