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889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刹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刹车制动稳固性高,且安全性极好的动力绞车刹车装置。
关于工业上应用的刹车装置,本发明人曾于85年8月15日以“吊重升降器的无动力刹车装置”在台湾申请专利,专利号为85212474,审查后现已核准专利,公告在台湾86年5月21日所出版的专利公报中,公告编号第306588号(其公告影印本如附件所示)。在该现有技术中,刹车制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要确保人员及其设备操作使用上的安全。
故本发明人并不以此即自我满足,乃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再构思研发创新出另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其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具有极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可提高刹车制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可确保人员及其设备操作使用上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包括有一减速箱,固设在动力绞车之上,其中央具有一可供马达轴芯穿伸出且可供下述一段轴伸入轴设的穿孔;一段轴,伸入减速箱的穿孔内,其面向该穿孔的该端侧壁设成齿与减速齿轮组啮接呈连动设置,而一段轴另一端侧壁设有可与下述的第二锲形块内齿啮合同动的齿;一弹性元件,套设在一段轴外,一段轴上并设有供弹性元件的一端部插设定位的孔;一第一锲形块,其中央具有可套在一段轴之上的孔,且面向弹性元件,第一锲形块面向弹性元件的该端面并设有可供弹性元件的端部插设定位的孔,设置时,第一锲形块相对弹性元件稍微旋压,第一锲形块相对弹性元件具有适当的回旋力,该第一锲形块的外缘设置有一可与减速箱所预设的摩擦面作接触的刹车片,及第一锲形块背向弹性元件的该端并向外突设一顶面具有若干个高、低起伏斜面的环座,环座的外壁复设有一对外突的凸掣体;第二锲形块,其中央具有孔且具有可与一段轴的齿啮合接触的内齿,第二锲形块面向第一锲形块的斜面及凸掣体亦具有相对的斜面及凸掣体,设置上有些微小的角度差;一离合器座,其中央面向马达轴芯的末端卡掣端部设有能与该卡掣端部作卡掣结合的卡掣孔,而内侧具有一对可顶推前述第一、二锲形块的凸掣体的突块;一轴衬,套在离合器座上所相对预设的衬座上定位,该轴衬的外侧端并受到减速箱后盖内侧的凸体所抵掣,减速箱后盖锁接在减速箱上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刹车装置,当马达运转时,可籍马达轴芯带动离合器座及第二锲形块与第一锲形块皆转动,致第一锲形块的刹车片脱离减速箱的摩擦面,使得刹车作用停止,以令受马达间接传动带动的钢索卷筒作卷动动作;而停止动力时,籍由钢索卷筒所吊的负载重物产生一逆转的拉力,使得第一锲形块产生反转推力推动第一锲形块的刹车片贴触减速箱的摩擦面,而迅即发生刹车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绝对的安全刹车效果,因为一旦动力源消失时(如按下马达停止钮或断电时),即会受到索轮侧负载重物的重力方向反作用拉力,致即刻产生刹车动作,所以,吊重使用上绝对安全,而当本实用新型空载不用时,其无论何时亦均处于刹车状态,故本实用新型为一绝对安全的机械式刹车制动状态,可提供动力绞车有一绝对安全的操作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举一最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视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合器座与锲形块的组装相对位置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正转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正转时的离合器座与锲形块的动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停止时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停止时的离合器座与锲形块的动作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反转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达反转时的离合器座与锲形块的动作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合机构拉起时可手动放钢索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减速箱 