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43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座及一冷凝管,冷凝管环设于散热座上,冷凝管包含一第一穿入段、一第二穿入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二连接段,第一穿入段与第二穿入段分别贯穿散热座,且第一穿入段及第二穿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两端以形成一封闭循环,第一穿入段与第二穿入段形成有一高度差,并使第二连接段与散热座底部间形成一倾斜角。以此散热座直接贴接热点,并经由循环式的冷凝管穿设于散热座,将热迅速传递到远离热点的散热座位置,而使热量更快速且均匀地排出。
【专利说明】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高功率的电子组件的可循环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有许多的产品或设备需要用到较高功率的电子组件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聚光型太阳能电池(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或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igh BrightnessLED)等。这些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必需适时地排除,以避免热量因散热效率不彰而持续堆积热能,进而使电子组件性能下降进而受损。
[0003]为了避免过热现象发生,通常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散热器(heat sink)并强制使空气对流进行直接散热。此外,近年来也发展出一种通过一水冷板紧贴热源,并使用一马达驱动液体循环流经水冷板吸收热量后,再把热量散发传递到环境中,以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然而上述液冷方式虽然具有热阻低、传递热容量大及传输距离较远等特性。然而由于水冷板设计的局限以及液体温度容易升高,也没有良好媒介可以进一步将热量传送至外界。因此传统水冷板的设计不易与高功率产品配合使用,且效果仍不尽理想。
[0004]有鉴于此,若能提供一种两项流散热结构,通过循环式的散热装置,使液冷散热更能够具有均匀的散热效果,并达到具有更低的热阻和更好的散热性能,应为一最佳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通过散热座直接贴接热点,并经由循环式的冷凝管穿设于散热座,将热量迅速传递到远离热点的散热座位置,而使热量更快速且均匀地排出。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0007]一散热座;以及
[0008]一冷凝管,环设于该散热座上,该冷凝管包含一第一穿入段、一第二穿入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二连接段,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分别贯穿该散热座,且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的两端以形成一封闭循环,其中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形成有一高度差,并使该第二连接段与该散热座底部间形成一倾斜角。
[0009]进一步地,其中该冷凝管更包含一输入口,供输入一流体介质。
[0010]进一步地,其中该流体介质为冷媒。
[0011]进一步地,其中该倾斜角的角度介于10°至70°之间。
[0012]进一步地,其中该散热座更包含复数散热片及一底座,每一该散热片直立且间隔地设置于该底座上。
[0013]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垂直的贯穿每一该散热片,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分别位于各该散热片的外侧。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0015]一散热座;以及
[0016]一冷凝管组件,环设于该散热座,该冷凝管组件包含复数冷凝管及复数衔接段,每一该冷凝管具有一第一穿入段、一第二穿入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二连接段,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分别贯穿该散热座,且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其中每一该衔接段与每一该第一连接段连接,使该冷凝管组件形成一封闭循环,每一该第一穿入段与每一该第二穿入段形成有一高度差,并使每一该第二连接段与该散热座底部形成一倾斜角。
[0017]进一步地,其中每一该第一连接段直立地与每一该第一穿入段连接。
[0018]进一步地,其中每一该衔接段与每一该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制成。
[0019]进一步地,其中该冷凝管组件更包含一输入口,供输一流体介质,该流体介质为冷媒。
[0020]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
[0021]1.成倾斜设置的冷凝管/冷凝管组件,使风向从靠近入风口的第一穿入段吹向远离入风口的第二穿入段,进而使热点所产生的废热带往出风口。也就是说,冷凝管已将废热传导至靠近入风口侧,通过风扇再将废热带离散热座出风口侧,因此使散热座可以达到均匀且快速散热的效果。
[0022]2.根据热传原理(principles of heat transfer),当散热座将废热传递至冷凝管/冷凝管组件时,成封闭循环的冷凝管管内的流体介质温度相同,使冷凝管/冷凝管组件与散热片的每一个接触点温度接近相同,因此较靠近底座(吸热端)的温度十分容易将其高温传导至低温的散热片(散热端),以达到将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迅速传导远离散热座的散热片上。
