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908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升降通道内的上部配置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01820266的中国专利所揭示的电梯装置,具有升降通道;设置 在该升降通道内的一对轿厢导轨和一对配重导轨;被上述轿厢导轨导向并在上 述升降通道内升降的轿厢;被上述配重导轨导向并在上述升降通道内升降的配 重;在上述升降通道内的上部所配置的驱动装置本体、利用上述驱动装置本体 进行旋转的驱动滑轮、使上述轿厢及上述配重升降的驱动装置;巻挂在上述驱 动滑轮上、在上述升降通道内将上述轿厢及上述配重下吊的主索;在上述轿厢 的下部设置的一对巻挂上述主索的两个轿厢吊轮;设在上述配重的上部、巻挂 上述主索的配重吊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通道中沿铅垂方向看时,配置 在上述配重上方的上述驱动装置的上述驱动滑轮,被配置在一对上述配重导轨 的中心线与上述轿厢的侧面之间,并被配置在上述两个轿厢吊轮中的一个吊轮 的上方,上述驱动装置本体被配置在上述驱动滑轮的轿厢侧。采用了上述结构 的电梯装置,虽可以消除传统无机房电梯配置偏导器轮的必要,并减轻通过上 述主索施加于上述驱动装置上的偏负荷,但仍然存在着因为驱动装置须悬臂固 定在配重导轨中心线一侧,对配重导轨扭矩较大,造成固定装置相对复杂,以 及因为驱动滑轮和配重吊轮存在较大扭转角度,增加主索磨损并产生较大轿厢 震动等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一对配重导 轨和一根轿厢导轨共同固定驱动装置,并将驱动滑轮和配重吊轮配置在同一垂 直平面上的电梯装置,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驱动装置及其固定装置对配重导轨 的扭矩,同时消除主索不必要的侧向磨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梯装置,具有升降通道;设置 在该升降通道内的一对轿厢导轨和一对配重导轨;被上述轿厢导轨导向并在上 述升降通道内升降的轿厢;被上述配重导轨导向并在上述升降通道内升降的配 重;在上述升降通道内的上部所配置的曳引机、水平固定联接于上述曳引机输 出轴的驱动滑轮、包括上述曳引机和驱动滑轮并使轿厢和配重升降的驱动装置; 巻挂在上述驱动滑轮上、在上述升降通道内将上述轿厢及上述配重下吊的主索; 在上述轿厢的下部设置的一对巻挂上述主索的轿厢吊轮;设在上述配重的上部、 巻挂上述主索的配重吊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通道中沿铅垂方向看时, 处于上述配重上方的上述驱动滑轮斜向配置,其纵向中心平面与所述配重导轨 的中心线相交。
作为优选,上述驱动滑轮重心被配置在该重心所在高度的所述配重导轨的中 心线上。
作为优选,上述驱动装置通过主机固定装置与上述配重导轨和相对邻近的轿 厢导轨固定联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主索的主索紧固件之一固定设置在上述主机固定装 置上靠近上述相对邻近的轿厢导轨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延伸与上述配重吊轮的纵向中心平面重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上述主机固定装置由主机固定装置上部、主机固定装置
下部和该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弹性减震元件组成;作为所述驱动装置主体的曳引
机与主机固定装置上部直接固定联接,弹性减震元件将主机固定装置上部与主 机固定装置下部弹性联接在一起,主机固定装置下部同时固定在一对配重导轨 和相对临近配重导轨的 一根轿厢导轨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上述驱动滑轮重心的垂直投影与上述配重吊轮重心的
垂直投影以及上述配重重心的垂直投影重合;
同样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上述配重吊轮上巻挂的上述主索在上述主索紧固 件之一和配重吊轮之间那一段的位置和在上述驱动滑轮和配重吊轮之间的另一 段的位置相对于配重重心所在的一个纵向垂直平面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明显,包括
(1) 共同支撑驱动装置及其固定装置的配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受力均匀,驱 动装置及其固定装置对配重导轨的扭矩小。
(2) 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固定牢固,安全性高。
(3) 主索扭转小,侧向磨损少,提高主索使用寿命和电梯安全性,同时减 小电梯装置运行震动和噪音。