10、穿孔11、轴承 12、12A、扣环13、摩擦面2、弹性元件 3、一段轴 30、B11、孔31、3A、齿S1、卡掣端部A、B、锲形块 A1、齿A2、B40、斜面 A3、B41、凸掣体 B4、环座B1、凸缘 B2、孔 B3、刹车片4、离合器座40、卡掣孔41、突块42、衬座 5、轴衬6、减速箱后盖 60、凸体7、离合机构 S、马达轴芯D、减速齿轮组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分解图及其组装后的机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一减速箱1,固设在动力绞车之上,其中央具有一可供马达轴芯S穿伸出,且可供下述一段轴3伸入轴设的穿孔10,该穿孔10的内侧可供一轴承11组设,而一段轴3可穿经该轴承11后与减速齿轮组D啮接轴设,其伸入端以C形扣环12扣住而固定该轴承11的位置。
一弹性元件2(可采用涡形弹簧),套设在下述的一段轴3外,弹性元件2的一端插设在一段轴3上所预设的孔30定位,而该弹性元件2的另一侧则抵在下述第一锲形块B所突设的凸缘B1上而有反向推力存在,且其端部插在该凸缘B1上所设一孔B11内定位(如图3所示)。
一段轴3,伸入前述减速箱1的穿孔10,其面向该穿孔10的该端侧壁设成齿3A,可与减速齿轮组D啮接而呈连动设置,而该一段轴3的另一端朝向下述的第一锲形块B与第二锲形块A,该端的侧壁并设有齿31,可与下述的第二锲形块A内侧的孔缘内齿A1作啮合同动设置,该一段轴3套在该马达轴芯S外面,二者间并无直接连动的关系。而该马达轴芯S的末端设成非圆状的卡掣端部S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所表示的卡掣端部S1设成六角齿状,但此为实施范例而已,并不自我局限,先在此声明)。
一第一锲形块B,其中央面向一段轴3设有孔B2,可套在一段轴3之上,该孔B2内缘为平滑面,故与一段轴3之间无直接传动的关系,而其锲形块B的凸缘B1外缘突设有一可与减速箱1所预设的摩擦面13作摩擦接触或脱离的刹车片B3。另外,该锲形块B面向锲形块A的该端端面上突伸一顶面具设有若干个高、低起伏(斜度不同)斜面B40的环座B4,该环座B4的外壁相对端处复设有一对外突的凸掣体B41。
一第二锲形块A,其中央面向一段轴3设有孔缘内齿A1可与对应的一段轴3端侧的齿31啮合接触,故该一段轴3与第二锲形块A之间具有相互可以直接带动转动的关系,且以一组C形扣环12A将该第二锲形块A扣设在一段轴3上定位,藉以限制及防止锲形块A移位。另外,该第二锲形块A面向第一锲形块B环座B4上的斜面B40及凸掣体B41之处,亦具有相对应的斜面A2及凸掣体A3;但该等斜面A2及凸掣体A3与相对应的斜面B40及凸掣体B41间有些微小的角度差。
一离合器座4,其中央面向马达轴芯S的末端卡掣端部S1设有一对应该卡掣端部S1孔形的卡掣孔40,离合器座4可藉该卡掣孔40套在马达轴芯S的卡掣端部S1上,而可被马达轴芯S所带动旋转。另外,该离合器座4内配合锲形块A、B的凸掣体A3、B41,而于其座面内侧亦具有一对应的突块41(如图4所示),离合器座4若受到马达轴芯S带动旋转时(不管正转或反转),则锲形块A会因其凸掣体A3受到离合器座4内侧的突块41顶推,使得锲形块A跟着旋转,致一段轴3受到锲形块A的转动跟着同步带动,在一段轴3受锲形块A带动的同时,离合器座4又会立即以其突块41顶推到锲形块B的凸掣体B41,使得锲形块B亦跟着转动。
一轴衬5,套在离合器座4上所相对预设的衬座42上定位,该轴衬5的外侧端受到减速箱后盖6内侧的凸体60所抵掣,而且,减速箱后盖6锁接在减速箱1上定位,使得离合器座4的转动可达到极为稳固的传动效果。
籍该等设置,在组装时,因该弹性元件2受压,故当然会存有将第一锲形块B的刹车片B3推离摩擦面13的反向推力及倾向,但装设时,可于该第一锲形块B与弹性元件2之间以适当的回旋力设置(也就是说,将弹性元件2的一端插设在一段轴3所预设的孔30内后,其另一端稍作旋压后再与锲形块B的孔B11插设固定),使第一锲形块B相对弹性元件2存在着适度的反向回旋扭力,而有将第一锲形块B的刹车片B3拉近摩擦面13的倾向,且可使该反向扭力大于推力,故静止时,第一锲形块B的刹车片B3总会靠近摩擦面13,使其产生摩擦制动的作用,因此,在未动作的正常情况下,会随时保持刹车状态,此即如图3、4所示的状态。在图4中可以看出此时锲形块A的凸掣体A3与锲形块B的凸掣体B41未对正而有角度差,且离合器座4的突块41亦未与凸掣体A3、B41抵靠住,故相互间并未有推动的作用产生。