[0023]3.冷凝管组件呈间隔的穿设于散热座,依据所需传导的效率设置,并不受限,如此有效的引导废热至散热装置远离热点的地方,因此散热座底部的各个热源的废热可以更轻易得到良好散热效果,不会受到高功率产品(多个热源)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应用于一电路基板的示意图。
[0025]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上视图。
[0027]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8]图5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30]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1]图8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上视图。
[0032]图中,100、100’散热装置
[0033]10电路基板
[0034]20电子组件
[0035]200散热座
[0036]210散热片
[0037]220 底座
[0038]300、300a、300b 冷凝管
[0039]310、310a、310b 第一穿入段
[0040]320、320a、320b 第二穿入段
[0041]330、330a、330b 第一连接段
[0042]340、340a、340b 第二连接段
[0043]350、550 输入口
[0044]400流体介质
[0045]500冷凝管组件
[0046]510衔接段
[0047]L高度差
[0048]A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50]如图f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之立体、剖视、上视及侧视图。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00,用以冷却安装于一电路基板10的至少一电子组件20。如图1所不,电路基板10较佳为应用在绝缘棚双极型晶体管管(IGBT)的基板,电路基板10较佳会有不同时段作功的数个电子组件20,例如芯片等。然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基板10亦可为聚光型太阳能电池、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应用的高功率型工业用板。
[0051]散热装置100包括一散热座200及一冷凝管300。散热座200与所述电路基板10的所述电子组件20贴接,以将电子组件20所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座200。冷凝管300环设于散热座200上。如图广图4所示,成中空环状的冷凝管300包含一第一穿入段310、一第二穿入段320、一第一连接段330及一第二连接段340。第一穿入段310与第二穿入段320分别贯穿散热座200,且第一穿入段310及第二穿入段3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段330与第二连接段340的两端以形成一封闭循环(未标示)。冷凝管300为易导热的金属制成,例如:铜、钢或其合金等,且冷凝管300的第一穿入段310、第二穿入段320、第一连接段330及第二连接段340是以焊接或套合等方式连接形成中空的封闭循环。
[0052]散热座200更包含复数散热片210及一底座220。每一散热片210直立且间隔地设置于底座220上。散热座200材质包含铝挤、铝合金或其他导热性能佳的材质,且每一散热片210较佳与底座220 —体成型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入段310及第二穿入段320较佳垂直的贯穿每一散热片210,第一连接段330与第二连接段340分别位于各散热片210的外侧。
[0053]如图2或图4所示,第一穿入段310与第二穿入段320形成有一高度差L,使风向从靠近入风口(图未绘示)的第一穿入段310吹向远离入风口的第二穿入段320,进而使热点所产生的废热带往出风口端。也就是说,冷凝管300已将废热传导至靠近入风口(图略)侧,通过风扇(图略)再将废热带离散热座200出风口侧,因此可以达到均匀且快速散热的效果。此外,逆风倾斜设置的冷凝管300,使第二连接段340与散热座200底部间亦形成一倾斜角A。此倾斜角A的角度介于10°至70°之间,使散热座200从底座220 (吸热端)通过倾斜的冷凝管300将热量迅速地带离至每一散热片210 (散热端)的远处。进一步地,当散热座200将废热传递至冷凝管300时,成封闭循环的冷凝管300管内的流体介质(未绘示)温度相同,使冷凝管300与散热片210的每一个接触点温度接近相同,因此较靠近底座220 (吸热端)的温度十分容易将其高温传导至低温的散热片210 (散热端),以达到将电子组件(未绘示)所产生的废热迅速传导远离散热座200的散热片210上。
[0054]冷凝管300更包含一输入口 350,供输入一流体介质400,如图2所示。此流体介质400包含但不限于冷媒。当实际操作时,可将流体介质400视工作情况定时补充或于开机状态随时提供。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座200直接接触电子组件20(热点)所产生的热,通过循环式的冷凝管300穿设于散热座200不同的部位,倾斜的将热传递到散热座200远离热点的部位,使温度能更迅速且均匀的分布在散热座200散热端各处,以有效提高高功率产品的散热效率。
[0055]如图5?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另一角度立体图、剖视图及上视图。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00’,包括一散热座200及一冷凝管组件500。冷凝管组件500环设于散热座200。冷凝管组件500包含复数冷凝管300a、300b (在此仅标示2组,以此类推)及复数衔接段510。在本实施例中,较佳为四个冷凝管,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一冷凝管300a、300b具有一第一穿入段310a、310b、一第二穿入段320a、320b、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及一第二连接段340a、340b。第一穿入段310a、310b与第二穿入段320a、320b分别贯穿散热座200,且第一穿入段310a、310b及第二穿入段320a、320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段330a、330b与第二连接段340a、340b的两端。
