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251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卷筒纸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卷筒纸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作为物流标签的标签纸,卷筒标签纸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将纸张涂覆胶水后烘干后收卷,在纸张与覆膜贴合的过程中先将带胶的纸张预热使得胶融化,然后将覆膜贴合在纸张上,这种生产工艺的缺点是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的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包括相向传输的纸张传输辊组和覆膜传输辊组;所述纸张传输辊组下方设置有用于给传输中的纸张下表面涂覆胶水的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与覆膜传输辊组之间上方设置有贴合辊组;所述贴合辊组用于将纸张和覆膜挤压贴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胶装置包括胶水槽、底部浸在胶水槽内的匀胶辊、位于匀胶辊上方与匀胶辊反向转动的涂胶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液位平衡装置;所述液位平衡装置包括与胶水槽在底部连通且液位齐平的补胶槽、通过输胶管给补胶槽补充胶水的补液箱;所述补胶槽的侧壁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输胶管上安装有流量计和补液阀;所述流量计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通过导线传输给所述补液阀的控制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胶装置包括上胶辊,所述上胶辊包括中空的位于纸张正下方的上胶筒、可转动地套在所述上胶筒外的网面涂胶筒;所述上胶筒的底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长条状出胶口;所述上胶筒的端面设置有注胶口;所述涂胶筒的表面均匀地植入有涂胶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胶筒的相对于设有注胶口的端面设置有压力口;所述上胶筒外设置有连通到压力口的微型充气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涂胶辊的侧边设置有吸胶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涂胶筒的侧边设置有吸胶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胶装置包括吸胶纱布、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松卷辊、收卷辊、下传输辊和上传输辊;所述下传输辊与所述松卷辊平齐设置;所述上传输辊位于下传输辊的正上方;所述收卷辊与所述上传输辊齐平;缠绕在所述松卷辊上的纱布经过所述下传输辊、上传输辊后缠绕在所述收卷辊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滑板以及控制所述滑板滑动的液压缸;所述松卷辊、收卷辊、下传输辊和上传输辊固定在所述滑板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上胶装置的上胶厚度的厚度传感器;所述厚度传感器与所述液压缸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申请的湿覆上胶装置,在给纸张涂覆胶水后直接覆盖粘贴覆膜,免去了加热装置,节约了生产成本;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在涂胶过程中,通过液位平衡装置和吸胶装置严格控制涂胶量,提高了卷筒纸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中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纸张传输辊组;20、覆膜传输辊组;30、上胶装置;40、贴合辊组;50、纸张;60、覆膜;31、胶水槽;32、匀胶辊;33、涂胶辊;70、液位平衡装置;72、输胶管;71、补胶槽;34、上胶辊;35、上胶筒;36、涂胶筒;37、充气泵;80、吸胶装置;81、纱布;82、底座;83、松卷辊;84、收卷辊;85、下传输辊;86、上传输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一种卷筒纸湿覆上胶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相向传输的纸张传输辊组10和覆膜传输辊组20;所述纸张传输辊组10下方设置有用于给传输中的纸张下表面涂覆胶水的上胶装置30;所述上胶装置30与覆膜传输辊组20之间上方设置有贴合辊组40;所述贴合辊组40用于将纸张50和覆膜60挤压贴合。纸张50和覆膜被挤压贴合后由传输辊组拉伸传输收卷形成卷筒纸。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胶装置30包括胶水槽31、底部浸在胶水槽31内的匀胶辊32、位于匀胶辊32上方与匀胶辊32反向转动的涂胶辊33。匀胶辊由电机控制匀速转动,将胶水槽31内的胶水沾到表面,通过转动将胶水涂到涂胶辊33上,涂胶辊与传输中的纸张接触将胶水涂覆在纸张的下表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水槽31的一侧设置有液位平衡装置70;所述液位平衡装置70包括与胶水槽31在底部连通且液位齐平的补胶槽71、通过输胶管72给补胶槽71补充胶水的补液箱72;所述补胶槽71的侧壁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输胶管72上安装有流量计和补液阀;所述流量计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通过导线传输给所述补液阀的控制器。胶水槽31和补胶槽71内的胶水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会保持一致,通过监测补胶槽71的胶水量来补充胶水,一方面可以保持胶水槽31的胶水水位,避免胶水槽31内的胶水量的波动,影响匀胶辊32浸入胶水槽31的深度,另外通过补胶槽71来补充胶水量也可以进一步避免胶水槽31内的胶水波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胶装置30还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例如所述上胶装置30包括上胶辊34,所述上胶辊34包括中空的位于纸张正下方的上胶筒35、可转动地套在所述上胶筒35外的网面涂胶筒36;所述上胶筒35的端面设置有注胶口;所述上胶筒35的底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长条状出胶口;所述涂胶筒36的表面均匀地植入有涂胶绒。优选地,所述出胶口由一排出胶孔组成;胶水从注胶口注入口从出胶口流出,随着涂胶筒36的转动,胶水布满涂胶筒的表面,胶水涂量的多少可通过注胶量来控制。

胶水涂量的多少还可通过其他装置结构实现,例如所述上胶筒35的相对于设有注胶口的端面设置有压力口;所述上胶筒35外设置有连通到压力口的微型充气泵37。通过充气泵37调节上胶筒35内的压力大小来控制出胶口的胶水流量的大小,从而控制涂胶筒36的涂胶量。

在上述上胶装置的两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涂胶辊33和涂胶筒36的侧边设置有吸胶装置80。

优选地,所述吸胶装置80包括吸胶纱布81、底座82、固定在底座82上的松卷辊83、收卷辊84、下传输辊85和上传输辊86;所述下传输辊85与所述松卷辊83平齐设置;所述上传输辊86位于下传输辊85与的正上方;所述收卷辊84与所述上传输辊86齐平;缠绕在所述松卷辊83上的纱布81经过所述下传输辊85、上传输辊86后缠绕在所述收卷辊84上。纱布与涂胶辊33或涂胶筒36的距离为需求的涂胶厚度,涂胶厚度小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底座82使得纱布与涂胶辊33或涂胶筒36的距离减小,涂胶厚度大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底座82使得纱布与涂胶辊33或涂胶筒36的距离增大;当涂胶厚度大于设定厚度的时候,多余的胶会与纱布接触,被纱布吸收,以此来吸收多余的胶水,控制涂胶量。

在上述实时方式中,为了方便地控制吸胶装置80与涂胶辊33或涂胶筒36的距离,所述底座82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滑板以及控制所述滑板滑动的液压缸;所述松卷辊83、收卷辊84、下传输辊85和上传输辊86固定在所述滑板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82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上胶装置30的上胶厚度的厚度传感器;所述厚度传感器与所述液压缸的控制器信号连接。具体地,所述厚度传感器安装在涂胶辊33或涂胶筒36的附近,用于感应涂胶的厚度,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用于显示涂胶厚度的显示屏,方便操作人员直观地查看以实时调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