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48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43]纸进给机构80是用于输送纸张的输送辊、输送带。
[0044](2)电源基板的结构
[0045]接着,对电源基板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46]图2是示出电源基板10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图2(a)示出提高耐压来取代减小电源基板10的电容的情况下的电路图。图2(b)示出增大电容来取代降低电源基板10的耐压的情况下的电路图。
[0047]在图2所示的电源基板10中,在插头11的输出侧连接有线路滤波器FL1。线路滤波器FL1去除从插头11输入的AC电源的高频成分。在插头11与线路滤波器FL1之间连接有作为电源基板10的保护用元件发挥功能的保险丝F1。
[0048]在线路滤波器FL1的输出侧经由电容器C1、电阻R1而连接有整流电路12。整流电路12例如为二极管桥电路,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而转换为DC电源。
[0049]在整流电路12的输出侧连接有用于设定电源基板10的耐压的耐压设定电路13。耐压设定电路13具有电容器14、15,利用该电容器14、15的合成电容,设定电源基板10的耐压。电容器14、15是电解电容器,连接在正侧的电压接通的图案与负侧的电压接通的图案之间。
[0050]另外,在耐压设定电路13的输出侧连接有电源变压器16、未图示的开关电路、振荡控制电路。
[0051]如图2(a)所示,串联地连接电容器14、15时,耐压设定电路13的合成电容Co为通过下式⑴求出的值。
[0052]Co = C14.C15/ (C14+C15)…(1)
[0053]这里,Co表示电容器14、15的合成电容。C14表示电容器C14的电容,C15表示电容器15的电容。
[0054]如图2(b)所示,并联地连接电容器14、15时,耐压设定电路13的合成电容Co为通过下式⑵求出的值。
[0055]Co = C14+C15 …(2)
[0056]如果降低合成电容Co,则电容器的耐压(V)变高,如果增大合成电容Co,则电容器的耐压(V)变低。因此,将电容器14、15的连接区分为串联连接的情况(图2(a))与并联连接的情况(图2(b))来使用,由此能够改变电源基板10的耐压。
[0057]图3是说明电源基板10(耐压设定电路13)的图案的图。在图3中,示出了安装电气部件(电容器、电源变压器等)之前的电源基板10、所谓裸基板(bare board)的状态。作为一例,在图3所示的电源基板中,通过通孔安装,来安装电气部件。
[0058]在图3中,在电源基板10的部件配置面上形成有构成耐压设定电路13的一部分的第1图案20、第2图案30、第3图案40。例如,将铜箔等导电性物质层叠在作为电源基板10的基础的绝缘物质上之后,通过蚀刻等进行加工,来形成各图案20、30、40。
[0059]以下,将从耐压设定电路13的输入侧(整流电路12侧)向输出侧(电源变压器16侧)延伸的方向记为X方向,将在电源基板10的部件配置面上与该X方向交叉的方向记为Y方向。另外,在X方向上,将输入侧记为XI侧、将输出侧记为X2侧,在Y方向上,将第3图案40侧记为Y1侧、将第1图案20侧记为Y2侧。另外,在耐压设定电路13中,将整流电路12侧记为输入侧、将电源变压器16侧记为输出侧。
[0060]第1图案20使整流电路12的负侧的输出端子12b与电源变压器16的负侧的输入端子16b进行电连接。在图3中,第1图案20从输入侧(XI)向输出侧(X2)延伸。另外,第1图案20的输入侧(XI侧)向第3图案40侧(Y1侧)延伸,其前端形成在靠近第3图案40的位置处。
[0061]在第1图案20上形成有获取负侧电压的孔21、22、23。在图3中,孔23形成在第1图案20的输入侧(XI侧)的第3图案40侧(Y1侧),在与该孔23相反的一侧(Y2侧),孔21、22形成在远离的位置处。
[0062]第2图案30是不与整流电路12及电源变压器16的任意一个连接的图案。在第2图案30上形成有孔31、32。第2图案30的孔31、32能够获取耐压设定电路13上接通的正侧的电压与负侧的电压之间的中间电位。在图3中,第2图案30位于第3图案40与第1图案20之间,从第3图案侧(Y1侧)到第1图案侧(Y2侧)向Y方向延伸。孔31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1图案侧(Y2侧)。孔32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3图案侧(Y1侧)。
[0063]第3图案40使整流电路12的正侧的输出端子12a与电源变压器16的正侧的输入端子16a进行电连接。在图3中,第3图案40从输入侧(XI)向输出侧(X2)延伸。另外,第3图案40的输出侧(X2侧)向第1图案20侧(Y2侧)延伸,其前端形成在靠近第1图案20的位置处。
[0064]在第3图案40上形成有获取正侧的电压的孔41、42、43。在图3中,孔41形成在第3图案40的输出侧(X2侧)的第1图案20侧(Y2侧),在与该孔41相反的一侧(Y1侧),孔42、43形成在远离的位置。
[0065]在电源基板10中,利用第1对P1?第4对P4,来区分串联或并联地连接电容器时使用的孔的组合。第1对P1及第3对P3是串联连接电容器14、15(图2(a))时使用的孔的对。第2对P2及第4对P4是并联连接电容器14、15 (图2 (b))时使用的孔的对。
[0066]在图3中,第1对P1由第1图案20的孔22及第2图案30的孔31构成。第2对P2由第1图案20的孔21及第3图案40的孔41构成。第3对P3由第3图案40的孔43及第2图案30的孔32构成。第4对P4由第3图案40的孔42及第1图案20的孔23构成。
[0067]通过将电容器14的引线插入到第1对P1的孔22、31中、将电容器15的引线插入到第3对P3的孔32、43中,使电容器14、15串联连接。
[0068]通过将电容器14的引线插入到第2对P2的孔21、41、将电容器15的引线插入到第4对P4的孔23、42,使电容器14、15并联连接。
[0069]如图3所示,连结第1对P1的孔22、31的距离(即、第1对P1的孔之间的距离)D1与连结第2对P2的孔21、41的距离(即、第2对P2的孔之间的距离、或也简记为距离D)D2相等。另外,连结第3对P3的孔32、43的距离(即、第3对P3的孔之间的距离)D3与连结第4对P4的孔23、42的距离(S卩、第4对P4的孔之间的距离)D4相等。这里,相等不仅是两者的距离严格地相等的情况,还包含能够插入电容器14、15的范围内的偏差/误差。
[0070]距离D1及D2、距离D3及D4是分别根据与电容器14、15的引线之间的间距相应的距离而设定的。
[0071]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距离01、02、03、04是相等的距离。
[0072]图4是说明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以及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的图。
[0073]图4(a)示出串联地连接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图4(b)示出并联地连接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在图4(a)中,将连结第1对P1的孔22、31之间的线段设为L1,将连结第3对P3的孔32、43的线设为L3。
[0074]在图4(b)中,将连结第2对P2的孔21、41的线段设为L2,将连结第4对P4的孔23、43的线段设为L4。
[0075]电容器的方向是根据连结引线之间的线段的方向而规定的。作为一例,在图4 (a)、(b)中,将连结引线之间的线段延伸的方向设为电容器的方向Dir。Dirl4是电容器14的方向,Dirl5是电容器15的方向。
[0076]电源基板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