[0056]冷凝管组件500为易导热的金属制成,例如:铜、钢或其合金等。每一衔接段510与每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连接。如图5及图8所示,冷凝管组件500的每一第一穿入段310a、310b、每一第二穿入段320a、320b、每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每一第二连接段340a、340b及每一衔接段510是以焊接或套合等方式连接形成中空的封闭循环。散热座200包含复数散热片210及一底座220,其材质与结构请参前述实施例所陈,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穿入段320a、320b及每一第二穿入段320a、320b较佳垂直的贯穿每一散热片210。每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与每一第二连接段340a、340b分别位于散热片210的外侧。
[0057]如图7所示,第一穿入段310a、310b与第二穿入段320a、320b形成有一高度差L,使风向从靠近入风口(图略)的第一穿入段310a、310b吹向远离入风口的第二穿入段320a、320b,进而使热点所产生的废热带往出风口端,因此可以达到均匀且快速散热的效果。此外,逆风倾斜且间隔设置的每一冷凝管组件500,使每一第二连接段340a、340b与散热座200底部形成一倾斜角A。此倾斜角A的角度介于10°至70°之间,使散热座200从底座220 (吸热端)通过倾斜的冷凝管组件500将热量迅速地带离至每一散热片210 (散热端)的远处。进一步地,当散热座200将废热传递至冷凝管组件500时,成封闭循环的冷凝管组件500管内的流体介质400温度相同,使每一冷凝管300a、300b与散热片210的每一个接触点温度接近相同,因此较靠近底座220 (吸热端)的温度十分容易将其高温传导至低温的散热片210 (散热端),以达到将电子组件(未绘示)所产生的热迅速传导远离散热座200的散热片210上(根据热传导率)。
[0058]每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较佳直立地与每一第一穿入段310a、310b连接。进一步地,每一衔接段510较佳与每一第一连接段330a、330b —体成型制成,流体介质400可在此汇流后再分别进入各第一穿入段310a、310b及各第二穿入段320a、320b。冷凝管组件500更包含一输入口 550,供输入一流体介质400,如图7所不。此流体介质400包含但不限于冷媒。
[0059]综上所述,冷凝管组件500呈间隔的穿设于散热座200,可依据所需传导的效率设置冷凝管300a、300b数量,并不受限,如此有效的引导废热至散热装置100’远离热点的地方,因此散热座200底部的各个热源(图略)的废热可以更轻易得到良好散热效果,不会受到高功率产品的限制。
[006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座;以及 一冷凝管,环设于该散热座上,该冷凝管包含一第一穿入段、一第二穿入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二连接段,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分别贯穿该散热座,且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的两端以形成一封闭循环,其中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形成有一高度差,并使该第二连接段与该散热座底部间形成一倾斜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凝管更包含一输入口,供输入一流体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介质为冷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角的角度介于10°至7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座更包含复数散热片及一底座,每一该散热片直立且间隔地设置于该底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垂直的贯穿每一该散热片,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分别位于各该散热片的外侧。
7.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座;以及 一冷凝管组件,环设于该散热座,该冷凝管组件包含复数冷凝管及复数衔接段,每一该冷凝管具有一第一穿入段、一第二穿入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二连接段,该第一穿入段与该第二穿入段分别贯穿该散热座,且该第一穿入段及该第二穿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其中每一该衔接段与每一该第一连接段连接,使该冷凝管组件形成一封闭循环,每一该第一穿入段与每一该第二穿入段形成有一高度差,并使每一该第二连接段与该散热座底部形成一倾斜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一连接段直立地与每一该第一穿入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衔接段与每一该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制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凝管组件更包含一输入口,供输一流体介质,该流体介质为冷媒。
【文档编号】H05K7/20GK204104281SQ20142053027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连拓邦, 王弋青, 许博豪 申请人:冠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