当使用者操作将重物(负载)吊起时,按压正转钮以使马达轴芯正转转动,而当马达运转带动其轴芯S转动时,即会立即带动离合器座4转动,且在瞬间离合器座4内的突块41顶推到锲形块A的凸掣体A3与锲形块B的凸掣体B41,使锲形块A、B同步受到带动转动(如图6所示),此时锲形块A因转动而带动一段轴3跟着同步转动,而一段轴3复与前述的减速齿轮组D啮接,所以能传动带动钢索卷筒转动卷收钢索,以将重物吊起。在此同时,因为第一锲形块B亦被带动转动致锲形块A、B问的角度差消失,而使锲形块B的较缓斜面会靠近锲形块A的较缓斜面(如图5所示),且其转动力量大于锲形块B所受的反向扭力,再加上弹性元件2的反向推力作用即促使第一锲形块B右靠(图5所示),故其刹车片B3脱离与摩擦面13的贴触制动作用,使能顺利吊起重物。而当动力停止时,马达轴芯S与离合器座4随即停止转动,故离合器座4的突块41即停止对凸掣体A3与B41的推动,此时重物的重力所产生的扭力经过钢索而拉动钢索卷筒欲回转,并经由减速齿轮组D传导给一段轴3及第二锲形块A皆欲回转,且实际上第二锲形块A也确实回转一极小段距离,然后随即停止,故瞬间第一、二锲形块B、A间的角度差又产生(如图8所示),且在此瞬间第二锲形块A的较陡斜面A2已推及第一锲形块B的较陡斜面B40,再加上前所述第一锲形块B所受弹性元件2的反向扭力作用,故第一锲形块B即被迫左移(如图7所示),而瞬即产生刹车片B3与摩擦面13贴触摩擦的制动作用,且重物扭力越大,第二锲形块A推动第一锲形块B的力量也越大,从而贴触刹车制动的力量也越大。
以上情形是指使用者将重物吊起至停止时之间的刹车作用,另有一种经常会使用到的情形是,将重物自高处吊下至低处停止,在此过程中,当使用者将重物吊至钢索末端的吊钩并使重物悬空时,即先产生以上所述及图7、8所表达的停止动力时的刹车作用;接着,使用者操作马达动力反转,使马达轴芯S及离合器座4皆反向转动,则瞬间,离合器座4内的突块41推及第一锲形块B的凸掣体B41且亦迅即推及第二锲形块A的凸掣体A3(如图10所示),而使第一、二锲形块B、A间的角度差消失,且锲形块B的较缓斜面重又靠近锲形块A的较缓斜面(如图9示),故第一锲形块B的刹车片B3即脱离与摩擦面13的贴触制动作用,使能顺利将重物吊下。请比较图9与图5,即知在借助动力吊起(重物)与吊下(重物)二种使用情形时,锲形块B皆稍微右移,停止刹车作用,而当动力停止时,皆迅即产生如图7所示的刹车作用。另外,在不吊重物亦不使用动力时,则如图3所示,亦存在着刹车作用。
由以上说明可知,当组装完成后本实用新型即存在着刹车作用,而当一旦启动马达运转时(无论正、逆转)刹车作用皆会停止,而当动力停止时或突然停电时,刹车作用随即产生,且重物愈重刹车力量愈大,如此方能确保使用上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亦可在减速箱1上安装有一手动离合机构7(请配合图2、11所示),当欲手动放钢索时(即不依赖马达动力放钢索时),可利用对该手动离合机构7的控制,将其离合把手拉起定位,使减速箱1内齿轮机构与一段轴3问的连动失效(如图11所示),致该减速箱1内的齿轮机构形成空转无法传动给一段轴3,因此,这一来钢索卷筒即不受刹车装置所控制而可将其上的钢索轻易拉出,达到手动放钢索的功能,当要进行动力收钢索(吊上)时,则只需要将离合把手放下即可。
综合言之,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在使用时,具有绝对的安全刹车效果,因为一旦动力源消失时(如按下马达停止钮或断电时),即会受到索轮侧负载重物的重力方向反作用拉力,致即刻产生刹车动作(如图7所示),所以,吊重使用上绝对安全,而当本实用新型空载不用时,其无论何时亦均处于刹车状态,故本实用新型为一绝对安全的机械式刹车制动状态,诚可提供动力绞车有一绝对安全的操作环境,功效上业已极为显著,足堪称谓为一极富实用创新进步性的发明。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减速箱,固设在动力绞车之上,其中央具有一可供马达轴芯穿伸出且可供下述一段轴伸入轴设的穿孔;一段轴,伸入减速箱的穿孔内,其面向该穿孔的该端侧壁设成齿与减速齿轮组啮接呈连动设置,而一段轴另一端侧壁设有可与下述的第二锲形块内齿啮合同动的齿;一弹性元件,套设在一段轴外,一段轴上并设有供弹性元件的一端部插设定位的孔;一第一锲形块,其中央具有可套在一段轴之上的孔,且面向弹性元件,第一锲形块面向弹性元件的该端面并设有可供弹性元件的端部插设定位的孔,设置时,第一锲形块相对弹性元件稍微旋压,第一锲形块相对弹性元件具有适当的回旋力,该第一锲形块的外缘设置有一可与减速箱所预设的摩擦面作接触的刹车片,及第一锲形块背向弹性元件的该端并向外突设一顶面具有若干个高、低起伏斜面的环座,环座的外壁复设有一对外突的凸掣体;第二锲形块,其中央具有孔且具有可与一段轴的齿啮合接触的内齿,第二锲形块面向第一锲形块的斜面及凸掣体亦具有相对的斜面及凸掣体,设置上有些微小的角度差;一离合器座,其中央面向马达轴芯的末端卡掣端部设有能与该卡掣端部作卡掣结合的卡掣孔,而内侧具有一对可顶推前述第一、二锲形块的凸掣体的突块;一轴衬,套在离合器座上所相对预设的衬座上定位,该轴衬的外侧端并受到减速箱后盖内侧的凸体所抵掣,减速箱后盖锁接在减速箱上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动力绞车的刹车装置,在动力绞车的减速箱内设有一段轴、弹性元件、二锲形块、离合器座等构件,当马达运转时,可藉马达轴芯带动离合器座及第二锲形块与第一锲形块皆转动,致第一锲形块的刹车片脱离减速箱的摩擦面,使得刹车作用停止;而停止动力时,藉由钢索卷筒所吊的负载重物产生一逆转的拉力,使得第一锲形块产生反转推力推动第一锲形块的刹车贴触减速箱的摩擦面,而迅即发生刹车作用。
文档编号B66D5/14GK2484297SQ0122914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5日
发明者黄事吉 申请人:川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