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990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设于网络设备的机壳内,机壳设有自机壳内朝向机壳外延伸的风道。散热装置包括收容于风道内的风扇模组及固定于风道之一端的叶片模组。风扇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及与散热风扇固定的第一支架。叶片模组包括固定框及设于固定框内并可相对于固定框转动的复数叶片。当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由机壳外流向机壳内时,叶片模组之叶片在散热风扇之风力作用下扬起。当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由机壳内流向机壳外时,变换风扇模组在机壳内的安装方向使第一支架支撑叶片模组之叶片以保持风道畅通。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可以实现双向风流方向之间的切换,可有效节省成本,增加产品配置及升级的弹性。
【专利说明】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设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阶的网络设备,如高阶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产品,通常会安装在不同结构的机架产品上。不同结构的机架产品对网络设备的散热需求也不相同。为了配合不同机架产品的配置,设于网络设备内的散热装置通常要求具备不同风流方向的选择,例如,所述散热装置之风流方向需具备由机壳内流向机壳外及由机壳外流向机壳内两种不同风流方向之间的切换。为满足以上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网络设备上设计两种不同的风扇模组及相应的内部风道以支持不同的风流方向之需求。设计不同的风扇模组及不同的内部风道不但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同时,产品的配置及升级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使用一种风扇模组及一种风道就可以实现双向风流方向之间的切换,可有效节省成本,增加产品配置及升级的弹性。
[0004]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设于网络设备的机壳内,所述机壳设有自所述机壳内朝向所述机壳外延伸的风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模组及叶片模组。所述风扇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及与所述散热风扇固定的第一支架。所述叶片模组包括固定框及设于所述固定框内的复数叶片,所述叶片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转动。所述叶片模组固定于所述机壳之风道之第一端,所述风扇模组收容于所述机壳之风道内。当所述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第一风流方向时,所述叶片模组之叶片在所述散热风扇之风力作用下扬起,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当变换所述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第二风流方向时,变换所述风扇模组相对于所述叶片模组的安装方向使所述第一支架支撑所述叶片模组之叶片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
[0005]优选地,所述风扇模组包括旋转底座及滑动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之底部,所述滑动底座固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旋转底座可相对于所述滑动底座滑动并旋转。
[0006]优选地,所述旋转底座包括转轴,所述滑动底座设有滑槽及与所述滑槽相通的第一收容孔,所述转轴沿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收容孔内并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转动以变换所述风扇模组在所述机壳内的安装方向。
[0007]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壁,所述滑动底座定位于所述底壁。
[0008]优选地,所述旋转底座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转轴设有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相通的中心通孔,所述滑动底座设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与所述滑槽相通,所述托架之底壁设有定位槽,所述散热风扇之连接器之连接线卡入所述第一走线槽并穿过所述中心通孔卡入所述第二走线槽,所述连接器定位于所述定位槽。[0009]优选地,所述托架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散热风扇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侧壁。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框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每一个第一边框设有复数轴孔,每一个叶片之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所述轴孔配合使所述叶片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转动。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框之第一边框靠近所述轴孔处设有复数止挡部,当所述叶片扬起时,所述止挡部止挡所述叶片翻转。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通孔及设于所述通孔之两侧的边框,每一个边框设有复数齿部,每一个叶片之两端靠近所述定位轴之处设有挡片,当所述风扇模组变换安装方向时,所述齿部分别支撑所述挡片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
[0013]优选地,所述叶片模组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抵持于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机壳之间。
