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896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
【背景技术】
[0002]需要检测的射频识别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射频识别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0003]然而,现有的技术对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取时,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读取的。当遇到外部有电磁波干扰、金属等特殊环境时就会受到干扰,导致RFID (Rad1 FrequencyIdentificat1n,射频识别)系统不能有效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识别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RFID系统不能有效工作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包括密封的且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出的屏蔽门;所述屏蔽门置于所述壳体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前板、后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所述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周缘设置,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门包括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入的第一屏蔽门和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出去的第二屏蔽门,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门还包括第三屏蔽门,所述第三屏蔽门设置于所述前板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龙骨支架,所述龙骨支架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门包括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入的第一屏蔽门和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出去的第二屏蔽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门的底部朝向所述容置腔室的内部倾斜,所述第二屏蔽门的底部朝向所述容置腔室的外部倾斜。
[0012]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传送需要进行射频识别的物品的皮带机和无动力滚道,所述皮带机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部;所述无动力滚道分别置于所述皮带机的两端,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还包括屏蔽帘、万向轮和天线,所述屏蔽帘分别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的内侧;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天线置于所述壳体容置腔室的顶部及侧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吸收反射电磁波的吸波层,所述吸波层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采用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屏蔽门组成,使需要检测的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从屏蔽门处放置于容置腔室内进行检测时,能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射频识别过程产生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射频识别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向外界辐射。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屏蔽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结合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包括密封的且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出的屏蔽门,屏蔽门置于所述壳体上。
[0020]壳体包括底板105、前板102、后板(图中未示出)、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和顶板101。前板102、后板、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4沿着底板105的周缘设置,且垂直于底板105。顶板101设置在前板102、后板、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4的顶部。底板105、前板102、后板、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和顶板101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的长方体。
[0021]屏蔽罩还包括用于支撑壳体的龙骨支架106,龙骨支架106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使得整个壳体更加牢固。
[0022]屏蔽门包括第一屏蔽门(图中未示出)、第二屏蔽门1041和第三屏蔽门1021。第一屏蔽门、第二屏蔽门1041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103、104上,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入或出去。优选的,第一屏蔽门的底部朝向容置腔室的内部倾斜,第二屏蔽门1041的底部朝向容置腔室的外部倾斜。第三屏蔽门1021设置于前板102上。
[0023]为了方便射频识别的物品进入屏蔽罩内,所述屏蔽罩还可以包括用于传送需要进行射频识别的物品的皮带机200和无动力滚道300。皮带机200置于容置腔室内部,无动力滚道300上具有用于带动物品运动的滚筒301,无动力滚道300分别置于皮带机200的两端,且分别位于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1041的两侧。优选的,输送物品出口端的滚筒301在安装时呈一定斜度,以便于物品能自由滑动到端头。
[0024]屏蔽罩还可以包括屏蔽帘、万向轮108和天线107,万向轮108安装在壳体底部,具体地,可以安装在壳体的底板105上,可方便地自由推动屏蔽罩。天线107置于壳体容置腔室的顶部及侧部,优选的,天线107可以置于顶板101、第一侧板103和/或第二侧板104的内侧。屏蔽帘分别置于第一屏蔽门和第二屏蔽门1041的内侧,以增加屏蔽的效果。
[0025]屏蔽罩还包括用于吸收反射电磁波的吸波层(未在图中标示出来),吸波层置于容置腔室内,且贴附于底板105、前板102、后板、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和顶板101上。
[0026]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采用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屏蔽门组成,使需要检测的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从屏蔽门中进入,并置于容置腔室内进行检测,能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射频识别过程产生的干扰,且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射频识别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向外界辐射。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且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出的屏蔽门;所述屏蔽门置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前板、后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所述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周缘设置,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包括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入的第一屏蔽门和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出去的第二屏蔽门,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还包括第三屏蔽门,所述第三屏蔽门设置于所述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龙骨支架,所述龙骨支架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包括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入的第一屏蔽门和用于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出去的第二屏蔽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门的底部朝向所述容置腔室的内部倾斜,所述第二屏蔽门的底部朝向所述容置腔室的外部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传送需要进行射频识别的物品的皮带机和无动力滚道,所述皮带机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部;所述无动力滚道分别置于所述皮带机的两端,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还包括屏蔽帘、万向轮和天线,所述屏蔽帘分别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门的内侧;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天线置于所述壳体容置腔室的顶部及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还包括用于吸收反射电磁波的吸波层,所述吸波层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该屏蔽罩包括密封的且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供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进出的屏蔽门;所述屏蔽门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的用于射频识别的屏蔽罩采用具有容置腔室的壳体和屏蔽门组成,使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能从屏蔽门中进入容置腔室内进行检测,能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射频识别过程产生的干扰,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射频识别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向外界辐射。
【IPC分类】H05K9-00
【公开号】CN204377324
【申请号】CN201520053919
【发明人】章燚, 黎向阳
【申请人】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