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832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安全防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偷盗现象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移动终端一旦丢失后,不仅造成用户在经济财产方面的损失,同时一些关于用户的安全信息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而对用户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现有的防盗方案,无论是通过网络下发,还是通过短消息下发,都属于一种被动的防盗方案,即当用户知道移动终端被偷盗后才进行防盗保护,不具有实时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对移动终端的防盗造成了局限,存在很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盗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监听一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

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可选地,在触发防盗操作之前,所述防盗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当所述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触发防盗操作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防盗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判断所述请求信号是否为所述约定匹配信号。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请求信号是否为所述约定匹配信号的步骤包括:

解析所述请求信号,获取所述请求信号中的表示所述电子设备身份的身份信息;

根据所获取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已绑定设备;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所述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进行匹配;

当所述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所述预存安全标志信息匹配成功时,则判定所述请求信号为所述约定匹配信号。

可选地,所述触发防盗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开启防盗响铃;和/或

调用短信接口,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

执行自动锁屏;和/或

限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系统备份程序、系统升级程序或者恢复出厂程序。

可选地,所述防盗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

可选地,所述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包含应急响应蓄电池;

当判断结果为否,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异常标志位,当所述异常标志位为开启状态时,在所述移动终端重启后进行重检操作。

可选地,在所述监听一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防盗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其中所述认证请求中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记录所述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使所述电子设备发出信号时携带所述安全标志信息;

接收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绑定。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使所述移动终端监听所述约定匹配信号,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可选地,所述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防盗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绑定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并获取所述认证请求中包括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记录所述移动终端接受所述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后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

向所述移动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绑定。

可选地,所述约定匹配信号为WIFI信号,其中,所述约定匹配信号中包括安全标志信息,且所述安全标志信息包括:携带于WIFI控制帧的子类型域Subtype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字段中的协商信息以及所述协商信息所在字段在 Subtype中的位置信息,其中,Subtype的范围为0000~1001。

可选地,所述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信息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信息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一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

防盗模块,用于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可选地,在所述防盗模块触发防盗操作之前,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当所述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触发防盗操作。

可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判断所述请求信号是否为所述约定匹配信号。

可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保护模块,用于监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

可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装置,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使所述移动终端监听所述约定匹配信号,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可选地,所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提供的防盗方法中,移动终端可主动监听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订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则触发防盗操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防盗方法是基于移动终端自发的主动防盗,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丢失后才进行被动防盗的防盗方法相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财产进行了保护,避免了用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请求信号是否为约定匹配信号的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进行防盗的工作流程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的流程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电子设备互相绑定的流程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的流程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绑定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绑定模块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依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盗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防盗方法包括:

步骤S101、监听一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

步骤S103、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中,移动终端可主动监听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当移动终端能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安全状态,而当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则会触发防盗操作,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主动防盗,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财产进行了保护,避免了用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中,由于造成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能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的原因是当前信号太弱或者在传播过程中信号丢失,为了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担心,在触发防盗操作之前,需要对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只有当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才跳转为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触发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因此,保证了在防盗过程中的准确性,避免了误报现象的发生,既不会随便的触发移动终端的防盗操作,给用户造成恐慌,同时还能够对移动终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移动终端监听到的请求信号不一定为约定匹配信号,因此,要获取电子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判断该请求信号是否为约定匹配信号。其中,如图2所示,在判断该请求信号是否为约定匹配信号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

步骤S201、解析请求信号,获取请求信号中的表示电子设备身份的身份信息;

步骤S203、根据所获取的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为移动终端的已绑定设备;

步骤S205、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进行匹配;

步骤S207、当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匹配成功时,则判定请求信号为约定匹配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信息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信息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因此,对电子设备的进行认证具有唯一性,所以当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认证后,可以初步识别该请求信号是否来源于已绑定设备。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可能发生对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克隆的情况,所以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判断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对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进行匹配,只有当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匹配成功时,才判定该请求信号为来源于已绑定设备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因此,保证了在约定匹配信号监听过程中的准确性,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更加可靠。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处于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时,首要的基本防盗操作主要包括:开启防盗响铃;和/或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执行自动锁屏。