[0014]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可依据网络设备之散热需求自由变更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可适用于不同机架产品对网络设备的散热需求。当散热风扇正常运作或失效时,均可达到散热目的,保持系统最佳的散热效果。同时,所述散热装置之模组化设计,增加了产品配置及升级的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之示意图,此时,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由机壳外流向机壳内。
[0016]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之机壳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散热装置之风扇模组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之风扇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5是图3之风扇|吴组之旋转底座之不意图。
[0020]图6是图3之风扇模组之滑动底座之示意图。
[0021]图7是图3之风扇模组之滑动底座与托架之示意图。
[0022]图8是图3之风扇模组之散热风扇、第二支架及散热风扇之连接器连接线穿过旋转底座之示意图。
[0023]图9是图1之散热装置中的叶片模组之示意图。
[0024]图10是图9之叶片模组之爆炸示意图。
[0025]图11是图9之叶片示意图。
[0026]图12是当有一个散热风扇失效时,本发明之散热装置之散热效果示意图。
[0027]图13是图3之风扇模组之滑动底座与旋转底座结合示意图。
[0028]图14是图13中旋转底座沿滑动底座之滑槽滑动后之示意图。
[0029]图15是图3之风扇模组之散热风扇旋转示意图。
[0030]图16是图15之风扇模组之散热风扇旋转后的示意图,此时,第一支架远离托架。
[0031]图17是图16之风扇模组安装于电子设备之机壳的示意图,此时,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由机壳内流向机壳外。
[0032]图18所示为图17之局部放大示意图。[00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4]散热装置100
[0035]风扇模组10
[0036]散热风扇11
[0037]第一固定端111
[0038]第二固定端112
[0039]连接器113
[0040]连接线114
[0041]托架12
[0042]底壁121
[0043]收容空间1211
[0044]定位槽1212
[0045]定位台阶1213
[0046]第一^^槽1214
[0047]侧壁122
[0048]散热孔1221
[0049]第一支架13
[0050]定位通孔131
[0051]边框132
[0052]齿部1321
[0053]第二卡槽133
[0054]第二支架14
[0055]旋转底座15
[0056]固定板151
[0057]转轴152
[0058]中心通孔1521
[0059]第一走线槽153
[0060]第--块154
[0061]滑动底座16
[0062]固定部161
[0063]连接部162
[0064]滑动部163
[0065]滑槽1631
[0066]第一收容孔1632
[0067]第二收容孔1633
[0068]第二走线槽1634
[0069]第二卡块16 35
[0070]叶片模组20
[0071]固定框21[0072]第一边框211
[0073]轴孔2111
[0074]止挡部2112
[0075]第二边框212
[0076]卡勾2121
[0077]叶片22
[0078]定位轴221
[0079]挡片222
[0080]第一组叶片223
[0081]第二组叶片224
[0082]橡胶垫23
[0083]机壳200
[0084]风道300
[0085]第一端310
[0086]第二端320
[0087] 电子元器件400
[008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89]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之散热装置100设于网络设备之机壳200内,用于对所述网络设备内的电子元器件400实现散热功能。
[0090]所述机壳200设有复数风道300,所述风道300自所述机壳200内向所述机壳200外延伸。每一个风道300包括靠近机壳200内的第一端310及远离机壳200内的第二端3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壳200包括四个风道300,相应地,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四个散热装置100。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散热需求在机壳200内设置风道300的数量及对应的散热装置100之数量。
[0091]散热装置100包括风扇模组10及叶片模组20。风扇模组10收容于风道300内且与机壳200固定,叶片模组20固定于风道300之第一端310以开启或遮蔽所述风道300。
[0092]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模组10包括散热风扇11、托架12、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旋转底座15及滑动底座16。散热风扇11包括第一固定端111及第二固定端112。
[0093]托架12包括底壁121及与底壁121垂直连接的侧壁122。底壁121包括收容空间1211及与收容空间1211相通的定位槽1212。收容空间1211设有定位台阶1213,定位台阶1213上设有复数第一卡槽1214。侧壁122设有复数散热孔1221,用于实现机壳200内与机壳200外气流的流通,以将机壳200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0094]第一支架13包括定位通孔131及设于定位通孔131之两侧的一对边框132。每一边框132设有复数齿部1321。所述第一支架13之底部设有第二卡槽133。第二支架14之结构与第一支架13之结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支架14之边框不包含第一支架13之齿部1321。[0095]安装时,散热风扇11之第一固定端111固定于第一支架13,第二固定端112固定于第二支架14。散热风扇11之气流通过第一支架13及第二支架14之定位通孔131保持畅通。散热风扇11的数量与第一支架13及第二支架14之定位通孔131的数量一一对应。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11数量为两个,相应地,第一支架13及第二支架14之定位通孔131的数量亦为两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散热需求设置散热风扇11的数量及相应第一支架13及第二支架14的定位通孔131数量。
