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48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0以使线段L1与线段L3平行的方式,规定了第1对P1的孔22、31及第3对P3的孔32、43的位置。因此,如图4(a)所示,使用第1对P1的孔22、31及第3对P3的孔32、43来串联连接电容器14、15,由此,电容器14、15的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
[0077]电源基板10以使线段L2与线段L4平行的方式,规定了第2对P2的孔21、41及第4对P4的孔23、42的位置。因此,如图4(b)所示,使用第2对P2的孔21、41及第4对P4的孔23、42来并联连接电容器14、15,由此,电容器14、15的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
[0078]另外,如图4(a)、(b)所示,线段L1与线段L2不平行(在图4中是垂直的),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与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的电容器14、15的方向不是相同的方向。在一般情况下,电容器的产品编号及图样印刷在相同的位置处,如果电容器的方向不同,则产品编号及图样不会向相同的方向对齐。因此,在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下与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电容器为不同的方向时,在组装后的检查中,能够根据电容器14、15的方向判断是进行了串联连接还是进行了并联连接。
[0079]图5是示出连结第1对P1的孔的线段L1与连结第2对的孔的线段L2的关系的图。Aral4表不在电源基板10内配置电容器14的位置。
[0080]如图5所示,各孔21、22、31、41位于使得连结第1对P1的孔22、31的线L1与连结第2对的孔21、41的线L2交叉的点CP成为线段L1及线段L2各自的中点的位置。因此,在将电容器14与电容器15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以及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电容器14的位置(Aral4)成为电源基板10上的相同位置。
[0081]虽然在图5中并没有图示,但是各孔23、32、42、43位于使得连结第3对P3的孔32,43的线L3与连结第4对的孔23、42的线L4交叉的点成为线段L3及线段L4各自的中点的位置,由此,在将电容器15与电容器14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以及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电容器15的位置成为电源基板10上的相同位置。
[0082]如以上说明那样,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1个电源基板(印刷基板),能够以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来区别使用两个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能够生产利用同一印刷基板来应对不同的规格的电源电路。
[0083]2.第2实施方式
[0084]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成对的孔的位置不同。
[0085]图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基板10 (耐压设定电路13)的图案的图。在图6中示出了从电源基板10卸下了电气部件的所谓裸基板的状态。在图6中,在电源基板10的部件配置面上形成有构成耐压设定电路13的一部分的第1图案20、第2图案30、第3图案40。
[0086]在第1图案20上形成有获取负侧的电压的孔121、122、123。在图6中,孔123形成在第1图案20的输入侧(XI侧)的第3图案40侧(Y1侧),在与该孔123相反的一侧(Y2侧),孔121、122形成在远离的位置。
[0087]在第2图案30上形成有孔131、132。在图6中,第2图案30的孔131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1图案侧(Y2侧)。孔132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3图案侧(Y1侧)。
[0088]在第3图案40上形成有获取正侧的电压的孔141、142、143。在图6中,孔141形成在第3图案40的输出侧(X2侧)的第1图案20侧(Y2侧),在与该孔141相反的一侧(Y1侧),孔142、143形成在远离的的位置。
[0089]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第1对P1及第3对P3是使电容器14、15串联连接的孔的对,第2对P2及第4对P4是使电容器14、15并联连接的孔的对。
[0090]第1对P1的距离D1与第2对P2的距离D2相等。另外,第3对P3的距离D3与第4对P4的距离D4相等。因此,将引线插入到第1对P1的孔中而安装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与将引线插入到第2对P2的孔中而安装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电容器14、15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电源基板10的相同位置。
[0091]然而,在图6中,由第1图案20的孔122及第2图案30的孔131构成了第1对Plo另外,由第3图案40的孔143及第2图案30的孔132构成了第3对P3。另外,由第1图案20的孔121及第3图案40的孔141构成了第2对P2。由第3图案40的孔142及第1图案20的孔123构成了第4对P4。
[0092]S卩,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构成各对的孔的位置不同。
[0093]如以上说明那样,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串联连接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与并联连接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仅仅稍微移动位置,就能够生产利用同一印刷基板来应对不同的规格的电源电路。
[0094]3.第3实施方式
[0095]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各对中,存在共用孔的对。
[0096]图7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基板10 (耐压设定电路13)的图案的图。在图7中示出了从电源基板10卸下了电部件的所谓裸基板的状态。
[0097]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电源基板10的部件配置面也形成有构成耐压设定电路13的一部分的第1图案20、第2图案30、第3图案40。
[0098]在第1图案20上形成有获取负侧的电压的孔221、223。S卩,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安装电容器而形成在第1图案20上的孔的数量比第1实施方式少。在图7中,孔223形成在第1图案20的输入侧(XI侧)的第3图案40侧(Y1侧),在与该孔223相反的一侧(Y2侧),孔221形成在远离的位置。
[0099]在第2图案30上形成有孔231、232。在图7中,第2图案30的孔231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1图案侧(Y2侧)。孔232形成在第2图案30的第3图案侧(Y1侧)。
[0100]在第3图案40上形成有获取正侧的电压的孔241、242。S卩,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安装电容器而形成在第3图案40上的孔的数量比第1实施方式少。在图7中,孔241形成在第3图案40的输出侧(X2侧)的第1图案20侧(Y2侧),在与该孔241的相反的一侧(Y1侧),孔242形成在远离的位置。
[0101]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第1对P1的距离D1与第2对P2的距离D2也相等。另外,第3对P3的距离D3与第4对P4的距离D4也相等。因此,在将引线插入到第1对P1的孔中而安装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与将引线插入到第2对P2的孔中而安装了电容器14、15的情况下,电容器14、15的至少一部分在电源基板10上处于相同的位置。
[0102]然而,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对P1及第2对P2中共同使用孔221,在第3对P3及第4对P4中共同使用孔242。其结果是,形成在各图案上的孔的数量比第1实施方式少。
[0103]如以上说明那样,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除了产生第1实施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以夕卜,还产生如下效果。能够减少各图案间所形成的孔的数量,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源基板的设计和制造。
[0104]4.第4实施方式
[0105]关于减少孔的数量的图案形状,并不限于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0106]图8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基板10 (耐压设定电路13)的图案的图。在图8所示的电源基板10中,在第1图案20上形成有获取负侧的电压的孔321、323。在第2图案30上也形成有孔331、332。在第3图案40上形成有获取正侧的电压的孔341、342。
[0107]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第1对P1的距离D1与第2对P2的距离D2也相等。另外,第3对P3的距离D3与第4对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