图l是本发明电梯装置的概略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3是从图2的A向观察该电梯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从图2的B向观察该电梯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的编号如下l-升降通道,2-轿厢导轨,3-配重导轨,4-轿厢,5-配重,6-曳引机,7-驱动滑轮,8-主索,9-配重吊轮,10-第一轿厢吊 轮,ll-第二轿厢吊轮,12-主机固定装置,13-第一主索紧固件,14-弹性减震 元件,15-主索在第一主索紧固件和配重吊轮之间的一段,16-主索在驱动滑轮 和配重吊轮之间的一段,17-第二主索紧固件,18-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9-主机 固定装置下部;以及,Y-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X-配重导轨的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 一个空心立柱状升降通道l;设置在 该升降通道1内的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配重导轨3;被轿厢导轨2导向并在升 降通道1内升降的轿厢4;被配重导轨3导向并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配重5; 在升降通道l内的上部所配置的作为驱动装置主体的戈引机6;中心轴水平固定 联接于上述戈引机6输出轴的驱动滑轮7;巻挂在驱动滑轮7上,并在升降通道 1内将轿厢4及配重5下吊升降的主索8;设置在轿厢4底部的一对巻挂主索8 的轿厢吊轮10、 11;设置在配重5的上部,巻挂主索8的配重吊轮9;设置在 配重5的上方,在上面固定安装曳引机6的主机固定装置12。
如图2所示,上述驱动滑轮7的重心所在的一个纵向平面与其中心轴正交, 该纵向平面是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上述一对配重导轨2在同一水平高度 上的连线即所谓的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
如图3所示,上述主机固定装置12由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主机固定装置 下部19和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弹性减震元件14组成;曳引机6与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直接固定联接,弹性减震元件14将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与主机固定装
置下部19弹性联接在一起,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同时固定在一对配重导轨3 和相对临近该对配重导轨3的一根轿厢导轨2上,该主机固定装置12水平设置。
接下来,结合附图3和附图4,沿主索8说明整个电梯装置的组成和基本结 构。从设置在轿厢4左侧的第二主索紧固件17出发,主索8首先沿铅垂方向下 行至第一轿厢吊轮10,向右绕该吊轮约1/4周后,水平跨过轿厢4的底面至第 二轿厢吊轮ll,向上绕该吊轮约1/4周后,沿大致铅垂方向上行至驱动滑轮7、 经先向上后向下巻挂驱动滑轮7约1 / 2周后,沿大致铅垂方向下行至配重吊轮 9,经先向下后向上巻挂配重吊轮9约1/2周后,沿大致铅垂方向上行至安装 在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上的第一主索紧固件13.
如图2所示,在上述升降通道1中沿铅垂方向看时,处于上述配重5上方 的上述驱动滑轮7水平斜向配置,其纵向中心平面Y与所述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 相交。不仅是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与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相交,为了减 小驱动滑轮7、曳引机6和主机固定装置12 —起对上述导轨,尤其是对配重导 轨的扭矩,本实施例将驱动滑轮7的重心(在图2中,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处 于表示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的线段之中点)配置得与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 十分接近。事实上,这样的配置方式同时也兼顾了使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 的延伸与配重吊轮9的纵向中心平面重合的需要,所谓配重吊轮9的纵向中心 平面,是指配重吊轮9的重心所在的一个与配重吊轮9中心轴正交的纵向平面。 显然,这样的配置同时减小了主索8在驱动滑轮7和配重吊轮9之间的扭转角 度,这样,既可以减小驱动滑轮7和配重吊轮9中心轴受到水平扭转,也可以 降低主索8和驱动滑轮7及配重吊轮9的磨损,同时提高电梯的乘坐舒适性。不难理解的是,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滑轮7重心的 垂直投影、上述配重吊轮9重心的垂直投影以及上述配重5重心的垂直投影三
者之间互相重合,而且,上述配重吊轮9上巻挂的上述主索8在上述第一主索 紧固件13和配重吊4仑9之间的那一4爻和在上述驱动滑轮7和配重吊轮9之间的 另一段的位置相对于配重5的重心所在的一个纵向垂直平面对称。这样配置的 好处是配重导轨3受力均匀,无偏载荷,配重5在配重导轨3内运行更加顺畅。 由于安装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在满足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与配重导 轨的中心线X相交的基本要求下,只要将驱动滑轮7的重心配置在其所在高度 的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上或将其尽量配置得与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接近,则整 个电梯装置的制作和安装不管是否能够兼顾如下技术要求,都是可以接受并能 够产生优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的(1)驱动滑轮的纵向中心平面Y的延伸与 配重吊轮9的纵向中心平面重合;(2)驱动滑轮7重心的垂直投影、配重吊轮9 重心的垂直投影以及配重5重心的垂直投影三者之间互相重合;(3 )配重吊轮9 上巻挂的主索8在第一主索紧固件13和配重吊轮9之间的那一段和在驱动滑轮 7和配重吊轮9之间的另一段的位置相对于配重5的重心所在的一个纵向垂直平 面对称。