[0096]请同时参照图5,旋转底座15包括固定板151、沿固定板151垂直延伸形成的转轴152及设于固定板151之两端的第一卡块154。固定板151设有第一走线槽153,转轴152设有中心通孔1521,第一走线槽153自固定板151之一端的第一卡块154靠近转轴152的方向弯折延伸并与中心通孔1521相通。
[0097]请参照图6及图7,滑动底座16包括固定部161、连接部162、滑动部163及设于所述滑动部163之侧边的第二卡块1635。连接部162垂直连接于固定部161与滑动部163之间。滑动部163设有滑槽1631、分别设于滑槽1631之两端且与滑槽1631相通的第一收容孔1632与第二收容孔1633、及与第一收容孔1632相通的第二走线槽1634。第二走线槽1634自滑动部163之边缘朝第一收容孔1632的方向弯折延伸。安装时,将滑动底座16收容于托架12之收容空间1211内,滑动底座16之固定部161固定于收容空间1211之底部,图7中第二卡块1635分别与托架12之第一卡槽1214配合以将滑动底座16固定于托架12。 [0098]请同时参照图8,安装风扇模组10时,将散热风扇11之第二固定端112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支架14,散热风扇11之连接器113之连接线114卡入旋转底座15之第一走线槽153并沿第一走线槽153穿过转轴152之中心通孔1521,从而将连接器113穿过旋转底座15。将旋转底座15远离第一走线槽153之第一卡块154插入第二支架14的第二卡槽133以将所述旋转底座15之一端定位于第二支架14。将第一支架13与散热风扇11之第一固定端111固定使第一支架13之齿部1321背离散热风扇11,第二卡槽133与旋转底座15靠近第一走线槽153之第 ^块154配合,从而将旋转底座15固定于散热风扇11之底部。
[0099]接下来,将安装有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及旋转底座15的散热风扇11与安装有滑动底座16的托架12结合以形成风扇模组10。
[0100]将散热风扇11之连接器113之连接线114卡入滑动底座16之第二走线槽1634,连接器113固定于托架12之定位槽1212内,将旋转底座15之转轴152插入滑动底座16之滑槽1631内,推动散热风扇11使散热风扇11滑动至托架12内,旋转底座15之转轴152收容于滑动底座16之第二收容孔1633,通过螺丝(未图示)将第一支架13与第二支架14固定至托架12,从而将风扇模组10组装完成,如图3所示。
[0101]请同时参照图9及图10,叶片模组20包括固定框21及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框21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框21旋转的复数叶片22。本实施方式中,叶片22的数量与第一支架13之其中一个边框132之齿部1321的数量——对应。
[0102]请同时参照图11,每一个叶片22之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轴221,靠近所述定位轴221处分别突设有挡片222。本实施方式中,挡片222为梯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挡片222也可为三角形及其它形状。[0103]固定框21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211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212。所述对第一边框211设有复数轴孔2111,所述对第一边框211靠近轴孔2111处分别设有与轴孔2111对应的止挡部2112。当叶片22在散热风扇11之风力作用下被扬起时,所述止挡部2112防止叶片22翻转,以使叶片22能保持开启的状态。
[0104]安装时,叶片22两端之定位轴221分别收容于相应之轴孔2111内并可于所述轴孔2111内转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风扇模组10之散热风扇11为两个,相应地,叶片模组20包括第一组叶片223及第二组叶片224。图10所示第一组叶片223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组叶片223在风力的作用下被扬起。第二组叶片224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组叶片224在叶片22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0105]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框21之第二边框212分别设有多个卡勾2121,当叶片模组20安装于机壳200时,叶片模组20通过所述卡勾2121与机壳200上的卡槽(未图示)相配合以将叶片模组20固定于机壳200之风道300的第一端310。
[01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叶片模组20还包括橡胶垫23 (请参阅图10),所述橡胶垫23设于所述固定框21之第一边框211及第二边框212并包围所述固定框21。当将叶片模组20安装于机壳200时,所述橡胶垫23抵持于机壳200与固定框21之间,使网络设备之机壳200达到的制振、气密的功能。
[0107]请参照图1,当将散热装置100安装于机壳200时,将叶片模组20设于机壳200之风道300的第一端310并与机壳200固定,设于固定框21上的橡胶垫23被挤压以密封所述风道300之第一端310。将风扇模组10收容于机壳200之风道300内,散热风扇11之第一固定端111远离叶片模组20,即,第一支架13靠近风道300之第二端320。托架12与机壳200固定并遮挡所述风道300之第二端320。此时,叶片模组20之叶片2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
[0108]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两种风流方向,第一风流方向Dl (如图1所示)为由机壳200外流向机壳200内,第二风流方向D2 (如图17所示)与第二风流Dl方向相反,即,由机壳200内流向机壳200外。
[0109]当风流方向为第一风流方向D1,且散热风扇11正常运作时,因风流方向为从机壳200外流向机壳200内,叶片模组20之叶片22在散热风扇11之风力作用下被扬起,从而保持风道300畅通,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如图1所示。