通过开启防盗响铃,可以提起用户的注意,使用户及时发现移动终端丢失;而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则保证了用户在移动终端丢失后,获取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便于用户找回;而自动锁屏则可以防止犯罪分子盗取用户的安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防盗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且其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S001、判断接收到的请求信号是否为约定匹配信号,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002;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006;

步骤S002、获取请求信号中表示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步骤S003、根据获取的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电子设备是否为已绑定设备,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005;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006;

步骤S004、判断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是否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匹配,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005;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006;

步骤S005、移动终端防盗不开启;

步骤S006、检测已绑定设备的信号强度;

步骤S007、判断已绑定设备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008;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005;

步骤S008、触发防盗操作,并执行步骤S009中的具体防盗行为;

步骤S009、开启防盗响铃;和/或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执行自动锁屏。

然而,当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处于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时,为应对移动终端丢失后,不法分子对移动终端进行刷机更改系统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盗操作还包括:限制移动终端执行系统备份程序、系统升级程序或者恢复出厂程序。其中,防盗标志位是一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恢复出厂设置的标志位。即当监测移动终端执行系统备份程序、系统升级程序或者恢复出厂程序时,则对其进行限制。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对移动终端的保护范围更为全面,可以对移动终端内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便于用户在找回丢失的移动终端后继续使用。

一般地,在用户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终端突然断电的情况,以防该种情况发生,而用户却不自知,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防盗方法还增加了对于移动终端异常断电的保护,即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根据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

其中,在根据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时,首先要判断移动终端中是否含有应急响应蓄电池,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也跳转为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并直接触发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而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记录移动终端的异常标志位,当异常标志位为开启状态时,在移动终端重启后进行重检操作。其中,异常标志位就是一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发生异常的标志位,当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时,则会触发移动终端进行重检操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发生异常断电时,该防盗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且其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S100、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发生异常断电,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00;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00;

步骤S200、移动终端防盗不开启;

步骤S300、判断移动终端中是否含有应急响应蓄电池,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400;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500;

步骤S400启用蓄电池;

步骤S500、记录异常标志位,当异常标志位为开启状态时,在移动终端重启后进行重检操作;

步骤S600、触发防盗操作,并执行步骤S700中的具体防盗行为;

步骤S700、开启防盗响铃;和/或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执行自动锁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主动防盗的特点,而且对于移动终端的保护方面更加全面,具有更好的防盗效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由于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保护的关键前提是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因此,在监听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的步骤之前,首先要向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如图5所示,其具体绑定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501、向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其中认证请求中包括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步骤S503、接收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步骤S505、记录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向电子设备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使电子设备发出信号时携带安全标志信息;

步骤S507、接收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电子设备的绑定。

其中,移动终端在与电子设备互相绑定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首先移动终端向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该认证请求中包含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电子设备在接收该认证请求后,根据认证请求中包括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是否已绑定其他设备,判断结果为是,则若拒绝则流程结束,判断结果为否,则接受并返回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及自身身份信息。移动终端记录电子设备的身 份信息并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与电子设备进行协商。电子设备记录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并返回第二认证接受信息。最终双方绑定完成。

实施例二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防盗方法包括:

步骤S703、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使移动终端监听约定匹配信号,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可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保证了移动终端进行自动检测。通过电子设备与移动终端进行配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约定匹配信号为WIFI信号,而安全标志信息携带于WIFI信号,且安全标志信息具体包括:携带于WIFI控制帧的子类型域Subtype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字段中的协商信息以及协商信息所在字段在Subtype中的位置信息,且Subtype的范围为0000~1001。其中,为了提高其安全性,可对协商信息所在字段进行随机分配,使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增加了不法分子进行克隆的难度。

由于与移动终端相配合并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基本前提是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因此,如图7所示,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的步骤之前,该防盗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1、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其中,如图8所示,其绑定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7011、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并获取认证请求中包括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步骤S7013、记录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步骤S7015、记录移动终端接受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后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

步骤S7017、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移动终端的绑定。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信息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信息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9所示,该防盗装置900包括:

监听模块901,用于监听一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

防盗模块903,用于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中,移动终端可通过监听模块901主动监听电子设备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当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则触发防盗模块903,由防盗模块903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装置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主动防盗,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财产进行了保护,避免了用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由于造成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能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的原因是当前信号太弱或者在传播过程中信号丢失,所以在防盗模块903触发防盗操作之前,需要检测模块检测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只有当信号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时,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才跳转为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触发移动终端执行触发防盗操作。因此,不但保证了在防盗过程中的准确性,,还避免了误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用户体验。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监听到的请求信号不一定为约定匹配信号,因此,该防盗装置还进一步设置了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判断请求信号是否为约定匹配信号。其中,如图10所示,该判断模块1000主要包括:

解析单元1001,用于解析请求信号,获取请求信号中的表示电子设备身 份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1003,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为移动终端的已绑定设备;

匹配单元1005,用于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进行匹配;

判定单元1007,用于当请求信号中的安全标志信息与预存安全标志信息匹配成功时,则判定请求信号为约定匹配信号。

因此,通过判断模块对电子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进行判断,可以判定该请求信号是否是由已绑定设备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防止了不法分子对约定匹配信号进行克隆,对移动终端的自动防盗造成干扰,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装置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处于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时,防盗模块903在执行防盗操作时,主要包括开启防盗响铃;和/或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执行自动锁屏;和/或限制移动终端执行系统备份程序、系统升级程序或者恢复出厂程序。其中,防盗标志位是一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恢复出厂设置的标志位。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盗装置对移动终端的保护范围更为全面,可以对移动终端内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便于用户在找回丢失的移动终端后继续使用。

一般地,在用户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终端突然断电的情况,以防该种情况发生,而用户却不自知,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防盗装置还还增加了:

保护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断电时,根据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

其中,保护模块在根据移动终端的蓄电情况进行保护处理时,首先要判断移动终端中是否含有应急响应蓄电池,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也跳转为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并直接触发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而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记录移动终端的异常标志位,当异常标志位为开启状态时,在移动终端重启后进行重检操作。其中,异常标志位就是一种判断移动 终端是否发生异常的标志位,因此,当移动终端发生异常时,则会触发移动终端进行重检操作。

由于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保护的关键前提是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因此,该防盗装置还包括: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其中,如图11所示,该第一绑定模块1100具体包括:

发送单元1101,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其中认证请求中包括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接收单元1103,用于接收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第一记录单元1105,用于记录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向电子设备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使电子设备发出信号时携带安全标志信息;

第一绑定单元1107,用于接收电子设备返回的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电子设备的绑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主动防盗的特点,而且对于移动终端的保护方面更加全面,具有更好的防盗效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实施例四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该防盗装置1200包括:

发送模块1203,用于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使移动终端监听约定匹配信号,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约定匹配信号时,触发防盗操作,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装置,可通过发送模块1203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保证了移动终端进行自动检测。通过电子设备与移动终端进行配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

其中,发送模块1203发出的约定匹配信号为WIFI信号,而约定匹配信 号中包括安全标志信息,且安全标志信息具体包括:携带于WIFI控制帧的子类型域Subtype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字段中的协商信息以及协商信息所在字段在Subtype中的位置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ubtype的范围为0000~100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其安全性,可对协商信息所在字段进行随机分配,使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增加了不法分子进行克隆的难度。

由于与移动终端相配合并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基本前提是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因此,如图12所示,该防盗装置还包括:

第二绑定模块120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二绑定模块1201具体包括:

获取单元1201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并获取认证请求中包括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第二记录单元12013,用于记录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其中第一认证接受信息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第三记录单元12015,用于记录移动终端接受第一认证接受信息后返回约定的安全标志信息;

第二绑定单元12017,用于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接受信息,完成与移动终端的绑定。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身份信息为: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信息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信息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方法更加明确,下面将就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流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首先,电子设备的发送模块要向移动终端发送约定匹配信号。移动终端中通过接收模块对约定匹配信号进行接收,并进一步通过判断模块对约定匹配信号中携带的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安全标志信息与已存储信息进行对比,判断该约定匹配信号是否来源于已绑定设备。当判断结果为否时,移动终端的防盗标志位跳转为开启状态,防盗功能开启,由防盗模块下发防盗指令,触发响铃单元开启防盗响铃;和/或触发短消息单元调用短信接口,向电子设备发送 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或触发锁屏单元执行自动锁屏。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盗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被动防盗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用户主动执行防盗操作,明显改善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更有利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