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升降通道(1);设置在该升降通道(1)内的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配重导轨(3);被上述轿厢导轨(2)导向并在上述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轿厢(4);被上述配重导轨(3)导向并在上述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配重(5);在上述升降通道(1)内的上部所配置的曳引机(6)、水平固定联接于上述曳引机(6)输出轴的驱动滑轮(7)、包括上述曳引机(6)和驱动滑轮(7)并使轿厢(4)和配重(5)升降的驱动装置;卷挂在上述驱动滑轮(7)上、在上述升降通道(1)内将上述轿厢(4)及上述配重(5)下吊的主索(8);在上述轿厢(4)的下部设置的一对卷挂上述主索(8)的轿厢吊轮(10、11);设在上述配重(5)的上部、卷挂上述主索(8)的配重吊轮(9),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通道(1)中沿铅垂方向看时,处于上述配重(5)上方的上述驱动滑轮(7)斜向配置,驱动滑轮纵向中心平面(Y)与所述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相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轮(7)重心被配置在该重心所在高度的所述配重导轨的中心线(X)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主机固定装置(12)与上述配重导轨(3)和相对邻近的轿厢导轨(2)固定联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索(8)的第一主索紧固件(13)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机固定装置(12)上靠近上述相对邻近的轿厢导轨(2)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轮纵向中心平面(Y)的延伸与所述配重吊轮(9)的纵向中心平面重合。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固定装置(12 )由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和该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弹 2由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和该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弹性减震元件(14)组成;作为所述驱动装置主体的曳引机(6)与主机固定装置 上部(18)直接固定联接,弹性减震元件(14)将主机固定装置上部(18)与 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弹性联接在一起,主机固定装置下部(19)同时固定 在一对配重导轨(3 )和相对临近配重导轨(3 )的一根轿厢导轨(2 )上。
7、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驱动滑轮(7)重心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配重吊轮(9)重心的垂直投影以及所述 配重(5)重心的垂直投影重合。
8、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配重吊轮(9)上巻挂的所述主索(8)在第一主索紧固件和配重吊轮之间的一 段(15 )和主索(8 )在驱动滑轮和配重吊轮之间的一段(16 )的位置相对于配 重(5)重心所在的一个纵向垂直平面对称。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一对配重导轨和一根轿厢导轨共同固定驱动装置,并将驱动滑轮和配重吊轮配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升降通道中沿铅垂方向看时,处于配重上方的驱动滑轮斜向配置,其纵向中心平面与所述配重导轨的中心线相交。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驱动装置及其固定装置对配重导轨的扭矩,同时消除主索不必要的侧向磨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明显,包括配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受力均匀,驱动装置及其固定装置对配重导轨的扭矩小;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固定牢固,安全性高;主索扭转小,侧向磨损少,提高主索使用寿命和电梯安全性,同时减小电梯装置运行震动和噪音。
文档编号B66B11/04GK201292187SQ20082016697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5日
发明者叶佳芳, 昱 朱, 高云龙, 黄文聘 申请人: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