[0110]当其中一组散热风扇11失效或将其中一个风扇模组10拔出进行更换时,由于所述风道300对应的叶片22失去风力吹拂作用,所述叶片22在重力作用自然下垂进而封闭对应的风道300,可有效防止其它正常运作的散热风扇11之气流通过所述风道300逆向回流形成风道300短路,影响散热效果,如图12所示。
[0111]当需将第一风流方向Dl切换至第二风流方向D2时,S卩,风流方向由机壳200内流向机壳200外,变换所述风扇模组10相对于所述叶片模组20的安装方向使所述第一支架13支撑所述叶片模组20之叶片22以保持所述风道300畅通。具体来说,首先,解除风扇模组10与机壳200之间的配合,取出风扇模组10。解除风扇模组10之托架12与第一支架13及第二支架14之间的配合,拉动散热风扇11使散热风扇11通过旋转底座15之转轴152沿滑动底座16之滑槽1631滑动至第一收容孔1632,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散热风扇11旋转180度,使第一支架13远离所述托架12之侧壁122,如图15所示。推动散热风扇11,使第二支架14固定于托架12之侧壁122,第一支架13固定于托架12之底壁121,如图15及图16所示。
[0112]请同时参照图17及图18,将旋转方向后的风扇模组10之第一支架13从风道300之第二端320伸入风道之第一端310,使得第一支架13之两边框132之齿部1321逐步伸入风扇模组10之固定框21内与相应的叶片22之两端的挡片222接触。所述齿部1321分别朝向机壳200内的方向推动相应的叶片22之两端的挡片222,使得叶片22相对于固定框21转动并逐渐向上扬起。当风扇模组10完全收容于风道300内时,所述齿部1321顶住并撑起相应之叶片22上的挡片222,使得叶片22始终保持开启的状态。将风扇模组10与机壳200固定,此时,不论在散热风扇11是正常运行状态或是失效状态,风道300均保持畅通,热量随着散热风扇11之风流从机壳200内散发至机壳200外,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0113]本发明的散热装置100,可依据网络设备之散热需求自由变更散热风扇11之风流方向,可适用于不同机架产品对网络设备的散热需求。当散热风扇11正常运作或失效时,均可达到散热目的,保持是统最佳的散热效果。同时,所述散热装置100之模组化设计,增加了产品配置及升级的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设于网络设备的机壳内,所述机壳设有自所述机壳内朝向所述机壳外延伸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风扇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及与所述散热风扇固定的第一支架 '及 叶片模组,包括固定框及设于所述固定框内的复数叶片,所述叶片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转动; 其中,所述叶片模组固定于所述机壳之第一端,所述风扇模组收容于所述机壳之风道内; 当所述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第一风流方向时,所述叶片模组之叶片在所述散热风扇之风力作用下扬起,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 当变换所述散热风扇之风流方向为第二风流方向时,变换所述风扇模组相对于所述叶片模组的安装方向使所述第一支架支撑所述叶片模组之叶片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组包括旋转底座及滑动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扇之底部,所述滑动底座固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旋转底座相对于所述滑动底座滑动并旋转。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包括转轴,所述滑动底座设有滑槽及与所述滑槽相通的第一收容孔,所述转轴沿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收容孔内并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转动以变换所述风扇模组在所述机壳内的安装方向。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壁,所述滑动底座定位于所述底壁。
5.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转轴设有与所述第一走线槽相通的中心通孔,所述滑动底座设有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与所述滑槽相通,所述托架之底壁设有定位槽,所述散热风扇之连接器之连接线卡入所述第一走线槽并穿过所述中心通孔卡入所述第二走线槽,所述连接器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6.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散热风扇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侧壁。
7.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每一个第一边框设有复数轴孔,每一个叶片之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所述轴孔配合使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转动。
8.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之第一边框靠近所述轴孔处设有复数止挡部,当所述叶片扬起时,所述止挡部止挡所述叶片翻转。
9.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通孔及设于所述通孔之两侧的边框,每一个边框设有复数齿部,每一个叶片之两端靠近所述定位轴之处设有挡片,当所述风扇模组变换安装方向时,所述齿部分别支撑所述挡片以保持所述风道畅通。
10.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模组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抵持于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机壳之间。
【文档编号】H05K7/20GK103974597SQ20131003841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廖峰谅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