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丝绳缠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7427阅读:18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丝绳缠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双梁桥式行车的钢丝绳缠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的钢丝绳是使用的两根钢丝绳分别缠绕,其主要的缺 点是在起吊过程中易造成两股钢丝绳不同步,导致钢丝绳报废。同时,该缠绕结构对钢丝 绳的磨损较大,钢丝绳更换频繁,且更换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 丝绳缠绕结构,采用一根钢丝绳的缠绕方式,通过动滑轮、定滑轮使钢丝绳自动进行受力调 节,使每股的受力一致。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丝绳缠绕结构,其包括小车、卷筒、吊钩、一根钢丝绳、 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小车的上端 和下端,动滑轮位于第一定滑轮下方,并通过钢丝绳的缠绕与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滚 筒连接,吊钩位连接于动滑轮下方,卷筒安装在小车内。所述钢丝绳两端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卷筒的两端,钢丝绳中间部分缠绕在第二定滑 轮上,将钢丝绳等分为左右两段,钢丝绳的左右两段分别从卷筒上的连接端起依次缠绕过 动滑轮、第一定滑轮再回绕到动滑轮,最后缠绕至第二定滑轮上,左右两段的缠绕结构相互 对称。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旋转卷筒,卷起或放下钢丝绳,使吊钩上升或下降。这种缠绕 结构能通过动滑轮、定滑轮进行自动调节,使钢丝绳的受力均勻,且更换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钢丝绳缠绕结构包括小车1、卷筒2、吊钩5、一根钢丝绳3、第一定 滑轮6、第二定滑轮7和动滑轮4。其中第二定滑轮7和第一定滑轮6分别固定在小车1的 上端和下端,动滑轮4位于第一定滑轮6的下方,并通过钢丝绳3的缠绕与第一定滑轮6、第 二定滑轮7和滚筒2连接,吊钩5连接于动滑轮4下方,卷筒2安装在小车内。该钢丝绳3 两端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卷筒2的两端,钢丝绳3中间部分缠绕在第二定滑轮7上,将钢丝绳 3等分为左右两段,钢丝绳3的左右两段分别从卷筒2上的连接端起依次缠绕过动滑轮4、 第一定滑轮6再回绕过动滑轮4,最后缠绕至第二定滑轮7上,左右两段的缠绕结构相互对 称。
权利要求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丝绳缠绕结构,其包括小车、卷筒、吊钩、一根钢丝绳和滑轮,所述卷筒安装在小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小车的上端和下端,动滑轮位于第一定滑轮下方,并通过钢丝绳的缠绕与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滚筒连接,吊钩位连接于动滑轮下方;所述钢丝绳两端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卷筒的两端,钢丝绳中间部分缠绕在第二定滑轮上,将钢丝绳等分为左右两段,钢丝绳的左右两段分别从卷筒上的连接端起依次缠绕过动滑轮、第一定滑轮再回绕到动滑轮,最后缠绕至第二定滑轮上,左右两段的缠绕结构相互对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梁桥式行车的小车钢丝绳缠绕结构,其包括小车、卷筒、吊钩、一根钢丝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小车的上端和下端,动滑轮位于第一定滑轮下方。钢丝绳两端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卷筒的两端,钢丝绳中间部分缠绕在第二定滑轮上,将钢丝绳等分为左右两段,钢丝绳的左右两段分别从卷筒上的连接端起依次缠绕过动滑轮、第一定滑轮再回绕到动滑轮,最后缠绕至第二定滑轮上,左右两段的缠绕结构相互对称。本结构通过旋转卷筒,卷起或放下钢丝绳,使吊钩上升或下降,能通过动滑轮、定滑轮进行自动调节,使钢丝绳的受力均匀,且更换方便。
文档编号B66D1/34GK201647885SQ20102016753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王中平 申请人:重庆宝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