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1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整个核电站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电站中,反应堆压力容器固定并支承堆内构件、堆芯部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堆顶结构等;在安全壳内,为了有效的固定反应堆压力容器,保证整个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必须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结构。
ACP1000是国产三代核电技术,由于增加了堆腔淹没系统,使得堆腔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部分直径增大,使得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腔尺寸不匹配,现有的支承结构已不适用,需要对支承进行改进,使支承座在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腔周围,同时又与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支垫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可以实现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解决了核电站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腔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尺寸不匹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环、支承支座以及通风接口,其中,支承环包括上法兰、下法兰、内腹板以及外腹板,上法兰和下法兰整体为环形板结构,其通过内腹板和外腹板焊接固定;在上法兰上沿周向均匀分布3 8个向下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且每个支承支座所对应处的上法兰、下法兰以及外腹板均向外延伸,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且该支承结构的端部设有通风接口 ;支承环中的下法兰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并通过穿过下法兰的螺旋千斤顶调整支承环的标高和水平度;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支垫通过水平垫板A和水平垫板B放置于支承支座上,且水平垫板A和水平垫板B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所述的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以及内腹板和外腹板外设有若干个筋板,以保证支承环整体的强度。
所述的支承环中的上法兰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小于下法兰的内径和外径,使上法兰相对于下法兰部分向内悬空。
所述的支承环周向向外延伸所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中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加强筋A和加强筋B,并在该区域中设有散热板A和散热板B。
所述的支承环上设有灌浆管,且每个支承支座向外延伸的端部通风接口两边安装有止挡块,并通过灌浆管二次灌浆后,使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中的止挡块限制整个支承装置的旋转位移,进而限制压力容器的轴向位移。
所述的支承支座内安装有调节螺柱以调整压力容器标高,在水平垫板A和水平垫板B两侧安装有侧部垫板A和侧部垫板B,且侧部垫板A和侧部垫板B之间可以滑动,可以实现对压力容器轴线及水平度的调整,可以满足反应堆压力容器热膨胀产生的径向位移。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适用于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腔直径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尺寸不匹配时的情况,无需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支承结构对于堆腔尺寸变化的适应性,节约设计成本。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中支承支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中支承环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中支承支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中支承支座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的通风示意图;
图中:1、支承环;2、支承支座;3、止挡块;4、通风接口 ;5、筋板;6、混凝土基础;7、螺旋千斤顶;8、灌浆管;9、水平垫板A ;10、水平垫板B ;11、侧部垫板A ;12、侧部垫板B ;13、调节螺柱;14、支承支垫;15、下法兰;16、上法兰;17、内腹板;18、外腹板;19、反应堆压力容器;20、加强筋A、21、散热板A ;22、加强筋B ;23、散热板B ;24、支承预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f图6所示,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环1、支承支座2以及通风接口 