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470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当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启动运行,能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汽液两相流体进行分离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当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投入运行,冷却水箱内的介质温度将逐渐升高,待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系统管路内开始出现蒸汽,然后汽液两相流体在管路内一起向上流动,越靠近出口的位置,管内的含汽率越高,循环速度也越快。从而在系统管路的出口处,两相流体与冷却水箱内的水之间产生流动冲击,引起较大的波动,而管路内的高温蒸汽也可能与管外的冷却水换热而产生水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该汽水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当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启动运行,汽水分离器能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汽液两相流体进行分离,使蒸汽顺畅地排放,分离出的水则回落进行再次循环,同时可以减小因蒸汽泡破碎而导致的管路系统的振动并缓解水击问题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包括顶盖和上下贯通的筒体,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方,所述顶盖与所述筒体之间留有分离通道,输送两相流体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所述管路上端开口朝向顶盖。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顶盖纵截面为圆弧形,弧形的开口朝向筒体的方向。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支柱,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支柱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抗震拉杆。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抗震拉杆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的抗震拉杆之间的角度不小于120°。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抗震拉杆通过设置在筒体上的环板安装在所述筒体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下部设置有圆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器采用筒体将管路内流出的工质与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隔离,一方面避免水箱内的水发生振动,另一方面在管路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个保温夹层,抑制冷却水与管路内蒸汽间的换热,从而缓解水击问题的发生。此外,上述保温夹层也起到扩容的作用,汽液两相流体的流速降低,阻力减小,能够有利于提高自然循环能力;在筒体上方设置折流顶盖,迫使管路出口的汽液两相流动突然改变方向,利用惯性原理实现汽水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的俯视图。

上述附图中,1、上筒体;2、法兰;3、下筒体;4、顶盖;5、支柱;6、抗震拉杆;7、环板;8、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用新型汽水分离器,设置于冷却水箱内,用于分离汽液两相流体,减少水击等不利情况,该汽水分离器包括顶盖4和上下贯通的筒体,所述顶盖4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方,所述顶盖4与所述筒体之间留有分离通道,输送两相流体的管路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所述管路上端开口朝向顶盖4。当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启动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汽液两相流体通过管路输送,该管路的出口正对汽水分离器的顶盖4,沿着本汽水分离器的筒体轴向流动的流体前进方向受阻,变向为沿着顶盖4与筒体之间的分离通道前进,在此过程中,两相流体中的汽体和液体的惯性不同,从而实现分离,使蒸汽顺畅地排放,分离出的水则回落进行再次循环,减小因蒸汽泡破碎而导致的管路系统的振动并缓解水击问题的发生。

所述筒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从而筒体将管路内流出的工质与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隔离,一方面避免水箱内的水发生振动,另一方面在管路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个保温夹层,抑制冷却水与管路内蒸汽间的换热,从而缓解水击问题的发生。

所述顶盖4纵截面为圆弧形,弧形的开口朝向筒体的方向,筒体上部设置支柱5,所述顶盖4安装在所述支柱5上,所述筒体和顶盖4之间的空间即为分离通道。如此,能够保证两相流体中的液体沿着顶盖4的弧度由顶盖4边缘滴落,气体由分离通道横向排出,实现汽液分离。

出于抗震安全需求,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抗震拉杆6,所述抗震拉杆6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的抗震拉杆6之间的角度不小于120°,所述抗震拉杆6通过设置在筒体上的环板7安装在所述筒体上,环板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拉杆的力直接作用在筒体上,因此,先在筒体外焊一个垫板,再焊接一个环状的结构,拉杆焊接在最外侧的环板上。此外,为便于吊装,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吊耳8。所述筒体下部设置有圆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2通过法兰3连接。上述圆孔设置在下筒体2上,该圆孔分为进行汽水分离时起到疏水作用的大圆孔和在设备检修时起到排水作用的小圆孔,所述大圆孔的标高高于小圆孔。顶盖半径≥1146mm,厚度10-20mm。上筒体内径800mm,总高度1900-1990mm,厚度18-20mm,上筒体上部加工四个支柱,支柱高度300-400mm,支柱宽度40-50mm。中间法兰内径800mm,外径1075-1100mm,高度60-70mm,圆周方向均布加工24个直径20mm的螺栓孔。下筒体内径800mm,总高度2500-2550mm,厚度18-20mm,上筒体下部设置8个直径为158mm和两个直径为40mm的圆孔。抗震拉杆长度800-1500mm,拉杆额定负载≥100KN。吊耳长度137mm,宽度100mm,厚度20mm,吊孔直径50mm。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