4,其中,支承环I包括上法兰16、下法兰15、内腹板17以及外腹板18,上法兰16和下法兰15整体为环形板结构,其通过内腹板17和外腹板18焊接固定,且在上法兰16和下法兰15之间,以及内腹板17和外腹板18外布置有若干个筋板5,以保证支承环I整体的强度;支承环I中的上法兰16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小于下法兰15的内径和外径,使上法兰16相对于下法兰15部分向内悬空,在上法兰16上沿周向均匀分布31个向下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2,例如,在上法兰16上分布3个或6个或8个支承支座2,且每个支承支座2所对应的处的上法兰16、下法兰15以及外腹板18均向外延伸,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在该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中布置有加强筋A20和加强筋B22,形成三角形的加强区域,并在该区域中设置有散热板A21和散热板B23 ;支承环I中的下法兰15放置在混凝土基础6上,并通过穿过下法兰15的螺旋千斤顶7调整支承环I的标高和水平度,且在螺旋千斤顶7下端的混凝土基础6中预先埋有支承预埋板24,以防止螺旋千斤顶7在支承调整过程中损伤混凝土基础6 ;在支承环I上安装有灌浆管8,且每个支承支座2向外延伸的端部安装有通风接口 4,并在该通风接口 4两边安装有止挡块3,并通过灌浆管8 二次灌浆后,使固定在混凝土基础6中的止挡块3限制整个支承装置的旋转位移,进而限制压力容器的轴向位移;支承支座2内安装有调节螺柱13以调整压力容器19标高,反应堆压力容器19的支承支垫14通过水平垫板A9和水平垫板BlO放置于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2上,且水平垫板A9和水平垫板BlO之间可以相互滑动,在水平垫板A9和水平垫板BlO两侧安装有侧部垫板All和侧部垫板B12,且侧部垫板All和侧部垫板B12之间可以滑动,可以实现对压力容器19轴线及水平度的调整,可以满足反应堆压力容器热膨胀产生的径向位移。
在支承环I周围分布的通风接口 4中,通风接口 4与通风管道连接,冷却空气从支承环I周围的一部分通风接口 4进入,并通过另一部分通风接口流出,通过通风冷却,能够有效降低压力容器19外壁直接通过整个支承装置传递给混凝土基础6的高温,保证整个支承装置处混凝土基础6不受损伤,进一步保证整个反应堆支承的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环(I)、支承支座(2)以及通风接口(4),其中,支承环(I)包括上法兰(16)、下法兰(15)、内腹板(17)以及外腹板(18),上法兰(16)和下法兰(15)整体为环形板结构,其通过内腹板(17)和外腹板(18)焊接固定;在上法兰(16)上沿周向均匀分布31个向下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2),且每个支承支座(2)所对应处的上法兰(16)、下法兰(15)以及外腹板(18)均向外延伸,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且该支承结构的端部设有通风接口(4);支承环(I)中的下法兰(15)放置在混凝土基础(6)上,并通过穿过下法兰(15)的螺旋千斤顶(7)调整支承环(I)的标高和水平度;反应堆压力容器(19)的支承支垫(14)通过水平垫板A (9)和水平垫板B (10)放置于支承支座(2)上,且水平垫板A (9)和水平垫板B (10)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法兰(16)和下法兰(15)之间,以及内腹板(17)和外腹板(18)外设有若干个筋板(5),以保证支承环(I)整体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环(I)中的上法兰(16)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小于下法兰(15)的内径和外径,使上法兰(16)相对于下法兰(15)部分向内悬空。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环(I)周向向外延伸所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中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加强筋A (20)和加强筋B (22),并在该区域中设有散热板A (21)和散热板B (23)。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环(I)上设有灌浆管(8 ),且每个支承支座(2 )向外延伸的端部通风接口( 4)两边安装有止挡块(3 ),并通过灌浆管(8 ) 二次灌浆后,使固定在混凝土基础(6 )中的止挡块(3 )限制整个支承装置的旋转位移,进而限制压力容器的轴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支座(2)内安装有调节螺柱(13)以调整压力容器(19)标高,在水平垫板A (9)和水平垫板B (10)两侧安装有侧部垫板A (11)和侧部垫板B (12),且侧部垫板A (11)和侧部垫板B (12)之间可以滑动,可以实现对压力容器(19)轴线及水平度的调整,可以满足反应堆压力容器热膨胀产生的径向位移。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技术领域
,具体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中支承环中环板状上法兰和下法兰通过内腹板和外腹板焊接固定;在上法兰上沿周向均匀分布3~8个向下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且每个支承支座所对应处的上法兰、下法兰以及外腹板均向外延伸,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且该支承结构的端部设有通风接口;支承环中的下法兰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并通过穿过下法兰的螺旋千斤顶调整支承环的标高和水平度。该支承装置,适用于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腔直径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尺寸不匹配时的情况,无需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支承结构对于堆腔尺寸变化的适应性,节约设计成本。
文档编号G21C13/024GKCN203026161SQ20122068639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田俊科, 谭波, 甘斌, 何震, 陈树 申请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